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编辑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期技术编辑    许 敏 程 波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发挥优势:让红色文化正能量变成大流量——新四军纪念馆创新传播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季 明 唐艳蓉

摘要: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新四军纪念馆对红色文化传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实践提出,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文化传播准起来,传播渠道多起来,使红色文化传播更具深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新四军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创新传播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盐城市考察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分子与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创造与积累的精神文化产物,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红色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挑战和历史机遇。着眼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本文结合近年来新四军纪念馆(以下简称“该馆”)对红色文化传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实践提出,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文化传播准起来、传播渠道多起来,以期为提高红色文化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变“我说你听”为“为您服务”,让红色历史资源活起来

红色资源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全媒体时代,转变理念、拓展内容、创新形式,变板着脸的“我说你听”为“为您服务”,让沉睡的红色资源活起来,满足不断提升的受众口味要求,是提高红色文化传播质效的应有之义。该馆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理念转变,突出红色场馆教育传播功能

作为全国唯一的新四军题材全史馆,该馆近年来不断明确自身传播文化、教育受众的媒介定位。他们以受众为主导,优化提升展陈,创新开展各类工作,迈上以收藏保护中心、研究利用中心、展示传播高地为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特别是联合地方宣传部共同打造“五个一”(即一次会师—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一场战斗—刘老庄战斗、一件旗袍—鲁艺学生王海纹的旗袍、一块石碑—宋公纪功碑、一种精神—新四军革命精神)红色故事,并通过创新传播吸引更多受众,年均接待游客百余万人次,成为宣传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2023年,该馆入选全国热搜纪念馆及革命类博物馆百强馆。

当前,社会需求的发展让红色场馆从以收藏、展示、研究为主旨的公共场所逐渐转化为一个教育传播的媒介。这就要求其展览、解说等活动要围绕教育传播效果展开,要明晰自身传播发起者、内容生产者和信息发布重要渠道的职责,同时还要确定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改变工作方式,调动受众热情,让他们关注、参与和融入到纪念馆教育活动中。

(二)科技赋能,精心办展吸引受众“走进来”

走进该馆,历史的烽烟扑面而来:多媒体场景再现刘老庄战斗中新四军将士顽强战斗的场景;幻影成像还原新四军新军部成立大会现场……大量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展示内容与形式融于一体,让观众沉浸其中。该馆还运用VR全景技术建起线上虚拟馆,完成“红色基因库新四军纪念馆实景漫游及数字化信息展示系统”项目,“没有围墙的红色展馆”让红色文化传播突破时间空间局限,吸引着更多受众走进精神殿堂,感悟红色力量。

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面临“去中心化”“碎片化”“边缘化”挑战,而借助科技赋能,可以唤醒人们的红色记忆,增强政治认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为此,红色场馆一方面要通过设计展厅内的光线、音效、色彩等元素,运用VR互动、3D投影、多媒体场景、微缩景观、视频动漫等现代展陈手段,增强参观者的沉浸感,拉近受众与红色文化的情感联结;另一方面,要借助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重构智能传播方式,完善线上虚拟馆建设,形成红色资源大数据库,提高展览的信息传递效率,实现信息传播与受众的多向交流互动。

(三)找准抓手,创新传播让新四军故事“走出去”

2024年元旦,该馆推出《新四军的十个新年》研学和《一切为了人民—新四军历史展》临展,让假期的红色场馆再一次成为热点。找准抓手,让新四军故事“走出去”是该馆创新传播的又一探索。教师节组织青少年走近新四军里的教员,进行时空对话;七夕推出《七夕到,来新四军纪念馆寻找爱的表达》,用老照片和文物讲述叶挺与李秀文、粟裕与楚青、彭雪枫与林颖等革命伉俪的爱情故事……系列活动,提高红色文化“吸引力”“曝光率”,让新四军故事走出场馆,实现从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

传播中讲求“贴近性”,人们对与自己心理、地域、趣味等越接近的信息越感兴趣。全媒体时代,要让红色文化信息在信息汪洋中脱颖而出,必须找准受众兴趣与红色文化的“接口”。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宝库,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的网络话题,让红色故事常讲常新,让英雄人物真实立体;要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加强活动策划,形成传播叠加效应;要发挥地域优势,提高传播辨识度,找准红色文化传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传播准起来

全媒体时代,兼容性、海量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共享性等传播特征,使受众取向趋于多元化。该馆采用精准直通的传播策略,更好地助力红色文化传播与价值实现。

(一)贴近受众讲好红色故事

走进该馆,在一张名为“1938年新四军在皖浙赣边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部分同志合影”的老照片前,讲解员总会介绍照片主人公之一江天辉和女儿的一场对话—“女儿问父亲:3年游击战,最艰难的是什么?江天辉只回答了4个字:找不到党……”故事讲到这里,闻者无不动容,在“叹缺粮,三月肉不尝”的艰苦条件下,革命先辈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听党指挥的意志深深感染受众。类似贴近受众讲红色故事的方式在该馆还有很多。比如,在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狱中写的诗歌、书信等手稿前,扫描二维码了解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国民党无理扣押囚禁的生活和不屈抗争的经历;又如,在王海纹烈士穿过的旗袍下,听讲解员诉说鲁艺师生遭侵华日军包围后宁死不屈、投河殉国的故事……泛黄的照片、卷刃的大刀、满是补丁的军服,每一件文物、史料用不同方式将其背后故事娓娓道来,红色历史更真实生动地走进受众脑海。

