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把握规律:打好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主动仗——全媒体时代营造良好网络涉军生态论析

作者:姜 楠

摘 要:全媒体时代给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提供了新平台,也带来严峻挑战。要把握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创新斗争手段,探寻科学准确、及时有效的应对之策,打好主动仗,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营造良好网络涉军生态。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涉军舆情;斗争;应对策略

按照当前传播领域的普遍认知,舆情应对是指应对者针对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利用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引导,最大限度地压缩负面、虚假信息,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式。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目前没发现相关权威定义,根据前述笔者引申为,部队相关职能部门或组织针对网络涉军事件引发的重大舆论危机,所采取的舆情监测、分析和媒体引导等,最大限度地压缩涉军负面、虚假信息,营造良好网络涉军生态的一种危机处理方式。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给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提供了新平台,也带来严峻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报告同时明确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这为我们开展网络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给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握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创新斗争手段,探寻科学准确、及时有效的应对之策,打好主动仗,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营造良好网络涉军生态。

一、发扬斗争精神,直面应对的严峻挑战

重大突发涉军舆情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具体体现,是舆论战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要求我们发扬斗争精神,直面应对的严峻挑战。

(一)重大突发涉军舆情有很强的煽动性

互联网上,国际敌对势力肆意对我军丑化妖魔化,国内“仇官”“仇富”“仇警”等不良情绪不断向军队延伸—极力攻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大肆歪曲抹黑党史军史,渲染诋毁我军力发展,恶意炒作涉军事件,制造传播涉军谣言,擅自散布涉密信息,等等。这些谣言经过炒作很容易引爆舆论场,有很强的煽动性。以美国军方和媒体为例,近年频频炒作所谓中国军队“危险性”。比如,2021年美国五角大楼发布一年一度的所谓“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到2030年可能有1000枚核弹头”等。事实上,美方不止在上述问题上胡说八道,还臆测“中国有可能在南亚建立军事基地”等,让我们经常陷入不利的国际话语包围圈中。再看国内舆论场,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攻击“军队腐败、军队无能、粗暴打兵”等言论,虽然不排除网民的善意关切,但有时过于激进、以偏概全,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被蛊惑后往往跟风炒作,“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损害我军形象,引发民众不良情绪。

(二)重大突发涉军舆情有很强的欺骗性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炒作者抓住广大民众对人民军队的朴素感情和充分信任,离间军政军民关系。近年发生在军队支援地方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两个谣言可谓如出一辙:2020年2月和2022年4月,网络上分别出现“解放军进城全面接管武汉”“武警将接管上海社区”的谣言。虽然造谣者都受到了法律惩罚,但类似谣言实则是明褒军队暗贬其他,甚至怀有其他企图,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曾有专家这样形容其欺骗性:看似就事论事,实则包装炮制;看似偶然出现,实则人为操纵;看似说者无心,实则目的明确;看似观点分歧,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是两种制度、两种价值观的根本对立。这些“看似”的背后,用心极其险恶,妄图搞垮人民军队,进而搞垮我们党、搞乱我们国家。

(三)重大突发涉军舆情有很强的隐匿性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于发言者身份的隐蔽,网络自然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传播负面涉军信息的空间。比如,一些敌对势力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对我立体渗透、多点“突防”,手段更为诡谲;采用普通账号“水军”伪装身份、策应发声,议题设置、力量运用、话题引导等更加隐蔽复杂;在我主流媒体评论区采用“刷屏控评”“转发规避”等方式置顶传播,手法更为狡黠;等等。近年来发生的对雷锋、邱少云、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模的攻击抹黑等舆情,就是典型例证。这些隐匿性特点,给我们净化网络涉军生态增加了难度。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沾军就“热炒”正在上演网络“上甘岭”,我们必须高度警醒。

二、掌握斗争策略,把握好应对的原则要求

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涉军舆情的煽动性、欺骗性、隐匿性,要求我们掌握斗争策略,把握好应对的原则要求。

(一)打有准备之仗,争取应对主动性

打有准备之仗,就是要认清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发生的基本规律,丢掉幻想,以认识规律的确定性应对重大突发涉军舆情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党和国家强力治理,网络涉军生态经历了从乱到治、积极向好的变化,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认清了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近年我国互联网舆情整体走向来看,国内外反华势力利用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利用自媒体的发展,利用我们在互联网管理方面的漏洞,通过炮制传播涉军谣言混淆视听、散布涉密信息等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警示我们:要建立完善全媒体涉军信息监测体系,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重大突发涉军舆情;要针对我军进行重大演训活动、重大武器装备试验等极易引发舆论炒作的问题,分析可能引发的国内和国际反应,预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科学设置多种应对背景,演练破解战法,制订应急处置方案,做好应对的充分准备;要统一用兵,确保从军委职能部门到基层部队和不同部门的力量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打精准应对之仗,凸显应对针对性

