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值班主编 张和芸

副主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融合理念:让重大历史题材报道深入人心—— 新华社、《解放军报》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实践与思考

作者:黄庆华 梅世雄

摘 要:如何让重大历史题材报道深入人心,始终是主流媒体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新华社、《解放军报》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实践,从揭示历史价值、深入调查研究、创新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探究增强重大历史题材报道时代感可读性的方法路径,以期为提高重大历史题材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重大历史题材;抗美援朝;融合理念

如何让重大历史题材报道深入人心,始终是主流媒体探索的重要课题。在2023年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中,新华社、《解放军报》秉承历史意识与新闻价值融合理念,在进军主战场的第一方阵中当好主力军,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从策划、采访、传播等方面探索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的特点规律,推出一批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社会反响强烈。本文结合此次报道实践,探究增强重大历史题材报道时代感可读性的方法路径,以期为提高重大历史题材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揭示历史价值阐述时代内涵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重大历史题材报道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揭示历史价值,阐述时代内涵。

回望历史,铭记历史。“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新华社、《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精心组织策划,推出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深刻阐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新华社、《解放军报》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播发《70年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等系列报道,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历史,彰显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

让历史照进现实,阐述时代内涵。新华社、《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实践启示我们,昨天的历史,启示今天和未来;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重大历史题材报道要善于在历史和现在的映照中讲故事,通过古今对比带给受众新知识、新发现、新启示。以新华社重点栏目新华全媒头条推出重磅述评《正义的胜利 和平的胜利 人民的胜利—写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为例,通过70年前后的对比和传承,彰显了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凝心聚力、鼓舞斗志。

二、深入调查研究让历史“活”起来

搞好重大历史题材报道,要深入调查研究,让历史“活”起来。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是记者的基本功。

深入历史故事发生地。深入历史事件发生地,英雄、英烈成长、入伍直至牺牲的生平故地,准确核实历史,将渗透着生命重量的故事呈现,用真实驳斥历史虚无主义,将英雄用生命书写的故事、传承的精神郑重记录。这是重大历史题材报道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中,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组织策划新时代革命军人与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时空对话活动,实地采访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地,采访健在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以及烈士战友及亲属家人等,播发新华全媒头条《赳赳雄风从未改—致敬跨越七十年的热血与荣光》,以文视图等融媒体形式,通过生动故事和丰富细节,深情讲述陶伟等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故事,铭记志愿军将士丰功伟绩,展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传承抗美援朝精神、锤炼胜战本领的精神风貌。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应把握好分寸。记者要时刻谨记尊重体恤采访对象,防止过度“刨根问底”可能对烈士亲友造成心理伤害。

准确探寻每一个历史细节。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是在抢救一段即将失去的历史记忆,是在与时间赛跑。为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在采访中,不仅要关注采访对象所提供的内容,更要结合资料记载,向相关人员反复核对,探寻每一个历史细节。新华社推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英雄部队巡礼”专栏,选取“松骨峰特功连”“杨根思连”等抗美援朝英雄单位,通过回顾光荣历史和展现新时代官兵的接续奋斗,反映新时代官兵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和攻坚克难、献身强军事业的生动实践。为确保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准确,记者与官兵反复核对每一个时间、地点以及故事细节;初稿完成后,又与多位军史专家、烈士生前战友等联系,请他们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反复核实史料,仔细甄别不同的历史记载和事实差别、纰漏……这些工作保证了这组报道的真实准确,社会反响强烈。有专家评论说,真实准确的报道有力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对英雄的诋毁。

生动讲述关于英雄的故事。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中,新华社、《解放军报》关于英雄烈士报道的内容是庄重而神圣的,记者是在用文字记录、纪念和祭奠英雄的一生。这就要求稿件既要保证历史的真实准确,又要尽量做到语言生动、细节感人。以2023年7月26日《解放军报》刊出的《赳赳雄风从未改—致敬跨越七十年的热血与荣光》等报道为例,生动感人的细节比比皆是。比如,轿岩山一战,志愿军67军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主动请战担负爆破任务,负伤后拖着受伤的双腿,连续炸掉3个地堡,因重伤昏迷。部队冲击受阻时,从昏迷中惊醒的他又挺身扑向敌人的机枪。志愿军15军44师130团9连排长崔建国,带领全排突击,连续爆破4个地堡,攻占3个山头,直插敌人后方,崔建国一人刺死敌兵6个,又用缴获的武器毙敌20余人,俘敌8人……

这启示我们,重大历史题材报道绝不是史料的堆砌和英烈们英雄事迹的简单记录,而是对英雄鲜活故事的讲述和对历史的铭记。生动,因为用心。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用最质朴而又最生动的语言,写出最打动人心的故事。实践证明,有些历史看似枯燥,实质上是很鲜活的。这就要求记者要在人类共有的意志、精神等人文层面上挖掘历史,尽可能“挖”出鲜为人知的故事,给故事赋予时代内涵,吸引更多受众。这同时也是对现有史料的丰富和完善。

三、创新表达方式引发情感共鸣

搞好重大历史题材报道,要遵循全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创新表达方式,尽可能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要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特殊功能。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中,新华社、《解放军报》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增强了历史感、画面感和互动体验,引发了广大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民族认同,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长图《一组数字读懂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利用“290余万”“两年零九个月”“43天”“381个”“30多万”“近6000个”等醒目的数字,让受众直观读懂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不易。

海报《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将号角催征、志愿军出征、庆祝战争胜利、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等场景与醒目的字体有机融合,内容厚重大气,激发起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视频《山河无恙!歌声致英雄,吾辈当自强》历史与现实画面穿插、交织,歌曲荡气回肠、大气深情,既有温度又有力量,令人振奋,感染力强。

融媒体H5报道《习主席提到的抗美援朝战役战斗》,以珍贵的历史影像融合新技术再现两水洞、云山城、清川江、长津湖、上甘岭等5大战役,有效增强了报道的历史感、画面感和互动体验。

由此可见,重大历史题材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题材,每遇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重要节庆纪念日、重要人物的诞辰及逝世纪念日等,一般都会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启迪未来。新闻工作者要重视重大历史题材报道,练好基本功,探索特点规律,提高传播质效。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责任编辑:唐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