讲故事是最好的传播。而讲好红色故事,不应只是宏大题材的展现、数据的呈现、材料的堆砌,还应把故事具体化、聚焦化、细微化;要注重把红色叙事转化为生活化视角和网络化表达,吸引更多人;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元素、地域特色,用心提炼、用情讲述、用智表达,帮助受众更深地了解红色历史知识、理解红色文化。

(二)区分受众特点提供多样服务

针对不同的参观对象,提供4套不同版本的讲解词,分层、分级、分类开展讲解;新增铁军主题邮局、大小会议室,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要;建设“智享”新四军红色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让更多文物史料走向大众……该馆近年加强配套软硬件建设之举广受好评,不少观众表示,到馆均能有获得感、亲切感。

受众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针对越来越多元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样的受众需求,探索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方式是红色场馆提高传播质效的重要选择。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给不同的用户提供定制化传播内容和形式,如为中老年人推送纪录片、小视频,为青少年推送Vlog、打卡等,实现有效传播;要生产提供红色文化网络视听、在线阅读、互动游戏等融媒体产品和服务,营造可视、可听、可互动的步入式场景,让红色文物动起来;要以受众为主体,通过受众体验、感受等增强红色资源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三)沉浸传播提升红色文化感染力度

2023年6月20日,盐城市“四仪”教育青春仪式示范观摩活动在该馆举行。看王海纹烈士穿过的旗袍,观《战火青春—一件旗袍》情景剧,让刚刚迈入青春之门的中学生对青春对人生对责任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同样的思考出现在第三届“红色基因代代传”百宫千馆万校少年儿童讲述红色故事活动中,在该馆组织下,学生们重新演绎“刘老庄战斗”,与消防救援人员共同体悟和传承新四军精神。不少学生表示,这样的活动沉浸感、氛围感十足,让人印象深刻。

这启示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沉浸式传播可以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介,用技术还原感官的“在场”,用内容营造情绪的“在场”,用创意实现交互的“在场”,让受众在身临其境中代入情感,产生“共情”和思想上的启迪。

三、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让渠道多起来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日益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特征。该馆着眼创新传播,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一)扩展传播队伍

“我是红领巾讲解员,欢迎来到新四军纪念馆。”节假日走进该馆,迎接参观者的常常是“小铁钉”志愿讲解服务队员。“小铁钉”成立5年,注册志愿者已有437名,遍布盐城市各校。与此同时,该馆还与盐城市政府、盐城军分区常态举办志愿讲解员培训班,在微信公众号分享讲解员训练计划和技巧,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扩展了传播者队伍。志愿讲解员的加入不仅缓解了该馆讲解队伍不足的缺口,各具风格的讲解也满足了受众多元化需求,讲解员们还把宣讲带回学校、单位,带进亲友圈、网上朋友圈,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火种”。这启示我们,在“人人为媒”的全媒体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红色场馆可以通过兼职、招募志愿者等形式,积极吸纳包括党史军史、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的人才加入宣讲队伍,满足青少年研学课程开发、党性教育等多种需求,使红色文化传播由单一单向转变为多元多向。

(二)丰富传播内容形式

该馆《铁军忠魂—新四军历史陈列》展专设传承厅,展品中新四军老兵手印、128个以烈士之名命名的村镇电子地图、新四军手办文创产品等让参观者感慨不已。有人留言,传承厅给了历史展一个明亮的总结,给予今天无限的启迪和激励。这是该馆丰富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形式的又一探索。实践证明,红色资源的珍贵,不仅在于它曾有过的辉煌,更在于当下它依然能带给人们思考和精神滋养。红色场馆要不断丰富传播形式,通过推出红色影视作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举办红色文创大赛等,让红色文化传播“出圈”“出彩”。

(三)形成传播“朋友圈”

2023年12月19日,AI数字人导游“小新”带领受众随《薪火新途·红色AI+》全媒体系列报道打卡该馆。“小新”发电报、与真人讲解员同框交流互动,连接不同次元,进行跨越时代的交谈,吸引了大量受众。“小新”是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和媒体联合制作推出的。与媒体合作常态化宣传,使该馆在受众中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也让红色文化传播走进百姓日常生活,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加强红色文化传播需建立多个朋友圈,要形成博物馆纪念馆朋友圏,通过开展联展、巡展、主题展等形式,用不断出新的展览吸引更多受众;要形成媒体朋友圈,通过加强与传统媒体、网站、自媒体合作,努力形成协同效应,形成传播矩阵;要形成与学校、科研院所的朋友圈,通过多样化活动,打破“信息茧房”,提高传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让红色文化正能量变成大流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军分区)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