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张和芸

文字编辑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倪晓丽

本期值班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冷 梅陈国权

陆绍阳陈昌凤赵云泽

隋 岩陈飞虎丁玉宝

赵贵存顾宝祚邹维荣  

肖一沙刘绍勇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发  行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双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 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100832

发行电话010-685878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视频大模型赋能军事新闻传播创新探析

作者:王震宇 郑文君

摘要: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过程中视觉优势效应愈发显著,视觉传播成为主流。本文结合视频大模型助力新闻传播的实践,分析其在军事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场景,探讨增强受众沉浸感、提升传播贴近性、优化内容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视频大模型;军事新闻创新;视觉传播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视觉传播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据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70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6%。与此同时,正在兴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使得视觉信息的生成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如前所述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其中近三成用户使用其生成图片视频。运用视频大模型提高信息传播质效成为媒体的重要选择和创新驱动点。

一、视频大模型赋能军事新闻传播创新展望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图优效应”原理指出,相较于文字,图像信息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关注和记忆。为此,从插图到摄影、视频,乃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包括军队主流媒体在内的新闻媒体制作和编辑图像的频率不断上升,提升着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丰富视觉呈现,提升新闻吸引力。军事信息,因政治性政策性强以及军事行动的特殊性,在视觉呈现上面临诸多困难,自动化生成高质量视频内容的视频大模型为军事新闻传播创新提供了新路径。例如,近年来,不少军队新媒体账号在策划时,通过AI将艺术化的军事场景与真实的训练等场面相结合,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对比和艺术感,使宣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呈现直观信息,平衡保密要求。军事新闻宣传既需要通过直观的视觉展示提高传播质效,又需要确保敏感信息的保密安全。生成式视频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动态画面等形式,打破文字描述局限性,降低受众认知门槛,增强信息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输入数据的严格筛选和脱敏、加密、抽象化处理等,从源头上保障信息安全。

增进情感共鸣,强化价值传递。视觉化产品通过动态画面、虚拟场景重建等形式,让信息传递更具感染力。例如,2024年八一建军节前海军新媒体推出的《这些海军AI“动态”,看着看着就泪目了……》通过选取具有历史意义的海军经典老照片,利用国产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再现英雄人物、老装备曾经的动态风采,展现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丽征程,以及一代代海军官兵接续奋斗、逐梦深蓝的精神风貌。看到老照片中的林文虎、麦贤得、王伟等英烈英模展开笑颜时,网友留言“泪目了”“这才是AI的意义”。

综上所述,利用视频大模型等技术手段强化视觉传播力、表现力与感染力,增强军事新闻传播效果,本质是“内容增值”与“技术赋能”的双向驱动。军队主流媒体一方面要坚守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保持“高精尖”的专业内核;另一方面要掌握“接地气”的传播技巧,利用大数据精准捕捉受众偏好,在视觉浪潮中守住军事新闻的庄重底色,实现传播效能的指数级跃升。

二、视频大模型赋能军事新闻传播要把握好的原则

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以视频大模型赋能军事新闻传播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传播创新,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真实准确原则,维护主流媒体权威性与公信力。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视频大模型等技术手段运用的目的是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和信息传递效果。偏离事实或细节不慎,损害的不仅是新闻本身,也影响媒体形象。例如,某媒体在播报候鸟迁徙新闻时选用AI生成的视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受众,但由于在细节上存在错误和违和感,出现“分不清飞鸟和会飞的企鹅”之间的区别等问题,引发争议。这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在军事新闻生产中,确保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生成虚假或误导性的军事新闻,是技术应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价值导向原则,平衡内容价值性与技术工具性。当前,个别媒体军事新闻视觉产品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过度追求画面冲击力而忽略信息密度,使受众仅停留在“看热闹”层面,难以形成认知留存,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军事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这需要我们引以为戒。军队主流媒体在视频大模型等技术运用时要坚持“内容为王”,以军事新闻的价值性与专业性为根基,以讲好强军故事为目标。

安全性原则,完善数据防护与内容溯源机制。AI视频生成需依赖海量数据,而军事数据的敏感性要求模型训练需采用安全隔离部署与联邦学习技术,确保数据不出域。同时,需建立深度伪造内容识别机制,防止虚假信息被恶意利用。

人机协同原则,构建智能增强型采编体系。智能工具无法替代军事记者的专业判断。实践中,应建立“AI预处理+人工审核”的协作模式。例如,在生成演习报道视频时,AI负责素材初筛与粗剪,编辑则把控内容导向与涉密信息过滤。此外,需培养具备“技术思维”的军事新闻人才,规范智能采编操作,实现人机互补。

三、视频大模型等智能工具赋能军事新闻传播的着力点

视频大模型等智能工具在传播中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新闻生产、内容分发和受众互动。对于军队主流媒体来说,合理利用智能工具,在数字化时代中继续保持权威性和影响力,当下尤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构建军事知识图谱,强化专业报道深度。利用大模型技术整合军事术语库、装备参数、战术条例等专业数据,构建垂直领域知识图谱。通过语义检索与关联推理,辅助记者快速调取背景资料、验证专业表述,避免因知识盲区导致的内容失真。例如,在报道新型装备时可联动展示技术沿革图谱,强化内容专业性。

虚拟现实融合,打造沉浸式新闻体验。2024年8月,海军新媒体推出的“AI+航母+银河”主题策划受到网友热情追捧。产品将航母官兵拍摄的银河战舰美图“堆栈”为动态画面,为网友呈现出一部梦幻绝美的航母星空“延时视频”。网友留言“在航母上看星空,绝世浪漫”“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具象化了”……这启示我们,结合大模型与AR/VR技术,可生成三维战场模拟、装备演示等交互内容。如通过AI生成动态战况推演视频,配合语音解说与热点标注,使受众通过虚拟界面直观感知战场态势,突破传统图文报道的维度限制。

动态传播链路优化与实时效能评估。运用大模型分析用户交互数据(如点击热区、停留时长),动态调整新闻标题、摘要及呈现顺序,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分发。同步建立传播效果量化模型,实时反馈内容触达率、情感倾向等指标,形成闭环优化机制。

跨域协同创作与多模态内容生成。推动大模型与军事仿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融合,实现文字、图像、视频、三维模型等多元内容的协同生成。例如,输入报道内容后,自动生成包含战术示意图、战场环境模拟视频的复合型报道方案,提升内容丰富度与专业性。

优化内容架构突破文化鸿沟。利用视频大模型智能整合优势,将“内宣”军事新闻有机转化为“外宣”版本,并结合国外受众的观看习惯进行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军事新闻传播,可有效突破文化鸿沟并增强外宣实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军在国际军事舞台上的形象,也为军事文化交流与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如2025年春节前夕,海军推出的AI共创新春形象片《星辰如愿》,借助视频大模型生成的虚拟现实场景为影片带来独特的视觉风格,智能生成的星空、海洋等场景,呈现出一种未来感和梦幻感,同时不失传统新春的喜庆色彩,符合全媒体时代受众审美需求,增强了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92318部队)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