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度”:讲好澎湃着热血与激情的军营故事——《解放军报》“新春走军营”采编实践与思考
摘要:新春走基层的“走”不仅是地理上的抵达,更是情感与责任的抵达,是建设性与思辨性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本文结合《解放军报》“新春走军营”活动实践提出,带着主题与问题、感情与责任、眼耳与头脑深入一线,让澎湃着热血与激情的军营故事既有温度、深度,又具传播力度。
关键词:“新春走军营”;《解放军报》;传播实践
“新春走军营”是军事记者与春天的“约会”,也是奉献给读者的新闻“年夜饭”。这一活动在春节前后开展,既呈现军营战备训练的紧张有序,又展现节日的喜庆氛围,更和着澎湃的强军脉动,是对军事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考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已从碎片化信息转向深度、温度与力度并重的内容。“新春走军营”新闻产品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足受众需求,成为军事记者面对的重要课题。为做好这顿新闻“年夜饭”,军事记者需脚踏实地“走”、眼观六路“看”、耳听八方“听”,做到“走新”且“走心”,以人文关怀引发情感共鸣,以历史纵深感塑造思想厚度,以全媒传播强化舆论势能,真正走出新变化、呈现好故事,放大军营好声音。
一、带着主题更要带着问题,挖掘新闻富矿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决定着内容生产方向。问题则是深入挖掘新闻素材的工具,能够使报道更具深度和内涵。《解放军报》记者在“新春走军营”中,以军人奉献精神、爱国情怀及军队建设成就等为主题,在确保报道不偏离方向的同时,以问题推动采访,呈现更全面丰富的内容,满足受众对信息深度的需求。
细化主题,找准报道方向。主题是指引航程的灯塔,而细化方向则如同从灯塔中射出精准光束,帮助受众穿透信息迷雾,高效抵达核心。例如,《解放军报》2025年1月17日稿件《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录的是春节前夕第74集团军某旅开展看望退休老飞行员活动的经过。“春节看望慰问”是常见话题,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退休老飞行员与前往慰问者是师徒关系,看望慰问因此也就有了向老师汇报展示的环节。记者随之将采访主题细化,以慰问为线,不仅展现师徒接力奋斗强军的风貌,更反映基层部队新时代练兵备战战绩频出的生动局面,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这启示我们,细化主题不仅是彰显新闻个性、避免同质化的有效路径,更能帮助记者精准定位报道核心,避免内容的空泛和宽泛化。要找到恰当的主题,军事记者既要有“显微镜”,又要有“望远镜”,既要站在宏观角度,把握时代脉搏、社会热点和政策导向,又要从微观层面深入挖掘军营生活中具体的事件、人物和细节,展现更为真实生动的军营风貌,使新闻产品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聚焦问题,深挖背后故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导向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方法。《解放军报》2024年“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担杆岛旧貌换新颜》就是一篇在问题导向下推出的深度调查报道。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深知海岛驻军条件艰苦,官兵最烦恼的就是交通不便。随着国家日益富强,海岛发生了哪些变化?官兵的守岛精神状态如何?带着问题,记者登上担杆岛,通过讲述海军某部官兵家属上岛过年的故事折射国家发展,反映海岛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官兵初心如磐的昂扬精神风貌,稿件被广泛转发。由此可见,军事记者“新春走军营”,不仅要忠实记录基层风貌,更要对基层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要带着问题采访,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呈现其中的规律,使新闻报道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另一方面要吃透事关部队发展方向、影响部队建设全局的关键问题,把握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紧盯困扰部队建设的疑难问题,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地进行全面报道,实现新闻监督与建设性传播的统一。
以问促思,找到解题钥匙。以问促思是新闻报道的更高层次要求。在“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中,军事记者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通过寻找答案,为军队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建议和参考,提高报道指导性。例如,随着实战化训练不断推进,专业训练场地不足、各自为战等成为基层普遍面临的问题。2025年春节前夕记者在第74集团军采访时,带着这一问题深入基层,经过大量的采访调研,于《解放军报》2025年1月15日推出稿件《“智能演兵场”实现一网同训》,呈现某旅通过大力发展模拟仿真、网络对抗等练兵手段,打造一网联通“智能演兵场”的解题思路,为部队破解同类型训练难题提供了借鉴,受到官兵欢迎。其实践表明,通过新闻的力量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基层发展是新闻工作者践行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军事记者要聚焦练兵备战新景观,为推进部队改革转型鼓与呼;要深入一线跟踪记录训练全过程,为探寻制胜机理和练兵规律提供有益借鉴;要通过撷取来自训练一线的“热新闻”,进行客观深入的“冷思考”,为实战实训吹氧助燃。
二、带着感情更要带着责任,传递温暖力量
情感赋予报道温度,让受众能真切感受军人在春节期间的情怀;责任则为报道筑牢底线,指引正确方向。《解放军报》记者在实践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情感与责任的双重驱动,为传递温暖力量奠定基础。
以细节描写体现责任与情感。细节是新闻报道中最生动的语言,它能在无声处传递情感,在细微处彰显责任。在“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中,大量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非凡的细节增加了报道的感染力。以《解放军报》2025年1月29日稿件《你选择了边关,我选择了你》为例,全文不足700字,细节满满:“正给女儿喂饭的李春听到等级转进铃声,立即放下碗筷,披上大衣冲出门。‘怪不得打给他的电话经常无人接听……’”军嫂的语言细节凸显军人奉献担当;“房间内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茶几上还有一束干枝梅静静开放”环境细节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军营的温暖,更以干枝梅的花语“坚定、高洁、不屈不挠”折射军人军属精神品格。这启示我们,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军事记者要饱含对官兵的深厚感情,真正走进训练场、操作间,精心采访、深度挖掘最真实、最鲜活的故事。要聚焦官兵生活细节,映射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增进受众对军人的理解;要捕捉训练与任务中的细节,体现军人的责任担当;要对细节背后的情感进行深入阐释,帮助受众透过细节表象,深入理解军人的精神世界。
