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聚焦热点:向世界传递中国军队坚定声音——央视国际军事报道传播实践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周雷

摘 要:全媒体时代,提高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传播质效对于传递国家声音、展现国家在国际军事问题上的态度、提高受众军事认知水平等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央视军事节目传播实践,在分析其面对的挑战、需要坚持的原则的基础上,从内容生产、呈现方式及传播路径上提出建议举措。

关键词:电视媒体;国际军事报道;传播实践

国际军事热点指在全球范围内,一段时间内受到广泛关注、引发各方热议的军事相关事件、局势或话题。这些事件通常会对国际安全、地区稳定、军事战略格局以及军事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化时代,公众对国际事务尤其是国际军事热点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媒体凭借其权威可信、呈现直观等优势,依然是受众了解国际军事热点信息的重要渠道。面对媒体平台的快速崛起,信息传播碎片化及国际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等新挑战,提高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传播质效不仅是满足受众知情权、提高媒体影响力之所需,更是提高受众军事认知水平、传递国家声音、展现国家在军事问题上的态度、为外交和安全战略营造有利舆论环境之所为。本文结合央视军事节目传播实践,在分析其面对的挑战、需要坚持的原则的基础上,从内容生产、呈现方式及传播路径上提出建议举措。

一、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报道传播面临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电视媒体做好国际军事热点报道传播面临新的挑战。

(一)受众信息获取习惯改变,电视媒体传播主流地位受到挑战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信息传播格局经历深刻变革,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习惯亦随之发生显著转变,呈现出鲜明的碎片化、社交化和场景化特征。依托移动媒介,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普遍行为模式,深刻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作为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电视是以时间轴为特征的单向传播,一方面其收看依赖受众持续集中的注意力和固定观看习惯,另一方面其生产需经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后期制作等流程,周期相对较长。与新兴社交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覆盖面以及与受众互动性等方面短板明显,其传播主流地位受到挑战。在近年的几场国际军事冲突报道中,短视频异军突起,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之一。例如,乌克兰危机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场“短视频”战争,社交平台成为重要信息渠道,主流媒体均利用驻外记者、国际拍客在社交平台的官方账号发布原始信息,抢占第一新闻现场,满足大众实时了解战争动态的需求。

(二)社交媒体环境下,主流军事信息面临扩大触达面难题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社交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主导权出现分散化趋势,同时受众角色改变,成为具有自主选择权的个体,更倾向于分享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和社交互动的内容。主流电视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往往相对严肃、专业,较之社交媒体更具情绪化的表达和话题性的内容,在受众触达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近年来部分西方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创设大量或真或假账号,以独立媒体、非政府组织、智库或普通民众的身份发声,通过精心策划所谓军事热点、以深度伪造技术制作发布虚假视频等,不仅挤占舆论空间,使主流军事信息易被边缘化,更影响公众对军事事件、军事行动的认知。

(三)意识形态斗争激烈,西方话语霸权加强对中国媒体的围堵

在历史演进、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构建上,美西方诸多国家呈现出显著的相似特征。长期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在国际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哈瓦斯社、沃尔夫社、路透社等为代表的西方通讯社,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签订了新闻交换协定,瓜分和垄断世界新闻市场,从传播源头把控信息流向与舆论导向,将自身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渗透至全球信息传播网络。随着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华态度上持续恶化,对我国展开全方位的抹黑、攻击、打压和围堵。例如,2020年美国国务院将包括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媒体驻美机构作为“外国使团”列管;2021年,英国通讯管理局宣布吊销中国国际电视台在英国的播出许可等。这些国家对中国电视媒体设置技术壁垒、限制信号传输和平台接入等,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的限制措施,致使中国电视媒体在海外落地与传播困难加剧。

二、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报道要把握的原则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愈发混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提高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报道传播质效迫在眉睫,要把握相关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与新闻性的统一

国际军事热点往往敏感复杂,媒体报道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例如,2024年4月7日,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在南海举行首次联合海上演习,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兵器面面观”栏目在报道参演现场及各方武器装备出动情况等的同时,通过专家点评和外交部发言人讲话镜头阐明中国立场,明确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域外国家,以和平为名“秀肌肉”,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霸权行径。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不会影响中国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启示我们,准确的新闻报道能为政治立场提供有力支撑,增强传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鲜明的政治立场又为新闻报道指明方向,让报道更具深度和价值。电视媒体在报道国际军事热点时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立场,确保报道能从国家利益和战略高度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国际军事形势;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等重大问题上,明确表达我国的立场和态度;要坚持新闻性,通过深入采访、多方求证等方式,确保信息真实、客观、及时,满足受众获取准确信息、了解事件全貌的需求。

