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张和芸

文字编辑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倪晓丽

本期值班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冷 梅陈国权

陆绍阳陈昌凤赵云泽

隋 岩陈飞虎丁玉宝

赵贵存顾宝祚邹维荣  

肖一沙刘绍勇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发  行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双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 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100832

发行电话010-685878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举重若轻:打造主流媒体挺进互联网“轻骑兵”——从中国军网井延坡工作室运维实践谈军队网络媒体传播创新

作者:李景璇

摘要:时代之变呼唤媒体转型创新。作为媒体融合业态的先行探索,工作室成为主流媒体挺进互联网战场的“轻骑兵”。本文结合中国军网井延坡工作室运维实践提出,在融媒体工作室建设中要强化“轻”与“深”的平衡:在轻快生产中嵌入深度策划,在轻量内容中传递厚重价值,在轻盈呈现中构建长效影响力,让强军声音传得更广更远更深入。

关键词:融媒体工作室;创新表达;传播实践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生产更多优质内容、构建快速适应变化的信息生态系统成为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时代课题。适应这一需求,融媒体工作室应运而生,并凭借其与生俱来的互联网个性迅速成长为主流媒体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全国65.6%的省级党报建立跨部门工作室,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垂直化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中国军网2017年成立井延坡工作室(以下简称“该工作室”),持续聚焦重大主题,传播强军思想、讲好强军故事,策划推出的数十个作品获得国家、军队重要奖项,获评中央网信办优秀网评工作室,并入选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库。本文结合该工作室运维实践提出,作为主流媒体挺进互联网战场的“轻骑兵”,工作室建设中要强化“轻”与“深”的平衡,在轻快生产中嵌入深度策划,在轻量内容中传递厚重价值,在轻盈呈现中构建长效影响力,让强军声音传得更广更远更深入。

一、“船小好调头”,在轻快生产中嵌入深度策划

时效性是新闻产品吸引人之所在。全媒体时代,技术推动即时传播,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更为即时化。工作室凭借灵活的运营模式、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等,成为主流媒体提高产品时效性、竞争力和市场配适性的选择。

(一)以项目制为驱动,优化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

快速、准确、深入地推出多样化产品,是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有效路径。工作室一般因项目而聚,跨部门合作和扁平化管理不仅保证了响应速度,也使内容生产能力实现倍增。例如,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该工作室聚合军地文字、摄影、航拍及VR制作等专业力量,推出融媒体产品《革命诗词书写地,军队扶贫谱新篇》,以文字、微纪录片、海报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军队助力革命老区贵州遵义等地脱贫攻坚的故事,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该产品获评第31届中国新闻奖。其实践表明,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的传播创新,需要主流媒体深耕细作。要通过设立工作室、推行项目制等方式,实现内容的细分定位,以轻巧、快速、有效的方式生产特色内容;要精准洞察受众需求,在不同渠道和场景中提供符合需求的内容;要强化用户思维,在快速响应中保持对内容的深耕,实现“快而不糙,深而不滞”。

(二)以专业性为核心竞争力,增强议题设置能力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对于军队主流媒体来说,以专业性为核心竞争力,增强议题设置能力,是实现传播创新、塑造主流军事舆论新格局的关键。例如,2023年八一前夕,习近平主席在视察西部战区空军时强调,加快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该工作室快速反应,推出的产品《“现代化”对一支军队来说意味着什么》契合时代脉搏,紧扣“现代化”这个关键词,探讨其对军队建设的意义。该产品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阐述军队现代化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路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论述有力,被多家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转载和复创,全网传播量突破100万。这启示我们,加强议题设置能力是工作室实现发展的重要策略。要紧盯网络和社会热点,突出专业优势,持续生产高质量、专业化内容,树立行业权威;要深耕军事领域,做深做透内容,吸引目标受众;要提供独特视角,形成品牌效应,在激烈的传播竞争中赢得主动。

(三)以深度合作建强“外脑”,聚合资源聚力传播

全媒体时代,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同质化现象严重,“独家”“原创”是流量密码和赢得受众的关键。以深度合作聚合专家团队,打造坚强“外脑”聚力传播成为工作室提高传播质效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时,该工作室联合地方专家推出《80年过去,这份深情为何愈加浓厚?》,讲述群众的支持是军队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源泉。文中首次披露了沙家店战役打响前,佳县干部掰着手指头为毛主席计算支前物资的细节。有网友留言,生动的案例、翔实的细节让历史更真实可感。其实践表明,工作室生产运维是一项集专业性、灵活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工作,对团队建设及人员素质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军队主流媒体要通过内部挖潜、任务牵引等,发掘和培养人才,逐渐形成核心团队;要深化与科研机构、军队院校、基层部队之间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专家之间的互动联系,通过建强专家团队为工作室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要善于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快速整理海量新闻线索、全面分析新闻数据,提高新闻产出效率。

二、“四两拔千斤”,在轻量内容中传递厚重价值

全媒体时代,轻量内容因其易于传播和接受的特点,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形式。如何找准切入点,在轻量内容中传递厚重价值是主流媒体工作室实现高效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课题。

