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吸引受众:提高军事摄影作品的视觉张力

作者:刘万平

摘 要:全媒体时代,充满视觉张力的摄影作品依然能在海量信息中吸引受众关注。本文在阐述视觉张力的功效和要义的基础上,从情感定位、瞬间捕捉、画面表达三个方面,探讨军事摄影作品视觉张力的实现途径,以期为提高军事摄影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军事摄影;视觉张力;传播质效

传媒界有句老话叫“一图胜千言”。这里的“图”,无疑是指优秀的摄影作品。“一图”之所以“胜千言”,往往是因为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能给受众留下直抵肺腑、震撼心灵的视觉印象,从而达到千言万语不可尽述的传播质效。

全媒体时代,充满视觉张力的摄影作品依然能在海量信息中吸引受众关注,并可借助全媒体广为传播,甚至形成热搜、霸屏等传播现象。本文在阐述视觉张力的功效和要义的基础上,从情感定位、瞬间捕捉、画面表达三个维度,探讨军事摄影作品视觉张力的实现途径,以期为提高军事摄影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视觉张力的功效:感染受众引发共鸣

何谓摄影作品的视觉张力?用一个例子来回答。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凝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解放军仪仗大队护旗手闫振激动不已,热泪情不自禁滑落面颊。这道泪痕,被镜头定格后迅速成为热图,在网上广泛传播,堪称北京冬奥会这一宏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个生动注脚。闫振“护旗落泪”的画面,为何会一夜刷屏?因为它让很多国人瞬间“破防”,点燃了亿万中华儿女“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这就是视觉张力所具有的强大功效。

充满视觉张力的图片,呈现给受众的绝不是一个静态的、沉寂的画面。当受众面对这样的摄影作品时,往往能从画面中感受到一种由里及外、喷涌而出的力量。这种力量,无须你强拉硬扯地联想,目之所及,便有感应。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执行升旗任务的闫振,凝望国旗默默流下热泪,透过这一幕画面,受众能真切感受到这名年轻战士激情澎湃的心潮。而在这样一个神圣庄严的时刻,闫振脸庞上的那道泪痕,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对祖国和民族最深沉、最真挚的情怀,同时也会被深深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对伟大祖国、伟大时代发出由衷的感叹。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纷纷留言道:“感动!泪目!”“一行热泪重千钧”“炽热的泪水,只为我们挚爱的祖国!”……

“张”者,扩张也。闫振“护旗落泪”的画面,对“视觉张力”作了最直白的阐释,即一幅摄影作品中蕴含的某种情感,具有溢出画面、向外扩张、征服受众的力量。所以,视觉张力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这个角度去定义,在摄影报道中追求视觉张力,对提高军事摄影报道的传播质效有着重要意义。全媒体时代,随着手机和专业拍摄器材的普及,摄影几乎成为人人可参与的活动。但是,要拍摄出打动人、感染人的摄影作品,却远非易事。有的人虽然掌握了一些摄影技巧,拍出的作品构图精美,但因缺乏内涵而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用中国摄影界一位权威专家的话说,“拍得很美,却不动人”。无须讳言,这些情况在军事新闻摄影中也普遍存在。以《解放军报》影像版为例,每天收到的图片稿件,很多题材重复、视角相似、画面雷同,缺乏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情感色彩,影响和制约着图片报道的传播质效。

二、视觉张力的要义:光影无声传递情感

2023年6月中旬,第14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94岁高龄的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张崇岫,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张崇岫1950年10月带着两台相机跨过鸭绿江,在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拍摄了上千张战地照片,留下一个个珍贵的历史镜头,其中有不少充满视觉张力,让人过目难忘。比如,在一张记录志愿军第20军59师战士冒着敌人炮火英勇前进的照片中,滚滚硝烟弥漫眼前、遮天蔽日,战士们义无反顾地躬身冲向面前的山坡,状似猛虎,势不可挡,我军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形象跃然而出,令人为之击节。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解放军报》在策划相关报道时,从资料室查阅到的上万张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图片,就出自张崇岫等多名战地记者之手。光阴荏苒,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些当年用胶片拍摄的黑白图片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强大的精神力量扑面而来。这是因为这些照片充溢着视觉张力,于瞬间凝练永恒,以光影传递情感。