(二)坚持时效性与准确性的统一

时效是新闻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抢占舆论阵地的利器。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凭借实时传播的特性重构着信息传播格局,对电视媒体的时效性优势形成强烈冲击。然而,电视媒体可凭借自身在权威性与准确性构建方面的深厚积淀,实现对时效性短板的有效弥补。例如,在乌克兰危机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央视军事节目快速响应,既在新闻中连线战地记者直播现场情况,又在访谈节目里整合信源邀请国际军事专家进行解读,通过增强新闻时效性和权威评论抢占舆论第一落点,有效对冲了不实信息观点、引导了舆论。由此可见,国际军事热点报道领域专业性强、信息敏感度高,时效性与权威性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电视媒体在报道国际军事热点时一方面要注重发挥长期积累的信源渠道广泛、采编力量专业、审核机制严格等优势,使之成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缩短制作周期,构建快速反应、深度阐释的报道体系,建立动态平衡把关机制,让军事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军事舆论宣传的权威性叠加,放大作战效能。

(三)坚持生动性与严谨性的统一

国际军事热点问题报道政治性强、专业性强,严谨与生动相统一是降低理解门槛、避免误判、有效引导舆论的基础。例如,近年来央视在对菲律宾船只屡次侵闯我仁爱礁临近海域的系列报道中,通过鲜活的现场同期声画面、细致的事实讲述、专家的深度解读、多栏目的协同,生动的传播形式与严谨的说理结合反映真相、引导舆论。特别是中国国际电视台等先后推出《这里是中国南海》《仁爱礁:南沙之泪》等纪录片、纪实短片,深度解析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以高清实拍、三维动画等形式还原“坐滩”军舰对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致命性破坏。历史学家、军事专家、科学家等的共同分析解读,让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有力回击了西方及菲律宾对中国的指责。这启示我们,国际军事热点报道要用形象的语言、精彩的画面、丰富的故事将专业严肃的内容转化为易被受众接受和感兴趣的形式,易于理解记忆,提高关注度。

三、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报道要抓住的关键点

在全球信息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国际军事热点报道不仅是事实的传递,更是舆论场的“第二战场”。要通过打造多样化产品矩阵、更新年轻化语态、构建全渠道传播路径,让电视媒体突破单向输出局限,实现从信息告知到价值引领的跃升。

(一)提供多样化产品

全媒体时代,不同受众对信息的偏好和接收方式存在差异,电视媒体利用自身优势生产和提供多样化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更多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可促进受众对军事热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关注。例如,2025年3月,美国宣布第六代战斗机F-47项目启动,宣称这款由波音公司研发的战机将“重新定义未来空战规则”。央视国防军事频道通过短视频、专题报道、专家访谈等形式展开多维度回应:官方账号发布短视频《从歼-10到歼-20,下一个会是?》引发受众对中国新一代战机的猜想;“今日关注”等新闻栏目连线军事专家进行解析解读;“环球兵器大事件”等栏目推出专题报道,通过数据对比等分析战机研发路径等专业问题。通过短视频引爆舆论、专题节目构建专业话语权、直播实时回应、新媒体强化传播,央视形成全方位传播矩阵,间接压制美国炒作,达到良好舆论引导效果。这启示我们,提高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报道传播质效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探索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更生动、直观地呈现国际军事热点事件;要持续制作深度纪录片等产品,为受众提供互联网碎片化信息难以替代的权威、系统内容;要针对不同地区和受众提供不同产品,如为普通公众提供“一分钟读懂航母”国防科普内容、对专业人士输出中国军事战略研究报告等。

(二)更新语态讲好故事

传统军事报道往往采用正式而严肃的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单向输出、宏大叙事来传递信息,虽然彰显了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因缺乏互动性和亲和力,导致受众产生一定的疏离感。更新语态讲好故事,是不少电视媒体提高传播质效的探索。例如,央视“新闻联播”“军事报道”等栏目中,不时出现网言网语、群众语言,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强化了受众的共鸣感。这对提高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报道传播质效是有借鉴意义的。要重视手法创新,运用悬念设置、情节反转等叙事手法,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要采用多线叙事结构,将不同事件或人物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展现国际军事热点复杂性和关联性;要合理运用音乐、音效、画面剪辑等元素,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国际军事热点传播要适合各国文化特征、价值观、习俗,要强化本土化深耕,针对不同地区受众调整叙事方式。

(三)拓宽传播路径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传播格局,中央电视台4套节目通过卫星覆盖全球,中国国际电视台已落地170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整合卫星电视、IPTV、移动端,打造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国际军事热点传播要主动对接,以“电视+互联网”模式,用好全球分发体系助力传播质效提升。要积极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联合制作、节目互换嵌入国际传播链条,联合海外媒体“借船出海”,扩大电视媒体国际军事热点传播力影响力;要深耕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电视和网络互动深度分析节目,开辟军事爱好者社区、军事纪录片专区等;要通过动员优秀全球播客、拍客协同生产,丰富产品并扩展传播渠道;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国际军事热点舆情动态,分析敏感话题和情绪倾向,快速识别潜在风险,通过数智技术增加绕过对方封锁,有效应对断网限流、捂嘴封声,提高国际军事热点报道传播力。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