(一)选取关键细节

传播实践表明,只有真实才能直抵人心,只有细节才能长效留痕。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人心的关键细节是让轻量内容传递厚重价值的基础。例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中,该工作室推出《今天,来听听穿越百年时空的声音》,将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回顾,巧妙地具化为李大钊、陈乔年、吴焕先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声音,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创下阅读量一天之内突破500万的佳绩。这启示我们,工作室一般进行的是专题化生产,不仅要对主题进行深度挖掘、系统呈现,更要贴近受众创新生产。要深入剖析主题的内涵与目标,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传播价值的核心点,通过选择和呈现能反映主题本质与全貌的细节、具有情感冲击力的细节以及与众不同、鲜为人知的细节,让新闻更具真实性、理论更具说服力。

(二)讲好动人故事

工作室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内容生产能力,而讲故事是优质内容生产的精髓所在,是助力工作室产品吸引受众关注、实现有效传播的着眼点。以该工作室产品《94载披荆斩棘,这支军队到底为什么“能”?》为例,文章开门见山先讲了一个关于剁荞面的故事—1935年10月刚刚抵达陕北吴起镇张湾子村的红军官兵来到村民张廷杰家中吃了一顿剁荞面并执意付钱,后来张廷杰发现付款者竟然是革命领袖……伴随着故事的推进,人民军队辉煌历程和制胜密码跃然纸上,该产品取得阅读量超百万的传播效果。这启示我们,在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讲好故事不仅是打破信息同质化问题的重要路径,更是传递媒体价值观和理念的有效工具。军队主流媒体工作室要提升故事力,通过用心提炼、用情讲述、用智表达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要聚焦网络阅读需求“热区”,打造网友深度阅读“专区”,以生动的故事推动深度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要通过讲好故事,塑造工作室独特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寻求共情共鸣

情感连接是内容传播的催化剂,更是工作室增强受众吸引力和忠诚度的强力黏合剂。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宣传中,该工作室产品《志愿军的笑容》推出即成爆款。该文以一张志愿军战士的合影照片为切入点,通过对战士一张张笑脸的细节刻画和故事讲述,展现志愿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这种穿越历史时空的情感张力,激发了网友对“最可爱的人”的情感共鸣和那场反侵略战争的深入思考。该文在中国军网首发后,被全网置顶推送。这则案例说明,情感共鸣是轻量内容承载厚重主题实现有效传播的桥梁。军队主流媒体要树立情感叙事思维,策划角度要精设情感叙事议题,行文模式要着力打造情感叙事场景,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直戳人心的话语,有效突破“对空言说”的传播困境;要聚焦情感内核追求情感共鸣,特别是在重大主题、重要话题的策划时,力避空洞说教和硬性灌输,认真思考故事背后的情感内核,生动展示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三、“滴露映朝霞”,在轻盈呈现中实现长效传播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传播途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受众获取信息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深刻变化。要实现传播的破圈,工作室需要在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基础上,持续强化互联网思维,用新理念拓展产品形态,用新技术丰富表现形式,充分满足受众的视、听、触等感官需求,进而实现多维立体传播。

(一)年轻态表达打破沟通“次元壁”

新闻语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创新话语形态,既是主流媒体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也是工作室适应信息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变化之必须。近年来,该工作室积极推动深度内容的年轻态表达、轻量化呈现,拉近与受众之间距离。例如,《与时代同行!她们“乘风破浪”正青春》《这个40多亿身家的“熊孩子”是这样逆袭的》等产品,语言生动、风格鲜活、网感突出,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工作室要主动适应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阅读习惯、思维模式和接受程度,创新表达,让好作品产出好效益。要善于运用网言网语讲出可亲可信;要灵活采用流行文化元素承载时代精神;要巧妙运用幽默夸张制造轻松氛围,增强产品的亲和力,提升深度内容吸引力。

(二)可视化呈现化繁为简提高传播效率

一图胜千言。2023年4月,我军奉命执行撤离中国在苏丹人员任务,该工作室选取新闻中海军女兵手牵中国女童撤离登舰的画面展开二次创作,推出海报《她的手,总是这样温暖且有力量》。产品制作发布当天点击量达500万+,并获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网络正能量图片。这启示我们,信息爆炸时代,相对于文字,直观的图像、数据和视频能够更快抓住受众注意力,迅速传播核心信息。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军队主流媒体要在受众“看得懂”和“愿意看”上下足功夫。对于工作室来说,要善于整合力量“快做快发”,将观点思想浓缩于现场图像、手绘漫画、创意图解等视觉元素,降低受众认知门槛;要通过设计技巧,如突出显示、颜色对比等将关键信息鲜明展示,帮助受众快速抓住重点;要让图像、图解既能及时准确传达重要信息,更能直观表达鲜明立场或情绪,让传播不仅高效而且有效。

(三)多元呈现打造融媒“悦读”

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该工作室推出深度报道《3.15平方公里上的遐想》,讲述刘公岛的历史与现代海防故事,同步制作的原创动画《纸舟漂流记:你的梦想 我的征程》以一艘纸船为视角,将文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都浓缩在75秒时间里。动画通过融合虚拟化环境、现实化场景、视觉化效果等表现形式,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单日点击量突破百万。其实践表明,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工作室要在产品呈现形态方面探索发力,积极运用AR/VR等技术,利用画面、声音、特效等元素延展深度内容的网络形态,达到视觉冲击、信息聚焦和易于传播的三重效果;要以更为活泼灵动的表现方式,拓展受众对深度内容的体验感获得感;要通过将深度内容以新媒体形态进行创作包装、融合呈现,为受众带来更为赏心悦目的观感体验,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熏陶,汲取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