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增效:让边防军人故事传得更远更广——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战地记者队北疆边防行的采编实践与思考
摘要:军事新闻如何突破传统框架,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展现军人风采、传递家国情怀,是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的必答题。本文聚焦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战地记者队“新春走军营”北疆边防行系列报道传播实践,剖析大小屏直播、短视频运用及矩阵式传播等融合手段,在强军声音传播中的具体做法、成效与启示。
关键字:“新春走军营”;媒体融合;矩阵式传播
“新春走军营”是中宣部组织新闻单位开展新春走基层报道活动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实践和延伸,通过聚焦于军队这一特定领域的基层,用生动的故事反映部队战斗力建设发展和广大官兵的精神风貌。2025年“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中,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战地记者队北疆边防行融媒体采访分队(以下简称“边防行记者队”)走进边关哨所,采写制作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产品,并通过大小屏直播、短视频运用以及矩阵式传播等融合手段,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聚焦其创新实践,探索以融合手段提升强军声音传播效果的实践路径。
一、大小屏直播拓展传播广度与深度
全媒体时代,直播打破时空的桎梏,实现信息传播“零时差”。边防行记者队在“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中通过巧妙运用大小屏直播特性,实现传播的广泛覆盖与深度渗透。
(一)电视直播,以专业视角全景呈现北疆风貌
电视大屏拥有专业的制作团队和高品质的画面呈现,可以为受众带来优质的观看体验。例如,2025年新年第一天,边防行记者队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特别节目中直播祖国陆地最东端黑龙江抚远的一场特殊升国旗仪式,引起强烈反响。8分钟的直播中,不仅全程呈现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代表与驻地官兵共同升国旗的经过,并以特写捕捉战士坚定的目光、学生庄重的神情以及升旗手有力的手部动作等细节,通过不同镜头切换全方位呈现活动亮点,为受众建立起与直播现场的感官联结和情感桥梁。有专家表示,这是一次生动的国防教育传播活动。
(二)新媒体直播,借助多元互动实现沉浸式边防感知
相较大屏,小屏更具灵活性和互动性,可多视角呈现边防生活,为“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带来全新视角与体验。在“守护我的国”主题网络直播中,边防行记者队以接力形式,走进荣誉连队营区、登上30米高的观察哨、与官兵共同巡逻,不同的物理空间按照线性的叙事结构依次切换,构建了“流动的新闻地图”,也让受众在“空间穿梭”中了解东极哨所官兵训练生活的全貌。在整个过程中,受众跟着记者与边防战士一起“一身雪一身冰”体验艰辛。通过第一视角拍摄强化受众“在场”体验,让军营生活的点滴细节变得真实可感。“沉浸式技术+新闻直播”的方式节奏舒缓、代入感强,在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的同时,也让军人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三)大小屏协同,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边防行记者队在“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中注重根据大小屏的不同特性吸引不同受众,电视大屏覆盖传统观众,小屏则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吸引年轻受众,两者结合大大拓展了传播范围,让更多人关注到边防官兵和强军声音。与此同时,小屏直播中的互动功能,如弹幕、留言等,让受众能够实时与直播团队和其他观众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种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感,使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受众可以针对直播中展现的战备场景、军人情感等内容进行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对强军声音的传播效果。其实践表明,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要充分了解不同受众特点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要通过多视角的呈现方式,全方位塑造军人坚毅、忠诚且充满温情的立体形象,让受众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有更深刻的认识;要采用多种拍摄视角,既全景展现边防风貌,也特写记录军人的日常工作细节,满足不同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要突出情感传播,通过展现边防军人对家国的热爱、对战友的情谊,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短视频运用打造强军声音传播新阵地
在信息传播快速化、碎片化的当下,短视频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传播强军声音的重要力量。边防行记者队积极探索运用短视频,定格和传播那些感人至深、热血沸腾的瞬间。
(一)挖掘故事,以日常点滴塑造边防军人立体形象
2025年1月,中国军号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短视频《给大学生冻麻了!》引发网友关注。视频画面简单,是清华大学学生与边防官兵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环境下一起站岗执勤的特写,语言也简短,是学生的独白“我的嘴唇已经没有了知觉,眼睛被风吹出了眼泪……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13秒的短视频下,网友们的“致敬”刷屏。据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70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93.8%,短视频成为人们获取和娱乐的主要渠道之一。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要用好短视频这一重要工具。要积极使用短视频生动展现基层官兵的日常训练、执行任务以及生活点滴,通过真实鲜活的画面拉近受众与军队的距离;要善于借助短视频快速传播重大军事活动和任务的相关信息,增强受众参与感和关注度;要用好短视频展现军营文化、军人感情及军民关系,通过故事化表达增强感染力。
(二)结合热点,借新闻提升短视频传播影响力