由此可见,光影无声,情溢其中,图片才会有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这是视觉张力的要义所在。战地摄影是这样,和平时期的军事摄影同样如此。比如, 2010年2月2日《解放军报》第8版“视觉新闻”刊发的《泪蛋蛋那个流呀,咋就冻成个冰》,画面中一位边防军人和他的恋人在相见短短几个小时后正依依不舍地告别,极度的严寒使男主人公的耳朵和手指都冻成了灰白色,滚烫的泪珠流淌到面颊便凝结成了冰珠。这一幕发生在新疆红山嘴边防连的场景,生动诠释了戍边官兵的丰富情感和坚守战位的担当情怀。又如,2017年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山体垮塌,乱石滚落。当游客们惊慌失措往山外跑时,一名救灾的武警战士却反方向冲向塌方地段。现场有人拍到这一画面后,迅速刷爆朋友圈,被网友称作“最美逆行”。

三、视觉张力的实现:善于抓拍创新表达

表面上看,视觉张力是一种图片表达形式。但如前述可知,视觉张力的本质是情感张力。一幅摄影作品有没有视觉张力,与其有无情感内涵、情感内涵的表达是否准确到位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此,我们不能把视觉张力简单地看作构图形式抑或摄影技巧方面的问题,而要从更深层次、更广角度去探讨分析。实践证明,要拍出具有视觉张力的军事新闻图片,需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清晰的情感定位。提到“情感”二字,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情感是种“柔”的东西,而军营生活充满“刚”味,特别是军事摄影记者镜头经常聚焦的演训活动,总离不开铁甲轰鸣、炮火纷飞、战舰驰骋、战鹰呼啸,似乎很难表达情感色彩。对军事摄影报道而言,“刚”与“柔”其实不应成为割裂或对立的关系。演训场上,铁马金戈,鼓角铮鸣,自有一种壮美的情韵,而所有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人的操控使用,如果拍摄时能将参训官兵与武器装备有机融合,完全可以在画面中表达出勇毅、忠诚、担当等非同寻常的情感力量。此外,军营生活不只是演训活动,军营的主角说到底是人。军事摄影记者带着真情沉到基层一线,融入官兵生活,就一定能在镜头中发现富有独特情感魅力的画面。

二是敏锐的瞬间捕捉。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但能凝固为永恒记忆的瞬间,往往可遇而不可求。这就要求军事摄影记者在采访拍摄时,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时刻保持“在线”状态,能够及时捕捉到有望成为永恒记忆的精彩瞬间。但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军事摄影记者为了所谓的“画面好看”,采访时喜欢导拍、摆拍,缺乏抓拍被拍摄对象自然表现的意识。事实上,很多充满视觉张力的摄影作品,并不刻意追求“美图”“大片”的效果,谈不上有多么精心的构图或如何讲求用光技艺,却能以其鲜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善于捕捉精彩瞬间,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技能,需要在采访拍摄实践中不断锤炼。

三是创新的画面表达。弃摆拍,多抓拍,目的是为了快速有效地捕捉精彩瞬间。这个过程往往短暂而仓促,拍摄者很难去精心构图。但是,在新闻摄影中不刻意追求拍“美图”“大片”,并不等同鼓励作品画面四平八稳、死气沉沉。相反,充满视觉张力的图片,画面绝不会平淡无奇,而一定有其突出的、能在瞬间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这就需要创新画面表达。毫无疑问,创新画面表达涉及拍摄技能,但其同时也与摄影者的认识、理念等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其只视为技术问题。摄影,说到底是思想的表达。拍摄时善于创新画面,突出主题,无疑有助于更好地形成视觉张力,更好地表达拍摄思想。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