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实习)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军事电视节目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的思考

作者:裴佳

摘 要:军事电视节目在受众中特别是广大官兵中有较大影响力,是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宣传实践,围绕创新思维模式、优化故事内容、巧借“外脑”“外嘴”三个方面,探讨军事电视节目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需要把握的着力点,以期为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军事电视节目;新时代强军故事;融合传播

军事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节目类型,以其权威的信息、独家的报道内容为主要特色,受到军事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在受众中特别是广大官兵中有较大影响力,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的重要载体。全媒体时代,用军事电视节目讲述强军故事、展现强军风貌,要创新思维模式、优化故事内容、巧借“外脑”“外嘴”,通过多维呈现方式,让军事电视节目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创新思维模式,满足受众精神需求

军事电视节目要想提高传播质效,创新思维模式至关重要。思维模式即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是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多年来,军事电视节目宣传始终紧贴部队中心工作,聚焦备战打仗,在视角上侧重于关注人民军队新人新事,推出了一大批广受欢迎的优秀节目。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有的节目在叙事体系中存在对受众的调查与研究重视不足,导致军事电视节目的传播与大众形成互动交流不足,传播效果不理想的状况。这启示我们,作为传统媒体,只有在宏观上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所讲述的强军故事才能打动受众。

2022年5月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栏目播出的《青春与青春对话》,让青年官兵走进大学校园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与地方大学生互动交流,成为军地青年同上的一堂思政大课。《青春与青春对话》直播100分钟,旨在号召广大青年自觉担当重任,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该节目满足了特定年龄、不同爱好的观众群的精神需求,坚定了青年人“青春心向党 强军担重任”的理想信念。从内容到形式,观众都乐于接受,于无声处巧“寓教”。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中央网信办进行了推送,分割成的单条节目许多都登上了热搜。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节目要想创新并不难,问题在于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既要考虑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又要考虑观众的精神需求,把握两头,巧妙结合,推出思想深、内容精、形式活的军事电视节目,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这个节目的成功启示我们,重视观众参与是现代传播媒介的特点。吸引观众就得挠到观众的“痒处”,打在观众的“麻筋”上。当观众完成了对故事的解读,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就会在无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指导自己的实践。由此可见,军事电视节目宣传只有创新理念,才能塑造好中国军队形象,为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提质增效。

二、优化故事内容,提高对受众吸引力

全媒体时代,电视受众的收视习惯和信息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传播者而言,那种生硬刻板的宣传,已难以打动人心。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提高军事电视节目对受众吸引力,努力争取传播效果最大化。

聚焦“战位”。深入基层,扎根一线,才能挖掘出强军好故事。2022年10月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播出的《中国礼炮兵》节目,一改过去将官兵请到五光十色的舞台上,在聚光灯下讲述强军故事的模式,将讲故事的“舞台”设在训练场,“舞台”上的“舞美元素”是礼炮兵朝夕相处的礼炮,让礼炮兵在最熟悉的环境中讲自己最熟悉的故事。官兵的现场讲述,没有题目,只有关键词,而且关键词还是现场采用大屏幕滚动由评委喊“停”抽取的。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讲述的亮点和悬念。当时讲故事的两名官兵分别抽到的关键词是“膝盖”和 “手套”。他们的故事告诉观众,礼炮兵为了完成好一个动作要重复练习成千上万次,平均一星期磨破一双手套,一个月跪坏一双靴子。故事背后是他们艰难的磨练,他们视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书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强军故事。薪火相传,如今执行礼炮鸣放任务的已是第39代礼炮兵,他们始终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佳效果在迎宾和国家庆典上向世界展示国威军威。该片播出收视率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名列前茅,被国内多家网站、社交平台转载,得到电视观众和网友的高度称赞。由此可见,只有站在“战位”上讲故事才能讲出“战味”,营造出兵味和浓郁的一线氛围。这种氛围使讲述者讲出来的故事更富有感染力,传递给观众一种接地气的观感,同时折射出礼炮兵身上的精神力量和正能量,树立了可信、可爱、可敬的军人形象。

开掘“细节”。军事电视宣传,以往宣传中会偏向宏观提炼或抽象概括,易给人空洞、生硬之感。因此,在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时,要注意避免一味地“宏大叙述”,要从细节入手,让细节说话,以细节感人,让新时代强军故事变得感性立体,让受众“心服口服”。比如,陆军第五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揭晓,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战士郭德清位列其中,颁奖仪式中郭德清的妈妈被请到了现场。现场没有按照惯例让典型和家人进行讲述或对他们进行采访,镜头里只有母亲抚摸着儿子胸前挂满军功章时的骄傲表情、颤颤巍巍布满皱纹的双手、满头的白发、心疼的眼神和质朴简短的像是对儿子又像是自言自语的话:“这是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军功章啊!”尽管镜头中看不到郭德清的脸,但他胸前的军功章和对他母亲细节上的刻画,瞬间让这位高原战士的形象无比高大,边防战士卫国戍边的无私奉献和可贵品质溢满荧屏。网友纷纷留言:“我看哭了”“追星这些最可爱的人!向他们的付出致敬”……

由此可见,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不但要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还必须要用细节说话,细节最具说服力。细节虽然是细小的,但对人们心灵的冲击力是无穷的,在一个个细节的总和里,我们会看到完整的、活生生的典型。

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中,要善于捕捉细节、发现细节和挖掘细节。

三、巧借“外脑”“外嘴”,增强受众认同感

当前,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军事电视节目传播要高度重视“他者”视角、“他者”讲述,多用“他者”叙事,巧借“外脑”“外嘴”来观察记录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

近年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栏目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2019年1月推出了《外国军人眼中的中国军队》节目,片中外国军人眼中的中国军队是这样的:“开放自信,大国应有的姿态”“这是一支紧紧依靠人民的军队”“维护和平,用行动诠释大国担当”“中国军队是捍卫和平的关键力量”等等。2021年9月推出了《外国军人的中国故事》10集双语系列报道,从多个侧面记录了外国军人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上述报道角度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播出后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并被国内外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充分体现出电视新闻记者具备的综合素质与敏锐的新闻眼光。

从传播角度看,新时代强军故事不仅我们讲,还要别人讲,他者的讲述会淡化传播主体的主观意识,为国际受众提供观察、认知中国军队的独特视角,增强客观性和可信度,无形中能拉近中国军队与世界的距离。通过他者的叙事不仅使新时代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为我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讲述中国军队故事提供了新思路。

实践证明,军事电视节目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关键,不但要形式上引人入胜,更要在内容上抓住观众。内容是思想和精神的最佳载体,讲述的不仅是中国军队的故事,更是在解读强军文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强军故事,丰富人民军队精神谱系,实现对红色基因和强军重任的传承与创新。这启示我们,内容创新是根本,靠搞假大空和喊空洞的政治口号是行不通的,必须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讲道理;只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保持开拓创新的锐气,才能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