反映南北哨兵互学共建内容的短视频是此次报道中的爆款。春节前夕,5名“南海第一哨”的官兵代表赴北极哨所交流,这趟跨越近70度温差的行程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新闻。边防行记者队用镜头记录活动全过程,从南北哨兵初次见面时的拘谨,到交流训练经验时的热烈,再到界碑前共同宣誓的激昂,无一遗漏。在体感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南北哨兵一同踏雪巡逻,并与“南海第一哨”的战友视频连线,屏幕两端,一边是银装素裹的北国边疆,另一边是烈日炎炎的南海之滨,他们分别在雪地与沙滩上庄重写下“祖国万岁”,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短视频《这段跨越万里的连线看得人眼窝一热……》中,南海碧波与北国雪原交替出现,视觉冲击强烈,让受众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广袤与边防军人的坚守。短视频发布后引发热烈反响,阅读量迅速突破千万,登上多个平台热点榜单,成为春节期间的现象级新媒体产品。网友们踊跃留言,表达对边防军人的敬佩之情,大量的转发点赞,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让更多人了解到边防军人的坚守与付出。
(三)创新呈现,二次创作凸显边防精彩瞬间
从海量的电视新闻和直播素材里筛选出的精彩片段,是短视频创作的宝贵资源。边防行记者队通过对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将新闻事件重新语境化,赋予了其新的解读方式,让边防影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电视报道《踏雪巡逻守护好祖国的北大门》记录了“黑河好八连”官兵春节坚守岗位执勤巡逻的场景,许多细节画面生动感人。新闻播出后,记者挑选出官兵在过膝积雪中艰难跋涉的片段,以声音为切入点,独具匠心地制作了短视频《第一次通过声音感受到雪有多厚》。官兵巡逻中每迈出一步,厚重的积雪就会发出“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雪野中格外清晰,仿佛是边防军人与大自然的对话。在“守护我的国”主题直播中,记者抓住乘坐摩托雪橇巡逻这一体验感极强的环节,制作短视频《零下30度的东极哨所 跟着记者去体验摩托雪橇巡逻》,优化画面剪辑和节奏,用“移动直播+短视频”的报道形式实现“1+1>2”的传播效果。
三、矩阵式传播构建全方位传播格局
矩阵式传播整合多平台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网络,为强军声音广泛传播提供有力支撑。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统筹规划下,“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借助矩阵式传播,让北疆边防的新春故事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一)精心策划,以热门话题引领大众关注与讨论
在“新春走军营”报道中,话题引领成为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手段,体现着议程设置理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南北哨兵互学共建报道中,#从零上30度到零下40度是什么体验?##戍边战士跨越万里的连线看得眼窝一热#等微博话题直观地呈现活动亮点,引起大量讨论。有退役士兵在评论区对边防战友表达了深深的敬意:“热泪盈眶,可爱的战友们,40年前我和你们一样,向你们敬礼,祖国的边防有你们守护,我们放心!”又如,在“军营十二时辰·为祖国守岁”直播里“说说心里话”环节,官兵面对镜头诉说自己对亲朋好友的新春祝福。他们的家人也参与到话题互动中,一名战士的父亲留言:“孩子,过年不能回家,我们想你。但看到你在部队里成长,为国家作贡献,我们为你感到骄傲。”热烈的讨论形成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丰富了话题的内涵,增强了民众对国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二)情感融入,以细节叙事引发大众情感共鸣
将战备执勤的“硬核”场景与动情温暖的“柔软”细节相结合,是做好“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的重要方式。“黑河好八连”不仅是承载着光荣传统的荣誉连队,更是全军唯一冬季 24小时在界江冰面站岗执勤的连队。在电视新闻《零下30摄氏度 “黑河好八连”的忠诚坚守》中,记者除夕在江中冰上哨所采访到了与丈夫一同执勤的军嫂。夫妻二人在冰天雪地中同站一班岗的场景让观众了解到“黑河好八连”延续30多年的除夕“夫妻哨”传统。这不仅是夫妻间相濡以沫的陪伴,更是他们对家国责任的共同担当,彰显着军人家庭为大家舍小家的无私奉献。记者还采访了一位与连队有着20多年深厚感情的“兵妈妈”王秀兰。80多岁高龄的她,每年除夕都会来到哨位,为执勤官兵送去热腾腾的饺子和对子弟兵的真情关怀。这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既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边防军人的支持和爱护,又巧妙地打破了传统战备报道可能给人的严肃刻板印象,以贴近生活、充满情感的内容,成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军事新闻报道“刚柔并济”,既有军人保家卫国的坚毅刚强,又有军民之间、亲人之间的细腻温情,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边防军人背后的故事与情怀。
(三)平台协同,靠多平台布局形成传播合力
此次“新春走军营”系列报道采用“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高效传播模式,制作的新闻产品在各平台的联动扩散下,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传统媒体平台发挥权威性优势。《解放军报》头版“新春走军营”专栏刊发《跨越山海的奋斗之约》,以详实文字和实景图片,对南北哨兵互学共建活动进行剖析,并通过心理、动作等细致描写对军人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让受众能够透过有力度的文字感受到边防军人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与新媒体产品的灵动活泼形成鲜明互补。以网站、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在跨平台矩阵中展现强大传播活力。以边防行记者队制作的微视频《万家灯火 战位有我》《当那一天来临》为例,在阖家团圆的春节期间,两则节奏紧凑、充满战味的新媒体视频经“国防部发布”这一权威平台率先发布后,在互联网掀起层层激浪。中国军号App等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所属新媒体平台迅速转发,开启一波强有力的传播声势,随后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参考消息等权威媒体平台也相继转发,实现多平台裂变式传播。话题#国防部发布当那一天来临MV#登上热搜榜,“向人民子弟兵致敬”等评论持续刷屏,充分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这是一次跨媒体联动传播的有益实践,不同媒体平台间的协同合作,不仅提升了传播效果,也为军事新闻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