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向新图强:助推军队报纸高质量发展——从《人民陆军》报融合实践谈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建设路径

作者:蒋永胜

摘 要:全媒体时代,军队报纸面临结构调整、技术迭代、受众流失等挑战,迫切需要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本文结合《人民陆军》报的创新融合实践,从内容创新、技术赋能、机制谋变等方面,探索纸媒转型重塑、提质增效的方法路径,以期为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创新融合;《人民陆军》报;传播实践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增长至11.08亿人,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8.11亿人,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网络已成为主流信息源,挤占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战略要求,这为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迭代关系,要此长彼长、优势互补,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传播质效最大化。对于军队报纸来说,面对结构调整、技术迭代、受众流失等挑战,迫切需要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本文结合《人民陆军》报(以下简称“该报”)创新融合实践,从内容创新、技术赋能、机制谋变等方面,探索纸媒转型重塑、提质增效的方法路径,以期为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紧跟新变化、打造新亮点,以内容创新厚植舆论引领力

全媒体时代,优质内容依然是实现有效传播、建构媒体权威性与影响力的核心要素。该报聚焦新时代强军实践,通过内容创新,增强思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一)报道求“新”,制作鲜货

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最新信息,对于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来说,报道新装备列装、新战法创新、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等实践动态,既是彰显军事现代化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吸引受众的有效抓手。比如,2022年11月,陆军首次参加中国航展,多型战机首次公开亮相,该报精心采制,推出消息《新型陆军首次亮翼中国航展》,通过展示“直-20”等在航展上的精彩表现,展现现代化新型陆军的全新面貌和战训深度耦合的格局,引发广泛关注,消息获评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全媒体时代,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高质量发展,要深耕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以“新”破局,以“质”取胜。要秉持“四力”精神,深入一线扎实采访、反复打磨、精雕细刻,把受众感兴趣的“鲜货”端出来;要采用新视角,宏观叙事、微观切入、报网融合、系统集成,从官兵愿意看的角度做新闻;要提供新信息,发挥传统媒体报道权威、信息可靠优势,满足官兵多样化需求。

(二)话题求“热”,关注焦点

热点事件是流量密码,也是媒体竞争的重要抓手。军事宣传有其特殊性与严肃性,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不能盲目跟风蹭取社会热点,而应紧密围绕与军队建设相关的社会热议话题,通过精心策划和深度报道,以军队的视角深入解读事件,为战服务、为兵解忧。比如,智能手机进军营,如何管理众说纷纭。该报推出《“放下你的手机”引发一场冲击波》《用好“双刃剑”,收效看得见》等系列报道,在部队反响强烈。实践证明,热点焦点是传播力影响力的催化剂,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要处理好“吸引眼球”和“价值引领”的关系,使报道既赢得关注、更赢得认同。要从上级决策部署中寻找切入点,紧扣政策落实,使报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要从基层热议话题中寻找兴趣点,以官兵视角策划内容,增强报道的感染力与亲和力;要从部队疑难问题中寻找破局点,提供专业解读与解决方案,提升报道的指导性和可读性;要从官兵喜怒哀乐中寻找共情点,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传递温暖与感动,凝聚官兵情感共鸣。

(三)品牌求“特”,“人无我有”

饭店没特色无人去,新闻没特色无人看。特色品牌是新闻报道从“信息传递”升级为“价值传递”的有效载体。该报聚力创特色创品牌,通过系统化、差异化的内容策略,实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协同提升。比如,该报开设“红军营连的新时代”专栏,聚焦从红军时期延续至今的基层营连,以故事化讲述、多文体结合的方式展现其发展进程,推出180余期,受到官兵欢迎。由此可见,特色品牌能吸引受众、传递价值、扩大影响,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要强化独家意识,打造“人无我有”的特色品牌。开特色专栏,紧贴时代精心策划、精准定位、精细编稿,推出“内容新颖+形式创新”的报道,提升传播效果;办特色专版,以问题式牵引、大众化故事、个性化语言,增强吸引力;创特刊品牌,通过紧跟形势的主题、别具一格的文章、震撼人心的图片、庄重精美的设计,提升思想引领力和视觉冲击力。

(四)内容求“深”,以深制胜

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的优势,也是其在全媒体时代彰显专业品质、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重要手段。该报向“深”发力,为官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沉淀和思想引领。比如,围绕如何提升军政“一肩挑”党组织书记能力推出《“一肩挑”练就“两手硬”》,围绕新时期如何“在训练中学习战争”推出《郭兴福教学法,撬动大练兵的杠杆》等,赢得上下点赞。其实践表明,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要加强对新闻事件的系统性挖掘、专业化解构和深度整合,让内容更具纵深感与传播力。要策划直击痛点的选题,紧盯实战化训练短板、新装备操作难题等,研机析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对策;要挖掘“人有我深”的素材,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剖析,以感人细节打动受众,用深入分析和专业解读增强说服力;要推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评论,紧扣部队建设重难点问题发声,以加强思想引领,助力基层高质量发展。