以讲好故事彰显责任与情感。故事是连接受众与新闻事件的桥梁,使责任与情感的传达更具穿透力、感染力和启发性。“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中,记者一路走一路挖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故事,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以2025年《解放军报》“新春走军营”专栏刊发的稿件为例,《星空之下,“鲲鹏”奋飞炼铁翼》讲的是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夜间飞行训练中关于责任的故事;《特别的团圆特别的爱》讲的是坚守战位的一对军人伉俪和两名精武兄弟关于团圆的故事;《“导弹兵王”的新期待》讲的是“八一勋章”获得者、火箭军某旅原一级军士长王忠心回到老部队看望战友时关于传承的故事等。今日军营,每个角落都跃动着催人泪下的坚守,每道身影都在续写不朽的传奇。军事记者要深入基层一线,眼含春光,发现振奋人心的变化变迁;心怀真情,看到官兵的喜怒哀乐;要以真心换真情,聆听源自心底的真切声音,采撷紧跟时代脉搏的鲜活素材,呈现触动心灵的动人故事。
以共情叙事传递责任与情感。共情叙事是一种运用共情策略,旨在引发受众情感共鸣的叙事方式,它通过设置温情点,使受众自发地转换角色,倾注情感,理解并体验故事的情节与发展,迅速拉近受众距离,实现由内容表达到共情抵达的飞跃。2025年《解放军报》“新春走军营·致敬英雄”系列报道巧妙运用共情叙事,使报道更具感染力。该系列报道讲述部队官兵给英雄拜年、向英雄致敬的故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与老连队官兵“云端”共话强军,“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朱彦夫用残肢抱笔为战车模型签名等。报道中构建情感场景、挖掘情感故事、建立情感互动,将英雄故事讲得深入人心。不少网友留言:“感动、感恩、更感奋。”其实践表明,真挚的情感能够放大传播效能。军事记者要用报道生动呈现军人拳拳赤诚的家国情、战友间生死与共的袍泽情、军地间共济相融的鱼水情,引发受众情感共鸣,激发对军人的尊崇热爱,增强对国防事业的理解与支持,凝聚起全社会关心国防、支持军队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带着眼耳更要带着头脑,提升报道质量
走进梦想生长的春天,就是走进了播种希望的季节。“新春走军营”想走好“春天的脚步”,既要睁大锐眼洞察军营,又要竖起双耳聆听心声;既要开动脑筋深入思考,还要善用妙笔书写时代,借助多种传播渠道提升报道质量。
眼观六路,捕捉精彩瞬间。在“新春走军营”过程中,记者要眼观六路,时刻留意军营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从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到春节期间军营里的文化活动,再到官兵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些都可能成为精彩的新闻素材。要及时捕捉到官兵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台下热烈的掌声等精彩瞬间,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照片展示,让受众感受到军营里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外,记者还要关注军营中的新变化、新亮点,如新型武器装备的列装展示、新的训练设施投入使用等。这些新元素不仅能够吸引受众关注,更能体现军队的发展进步。
耳听八方,收集多元声音。记者要耳听八方,收集来自不同层面的声音。不仅要听取部队领导对军队建设的规划和思路,了解军队的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还要倾听基层官兵的心声和诉求。因为他们是军队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有着最真切的感受。采访中,组织召开座谈会和面对面交流都是有效方式,要让官兵畅所欲言,分享成长经历。例如,有基层官兵希望增加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还有官兵提出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记者将这些声音纳入报道,可为推动部队人才培养工作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关注军属的声音,军属默默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为军人安心服役提供了坚强后盾,采访军属可以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军人家庭的付出和奉献,增强对军人职业的理解和尊重。
开动脑筋,深入分析思考。在获取大量素材后,记者要开动脑筋,对素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报道,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任何新闻的衍生,都出自特定的时代背景。例如,在报道某部队新装备列装后的使用情况时,不能只简单描述装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还要分析新装备列装对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影响,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曾经有记者通过对官兵的采访和实地观察,发现新装备在提高作战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操作人员技能熟练度不够、维护保养难度大等问题,记者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提出加强专业培训、优化保障机制等建议,为部队更好地使用新装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为军事记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军队、展现军队风貌的平台。实践过程中,军事记者要不断探索创新,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创新运用全媒体技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破圈传播;要加强与部队的沟通协作,深入了解军队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创作出更优质的新闻作品奠定基础;要贴近官兵生活、聚焦强军实践、创新传播手段,把笔头镜头对准基层、聚焦官兵,以微观视角全面展现新时代人民军队新面貌、改革发展新成就,向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军队形象,让“新春走军营”走得富有成效,让澎湃着热血与激情的军营故事既有温度、深度,又具传播力度,实现突破圈层、直抵人心的传播效果,让军营故事成为全民共同的精神养分,激发大众的爱国情怀。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