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副  主  编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赤子丹心:书写军事新闻的时代华章——柳朝琦战地新闻实践对新时代军事记者的启示

作者:孙 南

摘 要:著名战地记者柳朝琦在抗日战争前线采访时壮烈牺牲。其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始终坚持精诚之至的崇高追求、“情景再现”的事实报道、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展现了一名战地记者的赤子丹心,是新时代军事记者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柳朝琦;战地记者;新闻情怀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一句属于全世界战地记者的格言。柳朝琦就是用生命记录历史的战地记者,为向世人展示真实的战争,1943年在前线采访时壮烈牺牲,年仅22岁。其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始终坚持精诚之至的崇高追求、“情景再现”的事实报道、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展现了一名战地记者的赤子丹心,是新时代军事记者学习的榜样。

一、始终坚持精诚之至的崇高追求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柳朝琦等老一辈战地记者面对艰苦环境和生死考验,始终初心不改、信念不渝,坚持用最高标准传播党的声音。

时刻牢记心中信仰。柳朝琦生前工作的《冀鲁豫日报》是抗战时期冀鲁豫区党委机关报。柳朝琦在这里工作期间,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情况,极力提振边区抗日军民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信心。1943年底,在一次战地采访中,柳朝琦被敌人开枪击中胸部。生命垂危之际,为保守党的机密,他把随身携带的文件和重要资料撕碎,一口一口地吞进肚里。坚定的信仰,是柳朝琦用生命践行对党的誓言的支撑,也是他写下一篇篇精品力作的力量之源。这启示我们,新时代军事记者应牢记初心使命,突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为官兵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使命担当、保持昂扬斗志,在培育战斗精神、催生部队战斗力上不断释放新活力。

躬身奉献岗位事业。革命战争年代,条件异常艰苦,当刻印员、做内勤、绘漫画、写报道……哪里需要,柳朝琦就去哪里,在哪里都干得有声有色,很好地完成了党所交付的革命任务。这启示我们,新时代军事记者的岗位连着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应把党的事业当作一种追求,只有把殚精竭虑、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兢兢业业、时不我待精神贯穿始终,才能在工作中奋力拼搏、创造辉煌。

贴近基层深植一线。担任《冀鲁豫日报》记者期间,柳朝琦深入昆吾、郓西、湖西等地采访,用清新明快的笔触,记录根据地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故事。实践证明,充满活力的基层,是广大官兵学习生活的舞台,新时代新闻工作离不开实际、离不开群众,新闻工作者更应该扎根一线,用笔下的文字描绘丰富的基层生活,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写好平凡岗位故事,自觉传承“茅屋通讯社”“马背通讯社”“窑洞通讯社”等优良传统,与官兵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二、始终坚持“情景再现”的事实报道

抗日战争中,除了有形的战场,舆论战场的斗争也异常激烈,柳朝琦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其中。

精练业务素养。柳朝琦常以“学然后知不足”“勤能补拙”勉励自己。他工作扎实、作风细致,在刻写蜡板时,他一字不苟,力求每个标点符号都不出差错。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工作异常繁忙的情况下,柳朝琦挤时间学习了大量政治理论著作,并精心作了很多学习笔记,写出了一批有质量的报道。新时代军事记者更应积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入研究把握新时代部队建设特点、使命任务要求和阶段发展特征,扎实写好备战打仗的报道,营造向实战聚焦的氛围;尽可能地贴近官兵火热的生活,把部队的故事写好,把官兵的故事讲好,进一步提高军事报道的针对性、指导性、服务性。

精寻采访线索。为了快速准确得到第一手材料,柳朝琦经常到前沿阵地采访。哪里战斗最激烈,哪里枪炮声最响亮,他就出现在哪里,甚至钻到敌人内部采访,陆续发表了《军区部队跳出敌围,万余日伪扑空》《敌“拉网扫荡”失败,灰溜溜滚开了》等多篇报道,揭露日伪暴行,讴歌抗日军民顽强的抵抗精神。这启示我们,打动人的宣传报道核心在“真”,是广大官兵能够感同身受的身边人、身边事,做好做实做全新闻采访,要充分准备,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人物,获取更多信息;要广泛深入,挖掘表象背后的细节和故事,贴近官兵生活;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呈现各种观点、声音,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全面直观实现“情景再现”。

精写每篇稿件。柳朝琦的新闻作品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叙事简单直接,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件的大概,能抓住读者,如《八路军二纵队主力连连出击,力拔店集东永建日伪6处据点》《民兵刘六民智取东节村炮楼,杨得志苏振华写信嘉奖》等稿件,让人过目难忘。他的战友吴振全回忆:“柳朝琦是一个帅小伙,很聪明,很能干,他的作品构思新巧,生动有趣,简单易懂,边区的人民群众都特别爱看。”从柳朝琦文章风格可见,新闻撰写要做到“三直”:直击受众,立足部队特点、紧跟任务形势,调研采集思想动态,分析官兵需求倾向,调整宣传方向;直点主题,力求开门见山“打直球”,赋予内涵深意,引发官兵思考,力求主题鲜明、“直来直往”;直抒胸臆,语言表达活泛不死板,力戒哗众取宠,多重角度客观分析,力求文风如一、脉胳清楚。

三、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柳朝琦等战地记者立足于现实条件,推进党在战争年代的舆论宣传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创新思维理念上精准发力。为提升宣传效果,《反扫荡报》的文章标题一般选用大字刻写,当时条件艰苦,蜡纸版质量不好,在印刷到大字标题位置时,蜡纸版经常断裂,影响印刷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柳朝琦积极开动脑筋,先后尝试用木料、红薯片、白萝卜等材料刻板,提升了《反扫荡报》的印刷出版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新闻宣传平台应运而生,信息的传播效率成倍增长,新时代军事记者应坚持创新的思维理念,保持理论学习在前,宣传报道采访在前,作品刊发实效在前,用新的新闻理念迎接新的挑战。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深化发散性思维、辩证性思维、探索性思维、前瞻性思维,从就事论事到剖析军事新闻内涵,都要进行价值的深入探索,给官兵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在创新采编角度上精雕细琢。柳朝琦在报社工作期间,十分注重新闻角度对提高报道效果的影响,他发表的稿件从选材到撰写,从标题到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如他写下的“迫击炮那个炮弹皮子啊,一下子穿透了这个棉裤。互相提醒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能让敌人说是胆小鬼”。稿件像匕首、投枪,鼓舞军民斗志、提振官兵士气。新闻采编角度很大程度决定了舆论宣传的生命力,新时代军事记者要注重站在广大官兵的角度,用新颖、生动、有特色的材料,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舆论宣传更大范围地打动人心。

在创新方法手段上精挑细选。柳朝琦工作的时代,纸张供应十分困难,为了节约纸张,柳朝琦反复摸索,把粉连纸由每张八裁改为九裁,使每刀纸可多裁出近百面。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应把握新闻的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的发展方向,深入分析互联网传播的特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助手等技术,拓展官兵获取信息的方式,精心做好网络舆论传播工作。要善于运用各类传播平台,多措并举促进深度融合报道,有针对性地传播主流舆论声音。如采用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微传播方式,推出直播动态、大数据新闻、互动游戏等新形态产品。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解疑释惑、激浊扬清、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牢牢把握我党我军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