二、抢占新赛道、跑出加速度,以技术赋能拓展传播新维度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唯有以技术赋能实现战斗力与传播力的双重升级,才能在舆论阵地上实现突破与发展。该报着力优化配置,在深度融合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一)激活新闻池

新闻池构建本质是媒介生态重塑:通过资源聚合、技术赋能等,将新闻从单一的信息产品升级为多维的认知基础设施。近年来,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抽组多方力量,研发陆军新闻池,有效提高了新闻舆论工作质效,该项目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这启示我们,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重塑媒介生态要激活和涵养自己的新闻池。要一池多用,在新闻池上公布选题、选用稿件、反馈情况等;要形成机制,报、刊、网、台、号等共享共用;要打通壁垒,重大任务顶层统筹、重点选题一体策划、采编力量统一调度,产生1+1>2的融合共享效果。

(二)善用新技术

当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传播提质增效已成为主流媒体不约而同的选择。该报对此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陆军每年评选“十大标兵”,该报在遵循相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与新媒体联手制作H5海报,利用VR技术展示标兵训练场景,运用大数据统计投票结果、收集各方反响,立体推送标兵事迹,在军地引起热烈反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要稳中求进,运用新技术时要既提质增效又确保安全。要引进或升级排版、采编、影音、智能校对等系统,紧跟时代、赋能应用;要合理运用语音转换、数据加工、加密传输等技术,提高新闻采制、传播效率;要加快媒体平台信息化改造,构建“报、网、端、微、屏”立体网格,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三)嵌入指挥链

舆论塑形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和核心功能。陆军融媒体中心整合旗下报、刊、网、端、微、屏,对媒体平台进行全面融合,对采、编、播流程进行全方位再造,打造高效指挥链,在诸如位台岛周边联合演训、积石山地震救援等重大新闻上统一发声,有效统一官兵认识,引导舆论。这启示我们,军队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强化平战一体思维,主动融入、全媒融合、多维发声、联合制胜。要汇聚信息,通过融媒体中心汇聚各类信息,实现内容扩容提质,以信息畅流助推“版面”连“页面”、“大屏”通“小屏”;要分类采制,对部队上传、中心自产内容进行精心编辑制作,对网络热议话题进行分析研判、视情策划采制,对涉军海量信息进行整理、纳入媒资库;要协同作战,各媒体平台分工协作,对产品进行个性化包装,形成新闻内容融媒体统筹、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立体化传播的联合制胜模式。

三、培养新人才、激活新动能,以机制谋变锻造过硬队伍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该报创新育人、生产、管理等机制,激活融合发展新动能。

(一)育人机制:变一人一岗为一专多能

当前,媒体行业面临着技术迭代加速、传播生态重塑、用户需求多元等多种挑战,传统单一的育人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需求。该报通过组织采编人员到军地媒体参观学习、业务交流、换岗锻炼等方式,推动了军队媒体人一专多能,实现采、编、播等多技能提升。实践证明,创新育人机制是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向新图强的有效路径。要多渠道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学习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大新技术在采编、校审、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应用;要多岗位锻炼,采取报、刊、网、端、微、屏交叉任职,多个岗位轮换历练等办法,让大家掌握“十八般武艺”;要多任务摔打,组织“走转改”“新春走基层”等活动,采取重要选题揭榜领衔、重大任务以老带新等方式,为人才提供充足实践机会,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二)生产机制:变各自为战为集约高效

数字化时代,跨平台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该报利用陆军融媒体中心平台进行资源整合、集约生产,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体传播”格局。其实践表明,创新生产机制是主流媒体提质增效的关键。要整合采、编、播、审、发力量,集约利用媒体资源,打破原有传播格局,把网上网下、内宣外宣融为一体;要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全媒体数据平台,优化生产流程,将内容、技术、渠道、平台等融为一体;要打造报、刊、网、端、微、屏等共同发力、中心媒体和部队媒体联为一体的矩阵化媒体平台;要建立中心各媒体平台的特色资源优势连接,本级与中央级媒体在新闻交互、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广域连接,实现同频联动、全面融合。

(三)管理机制:变大包大揽为容才聚能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传统媒体突破发展瓶颈需进行系统性变革,创新管理机制是关键一环。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报纸有纪律严明、善打硬仗等优势,也存在管得过细、活力不足等问题。为此,该报建立上下结合的组织支撑、用管结合的机制支撑、内外结合的资源支撑,管在“理”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活发展新动能。这启示我们,大包大揽可能导致“一潭死水”,创新管理更能容才聚能。人员管理要灵活科学,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既坚持原则,也注重关怀,用好用活政策、完善激励措施,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内容管理要“一网打尽”,建立媒体协作机制,利用融媒体中心“一网统全媒”,从“版面主导”到“全媒生产”,多频发新闻、弹好协奏曲;质量管理要“三堂会审”,落实三审三校、保密审查等制度规定,发挥传统媒体人才优势和新媒体技术优势,合力把好政治关、导向关、内容关、保密关。

(作者单位: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