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实习)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坚持“三用”: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对军事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贵阳

摘 要:新闻重在发现,没有发现就捕捉不到有价值的新闻,而发现的关键就是要有新闻敏感。本文从政治敏感、职业敏感和社会敏感三个维度,探讨军事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军事记者;新闻敏感;发现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识别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同样的采访,有的记者能发现“活鱼”,写出经典之作,有的却发现不了新闻,高下之别取决于记者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新闻眼”。本文从政治敏感、职业敏感和社会敏感三个维度,探讨军事记者提高新闻敏感的方法路径。

一、用政治敏感“嗅”新闻

政治性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属性。能够用政治敏感“嗅”新闻,是对军事记者的基本要求。

站在“时代潮头”看问题。新闻记者要当一名时代的瞭望者,及时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现象和问题。《7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就是一篇靠政治敏感抓到的好新闻。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武汉市邀请十八大报告起草组成员、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作辅导报告。欧阳淞介绍,2012年11月29日习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一些,原因是沿途没封路,他们随着社会车辆一起走的。这个细节触动了长江日报社总编辑陈光的敏感神经。他组织记者及时跟进采访,刊发《7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的报道,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良好的亲民作风。作品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对军事记者练就“新闻眼”有重要启示意义。

学习“红头文件”找线索。为什么要在“红头文件”里找线索?因为很多工作是通过发文件部署和指导的。如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中央军委印发的《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于2021年8月1日起实施。2021年12月30日《解放军报》“基层传真”版,以《打通成长堵点 军官更有干劲》《减少后顾之忧 战士安心服役》为题,用一个整版报道官兵对政策法规的期盼,以及北京市开通电子拥军卡等惠军利兵的举措,为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提振官兵士气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这些有针对性的报道就是记者从学习文件中得来的。

关注“主流媒体”辨方向。主流媒体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风向标”,是党的喉舌和“新闻发言人”,是人民群众快速获得外部信息、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也是党和国家向人民群众传达最新政治思想的主要平台。军事记者要养成关注主流媒体的习惯,通过主流媒体对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报道,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新闻预见性。如正在进行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军事记者就要特别关注主流媒体的宣传动向,及时与主流媒体对表,通过主流媒体了解当前宣传的方向、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策划、采访,切不可只顾低头写稿。

二、用职业敏感“听”新闻

新闻敏感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对军事记者而言,新闻敏感性强才能从平凡之中看出不平凡、从寻常之中“听”出不寻常的新闻。

耳朵要勤,用心“听”。新闻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朵要时刻“立着”,随时准备收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新闻界,有一个“听”出重大新闻线索的例子至今仍被新闻同行津津乐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北京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市委第三书记贾庭三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报告,中间读了一段对“天安门事件”看法的文字材料 :“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当时列席会议的新华社北京分社负责人周鸿书听到这段讲话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段话分量很重。会议结束后,他请示社领导,建议将关于“天安门事件”那一段拿出来单发。最终,新华社向全中国发布:“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则只有200多字的消息被国内许多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这启示军事记者,用心“听”是获取重要新闻的途径之一。

入耳走心,用情“听”。2015年“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火箭兵报》记者到某工区准备采写一篇某工程营官兵大年三十仍在坑道奋战的特写。然而,当记者赶到工区准备找该营教导员了解情况时,该工区负责人说,教导员送妻子和孩子赶火车去了,采访得等他回来,并道出原委。原来教导员一家分居三地,一年没见面的妻子前两天带孩子来部队探亲。昨晚教导员父亲来电话说很想孙子,希望他们带孩子回老家过年,说着说着哽咽了。教导员是位孝子,劝妻子带孩子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教导员妻子虽然心中万般不舍,但为让丈夫安心留营陪官兵过年,还是同意了。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连夜写稿,将一篇题为《过年,以另一种方式团聚》的稿件发回报社。这条无意中听到的线索写出的稿件比计划采写的稿件更打动读者,稿件被《火箭兵报》评为当月好新闻。

过耳要思,用脑“听”。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华社陕西分社副总编辑陈晨在陕西某县采访一位县委书记时,一句“辛苦了”触发了县委书记的情感。他叹了一口气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辛苦是应该的,但很多累是被形式主义和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害的!”陈晨敏锐地意识到这里有新闻。深入采访后,他梳理出“害怕担责不敢作为、缺少激励不愿作为、本领欠缺不会作为”的干部“三不为”,并撰写评论《“管得严”决不是“不作为”的理由》,稿件在《瞭望》杂志刊发后,对当前“不贪不腐不作为”的现象给予有力抨击,引起积极反响。这启示军事记者,要善于从“耳熟能详”的话语中“听”出弦外之音,剖析问题根源,促进问题解决。

三、用社会敏感“看”新闻

军事记者除了有社会敏感外,还要对军事活动敏感,对身边发生的事,善于用敏锐的“新闻眼”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把个别的问题放大“看”。有些问题看似个别,但仔细观察却具有普遍性。因此,记者就要学会拿着显微镜观察。如第1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就是把个别问题放大“看”出来的。市民杨先生拿着给女儿看病的病历和收费单据向《武汉晚报》投诉。他的女儿仅仅患了感冒,有点咳嗽,到武汉某医院看病,导医将他们带到治疗哮喘的专科诊室,结果一下花了1000多元。报社编辑敏锐地感到这个事件可以揭露一些医院“大处方”的乱象。后来报纸以显微镜式的系列报道,深入剖析了该事件,给医院“大处方”开了一剂“处方”,引起国家医疗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这虽然是一个地方新闻,但与军队媒体抓问题报道异曲同工,对军事记者具有深刻启示作用。

用凸透镜观察,把普遍的问题聚合“看”。有的问题看似普遍,但反映的却是影响全局的深层次问题。《火箭兵报》记者在某旅采访时碰到宣传科的同志在挂欢迎横幅,而且横幅一天换了两次。一天两换的横幅引起记者关注。采访时,该旅宣传科的同志大倒苦水,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条横幅多少钱,一个月要定制多少条,有时人手不够,还得去基层借人帮忙。于是,这位记者就写了篇《欢迎横幅何时撤下来?》的稿件,刊发后上下叫好。由此可见,军事记者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基层官兵发声,给基层部队减压。

用反光镜观察,把正面的问题反面“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正面就有反面。因此,当记者遇到新闻线索时,一定要多用逆向思维、辩证思维观察思考。《解放军报》2019年12月11日“八一评论”版刊登的《“实战化”不是“实弹化”》一稿,抓住了当前少数官兵对实战化认识的误区,把部队开展实弹训练当成实战化训练,把能打弹当成能打仗,稿件对强化部队打仗意识,立起战斗力标准意义深远。可见,军事记者巧用逆向思维,采访往往能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责任编辑:唐晓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