全媒体时代新闻分众化传播的形成和发展,给精准应对重大突发涉军舆情提供了可能。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精准辨识重大涉军负面信息源、发布者动机、特点规律和目的企图等,为应对决策提供精准信息。要把握好内容推送的准确度,尽量选取能直击对手要害、受众关注度高的内容,精准推送,定点传播;坚持问题导向,客观评述热点事件性质,发布“第一现场”信息,澄清真相,戳穿对手欺骗伎俩,使敌对势力在国际舞台上站不住脚,在舆论场上立不住足;介绍军事知识和官兵工作生活,多侧面回应受众关切,消除不必要误解。近年,军地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如针对如前所述的美方炒作的我军所谓“海外军事基地”等,相关主流媒体有理有据回击:美国才是最大的“危险”制造者,“在60多个国家拥有近800个军事基地”……让世界更多国家看清了美国完全站不住脚的言论和霸权行径。

(三)打“联合作战”之仗,提高应对综合能力

联合作战作为一种作战概念,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被广泛应用。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中的“联合作战”,常常能产生“1+1>2”的效应。比如,在近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跨区演习等行动中,军队新闻单位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时发布信息外,还主动与地方媒体协同,采取正面引导、专家解读等,有效挤压了“阅兵是‘劳民伤财’”“军演是‘秀肌肉’”等杂音。这启示我们,军队媒体要盘活内部资源,注重把传统媒体的权威新闻、独家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的优势向网络和新媒体延伸,“联合”发声;要借助地方大数据、云计算功能,依托中央媒体和大型网络信息企业,建立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大数据监测平台,为我所用;要主动与综合性商业门户网站,诸如新浪、搜狐、腾讯,以及拥有大量“粉丝”的权威媒体人“联合”,助我发力。

三、创新斗争手段,探寻应对的方法路径

打好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主动仗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创新斗争手段,探寻应对的方法路径。

(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理直气壮亮剑

当前,西方媒体,尤其是国际反华势力控制的媒体总是无中生有、信口雌黄,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吃了哑巴亏。这警示我们,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理直气壮亮剑。近年来,军队主流媒体对此做过大胆尝试。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军网针对舆论热点,在所属各平台推出“钧声”系列评论英文版和《携手抗疫,抛弃不切实际的“甩锅”幻想》《再炒中国军费话题无理且无力》《搞“台独”就是死路一条》等多媒体网评,针对抗疫、国防费、台海、南海等话题鲜明发声,积极应对部分国家的抹黑攻击,引起积极反响。这启示我们,有效应对当前网络上散布虚假军事新闻、军事事故跟风炒作、军民纠纷无端放大、反动言论持续扩散、敌对势力污蔑攻击等挑战,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宣传导向,用新闻解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战略思想,准确传递权威声音,表明我军鲜明立场和态度;要大力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良好形象,赢得广大受众对我军的理解和认同,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要快速发布权威信息,传递最新进展动态,用事实说话,最大限度压制负面舆论。

(二)正确把准基调和时机,有理有利有节发声

美国打科索沃前,大肆渲染南联盟搞所谓种族清洗,“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们普遍想进一步认识南联盟政府及领导人面目的渴求心理,使南联盟吃了哑巴亏。这警示我们,把准基调和时机是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的关键。对于敌对势力捏造事实、诽谤诋毁和扩散反动言论,要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战略意图和批准口径,慎重稳妥,一致发声,防止个人“一鸣惊人”给党、国家和军队造成损失。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宣传中,军队公开报道统一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名义出现,不体现原抽组单位,一个焦点、一个声音,取得较好宣传效果。这很有借鉴意义。对动辄以“军车霸道”“军人出格”“军官特权”“军队软蛋”等为噱头,恶意散布虚假信息、跟风炒作军事事故、放大军民纠纷等,要着眼维护我军形象和官兵利益,既理直气壮回击,还原真相,又正面引导,争取社会理解。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三不”原则:引导前不超前求满,搞好铺垫;引导中不避重就轻,打蛇打七寸;引导后不轻意撒手,防止反弹。要依托某种令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多在“为什么”“怎么办”上下功夫,把耳熟能详的话题讲出新意,顺其自然扩大影响。

(三)准确把握内在要求,实现最佳应对效果

重大突发涉军舆情应对是跨行业、跨时空、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舆论斗争,准确把握内在要求方能实现最佳效果。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暴雨天气,中部战区“中部号角”联动前方部队提供线索打造优质产品,协调权威媒体全媒矩阵发力,数条谣言不攻自破。其中发布救灾“花絮”营造积极乐观氛围,如添加幽默元素的短视频《担心我们吃不上热乎饭?放心,我们吃的真的很好!》展现后勤保障充足,收获1.5万次点赞。这启示我们,应对重大突发涉军舆情要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区分话语对象,针对不同受众的民族、文化、语言等不同特点,用其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传播,尽可能使其获得及时、多角度、多听觉和多视觉的审美体验。要注重议题牵引,善于用活中国文化元素,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议题和话题,突出思想价值内涵,抢占道义制高点。要善于破解对方设置的议题和话题,不被牵着鼻子走。比如,美国人老讲“中国威胁论”,我们可以讲“和平发展论”,也可以针锋相对地讲“美国霸权论”。要刚柔并举,既要遵守宣传纪律,善于运用国际法规揭露敌人阴谋,赢得国际社会舆论支持,又要多用通俗易懂、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我们的观点立场,激励民众,震慑对手,还要多用国际通行方式、模式和语言说话,学会“中话外说”“东话西说”“硬话软说”。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

责任编辑:杨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