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张和芸

文字编辑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倪晓丽

本期值班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冷 梅陈国权

陆绍阳陈昌凤赵云泽

隋 岩陈飞虎丁玉宝

赵贵存顾宝祚邹维荣  

肖一沙刘绍勇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发  行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双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 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100832

发行电话010-6858789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美国智库对华舆论战手段及应对策略探析

作者:彭鹏

摘要:美国智库在美西方实施对华舆论战中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影响政府对华决策、主导国际对华舆论、塑造公众对华认知等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智库对华开展舆论战的主要手段,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美国智库;对华舆论战;应对策略

在当前的国际舆论格局和美西方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下,美国智库在对华舆论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美国智库在对华舆论战发挥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智库对华开展舆论战的主要手段,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际舆论斗争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一、美国智库在对华舆论战中的主要作用

美国智库在对华舆论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政府对华决策、主导国际对华舆论和塑造公众对华认知三个方面。

影响政府对华决策。得益于美国“旋转门制度”,美国智库对其政府部门一贯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外战略问题上,智库的意见对决策部门非常关键。美国政府决策过程的先后顺序通常是“智库→媒体→国会→政府→政策出台”,智库具有议题设置能力和重要影响力。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智库在国家的精英团体、传媒部门、利益集团、政府官员之间合纵连横,寻找彼此认同的契合点,发挥着议题设置和观点定调的主导作用。在一系列行动中,美国智库通过政策建议报告、专家听证会辩论等方式对美国官方立场的形成施加影响。

主导国际对华舆论。美国智库在对华国际舆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作为一个知识和思想交流的平台,智库汇聚人才,整合资源,平台效应明显。美国智库与国际主流媒体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其精心设置的涉华议题以及观点借助媒体的传播力被不断放大和扩散。这些观点常常能够引导国际舆论的发展方向,影响国际舆论对涉华事件的认知,控制国际舆论话语权。如2020年3月,美国智库亚洲集团主席坎贝尔与布鲁金斯学会中国倡议项目主任杜如松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新冠肺炎可能重塑世界秩序》评论,认为中国正在通过物资援助、信息共享、经验分享等方式填补美国在领导全球应对疫情危机方面的行动真空,疫情可能加剧中美全球治理领导权的转移。文章迅即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广泛讨论,疫情对中美权力关系的影响也同时成为国际涉疫舆论的重要议题。

塑造公众对华认知。在普通公众对华认知塑造上,美国智库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近年来美兰德公司、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智库出台报告持续渲染“中国核威胁”,提出美国政府应调整其战略核威慑政策,以更有效地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这些言论不仅触及国际关系的敏感神经,更成功地对缺乏核相关知识和国际军事认知的受众进行舆论引导和观点的塑造,制造出所谓的“民意”,对美国的核政策产生影响。

二、美国智库对华舆论战的主要手段

美国智库通常通过精心设置议题、联合盟国智库、扶植意见领袖、拓展媒体平台等手段对我施加影响。

精心设置议题,实施舆论压制。美国一些智库拥有较强的研究背景,其凭借专业、深度等学术研究能力优势不断生产新观点和新思想,成为对华议题和舆论的策源地。以南海议题为例,美国智库频频发声,阐释政府立场,恶意炮制“中国非法论”“海洋帝国论”“中国霸凌论”等议题,不断进行虚假叙事。近年来更是从舆论上干扰南海周边国家与我良性互动。即使在全球抗疫期间,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仍发布多篇南海议题报告,谎称中国正在南海进行全面竞争,并借一些联合军演等时机,挑唆周边国家与我对立。

联合盟国智库,加强舆论衔接。与政府、媒体在舆论传播上相互联动的同时,美国智库还与地区盟国的智库和媒体呼应,合力塑造不利于我的国际舆论氛围。如2020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涉南海声明”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智库纷纷予以积极回应,鼓动其国家支持美国在南海的立场,配合美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7月21日,蓬佩奥访英期间,专门出席了一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的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举办的闭门论坛。

扶植意见领袖,塑造舆论环境。美国智库联合媒体共同扶植和培养对华相关争端国智库和意见领袖,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例如,有媒体多次发文揭露所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和有关专家长期接受反华势力资助,炮制涉华谎言的行径。

拓展媒体平台,提升舆论影响。美国智库在运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媒体平台,加大其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布局和运用,社交媒体日益成为美国智库对华舆论战重要的新兴平台。有学者对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175家智库进行分析,发现共计80家智库在推特上开设账号,其中美国、英国、印度、比利时、德国的智库开设账号最多。在精心布局社交媒体平台的同时,美国智库还精于传播,善于迎合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碎片化阅读习惯,将专业研究报告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社交媒体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

三、应对美国智库对华舆论战的策略办法

面对严峻的舆论战形势,我们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

科学制定战略传播规划,构建联动机制。由于历史原因,美西方国家在传媒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已经构建起较为成熟的战略传播理论与实践体系,不断向全球输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警示我们,要从顶层设计建立相关联动机制,借鉴其智库、媒体和政府联动模式,构建完善总揽全局、各方配合、跨部门联动的战略传播机制。同时探索创新“专家学者布设议题、知名媒体人跟进报道、海外人士策应发声”协作联动引导模式,发挥整体效益,提升应对水平。

加强我国智库自身建设,提高国际影响。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组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显示,中国智库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但在百强榜单中仅有8家上榜且排名相对靠后,国际传播能力及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偏弱。这警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我国智库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加强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对话,对公众关心的国际热点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顺应全球化趋势,加大对新媒体形态智库产品的开发。

开展分众化差异化研究,增强引导质效。不同的美国智库在立场上有着鲜明差异,开展分众化差异化研究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是我提高舆论引导质效的关键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方面,对一些对我持对立态度的美国重点智库的舆论动向和设置议题,我们要实时跟踪,了解其最新主张和观点,对其实施的舆论压制进行话语反制研究,科学拟定舆论反制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地反驳,制定配套的传播策略,破解其话语霸权;另一方面,要联合支持我方立场的智库和意见领袖,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加快国际舆论平台建设,拓展发声渠道。长期以来,美国媒体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性地传播智库学者的特定观点,成功加大了对国际舆论的引导力。这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要加快国际舆论平台建设,优化媒体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国际传播旗舰媒体。一方面,要“造船出海”,搭建平台,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提高专业化传播水平,提高官方账号信息的可读性和声誉度,从而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和国际舆论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要“借船出海”,遴选可运用的国际媒体平台并充分发挥其传播功效,加大同与我友好、相对客观、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平台的合作,以拓展发声渠道。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赵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