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入耳:让军事广播始终充满魅力——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广播主题宣传系列节目实践谈传播创新
摘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壮大主流价值、巩固主流舆论、弘扬主流文化的有效途径。全媒体时代,对广播重大主题报道提质增效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结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广播的传播实践,剖析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内在机理,并就立意策划、呈现方式等提出建议,以期为提高军队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军事广播;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传播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不仅是主流媒体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使命担当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路径。作为重要信息传播媒介,广播在重大主题宣传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从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那声振寰宇的“人民万岁”,到1982年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掷地有声的“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广播以独特的声音魅力,忠实记录并广泛传播着国家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它不仅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更成为承载时代记忆、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声音档案,以声声入耳的传播方式,深深影响着大众认知,推动时代向前发展。
全媒体时代,作为传播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不仅可以与其他媒体形式相互补充、协同传播,更可发挥自身伴随性、及时性特点,满足受众在不同场景下对重大主题信息的获取需求,扩大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广播(以下简称“军事广播”)结合党、国家和军队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推出多部大型系列广播节目,在央广“国防时空”等栏目和“央广军事”新媒体平台播发,产生良好效果。本文聚焦其实践,剖析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内在机理,并就立意策划、呈现方式等提出建议,以期为提高军队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提供有益借鉴。
一、找准优势,准确把握提高军事广播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的内在机理
全媒体时代,提高军事广播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首要的是找准优势,把握其内在机理。
(一)顺应媒介新特征
全媒体时代,广播依然是主流媒体提供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重要音频生产媒介平台。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3.35亿人,网民使用率为30.3%。除了传统的无线电波传送,广播节目还依托云听、喜马拉雅、学习强国、中国军号等手机客户端实现大众化和分众化推送,以“声音陪伴”的方式嵌入受众日常生活工作。顺应时代要求,军事广播推出系列重大主题报道,在坚持传统广播节目高品质的同时,兼顾网络视听用户的需求,精准传递党的声音。例如,2023年军事广播在策划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大型广播系列节目《军事家毛泽东》时,专门为网络音频用户打造了每集时长约25分钟的历史人文类音频内容,再现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有网友留言:“孩子特别感兴趣,全家追剧中!”这启示我们,提高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军队主流媒体要把握时代要求,顺应媒介特征、强化用户思维。要加强在各大网络音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布局,将广播内容转化为适合网络传播的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年轻受众;要细分垂直领域,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开发系列化分众化节目,提高触达率;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受众收听习惯、历史记录等,精准推送,开发潜在受众,扩大传播影响。
(二)找准叙事着力点
全媒体时代,信息过载,受众注意力资源呈现稀缺化、碎片化特征。基于时空邻近、心理关联、利益攸关的接近性原则,成为媒体获取受众注意力的核心竞争要素。军事广播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注重找准叙事着力点,拉近报道与受众距离。例如,军事广播推出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报道《胜利的回响》,以受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军旅歌曲、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等为依托,深挖蕴含其中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量听众。又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军事广播推出系列报道《与祖国同行》,以7次国庆大阅兵为抓手,展示人民军队75年与祖国同行、奋斗强军的历程,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这启示我们,提高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军队主流媒体要结合媒体平台定位,运用“高站位+微视距”的视角,找准、找实撬动重大主题报道的叙事着力点,让重大战略部署、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发展成就等主题事件化、故事化、人物化、具象化,达到让受众可知可感的传播效果。
(三)紧扣时代大背景
重大主题报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时代主题、彰显时代精神是其引发受众共鸣,进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基础。以军事广播推出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例,通过20位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的奋斗成长故事,折射时代背景和发展变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等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报国精神、“蓝军旅长”满广志等官兵的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精神、维和部队优秀指挥员张革强等秉持的人道主义精神等,多维度呈现爱国奋斗时代精神。中宣部《新闻阅评》评价,该特别报道堪称一幅中国军队70年奋斗成长的全景图。其成功实践表明,提高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军队主流媒体要切中时代发展脉搏、把握时代特征、研判时代走势。要胸怀强国强军大局、把握国内国际大势、着眼国防军队大事,让军事新闻舆论作品更具时代特色,进一步凸显主流媒体引导主流舆论、壮大主流价值的力量。
二、以小见大,创新军事广播重大主题报道要遵循的相关原则
以小切口折射大时代,以小视角呈现大主题已成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增强内容贴近性、提高传播质效的重要策略。重大主题报道具思想性、导向性和严肃性,在运用以小见大叙事方式时,要注重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
(一)注重典型性,坚持重大事件与人物故事相统一
重大主题报道承载着传播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功能,题材宏大、思想精深、时空宏阔。聚焦典型人物,通过将宏观的重大事件与微观的人物故事有机融合是增强报道贴近性、提升传播说服力的重要路径。例如,军事广播推出的庆祝建军95周年系列报道《强军,这十年》,遴选24位官兵代表,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反映人民军队近十年的强军实践,既契合受众对具象化、情感化内容的接受心理,又以个体命运映射时代图景,在实现传播效果优化的同时,推动重大主题的有效落地与价值传递。这启示我们,典型人物经历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能够吸引受众的关注并引发情感共鸣。重大主题报道要精准遴选与时代脉搏紧密勾连的典型人物,通过平民化视角和平视观察,展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和价值感悟,将宏大的时代叙事呈现为具体可感的人物故事,将抽象的主题价值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情感符号,将严肃的宏大主题转化为受众易于接受的鲜活内容,进而让报道更具亲近性和传播力。
(二)注重层次性,坚持宏大叙事与微观阐述相统一
2021年6月,军事广播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在党旗指引下》,全景式展现党领导人民军队跨越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报道中既有党领导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宏阔纵深,又有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选择、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战术、新时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生动实践等微观阐述,让受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其实践表明,重大主题报道往往涉及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重要方面,一方面要以大规模、大场景、大纵深的宏观呈现,帮助受众清晰了解全貌,满足受众对整体认知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用微观视角,聚焦局部历史事件及其中的个体经历与情感,深刻阐述观点的客观合理性,增强报道史学价值和共情感染力;要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阐述相结合,使整个报道更有层次感,提升可读性,满足不同层次受众需求。
(三)注重真实性,坚持优质内容与细节刻画相统一
优质内容是保持重大主题报道生命力的基础,细节刻画则是增强报道真实感,提升报道深度、广度和温度的有效途径。综观军事广播近年来策划推出的7部重大历史题材主题报道,都是精彩故事与生动细节“骨肉相连”。如前所述特别报道《我与祖国共成长》中,试飞英雄李中华极速试飞歼-10战机的生死经历、战斗英雄韦昌进喊出“向我开炮”的视死如归……细节的深度刻画和细腻雕琢,让人物有血有肉,让故事牵动人心,让精神生动可感。这启示我们,提高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要追求优质内容的真实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的统一。要善于在众多细节素材中挑选最能体现主题、最具代表性的细节进行重点刻画;要巧妙安排细节的位置和篇幅,使其与整体内容有机整合,不突兀不堆砌;要努力实现优质内容与细节刻画相生相伴、互为助力,用细节来支撑和丰富优质内容。
三、突出特色,让军事广播重大主题报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作为主流媒体的“必答题”“规定动作”,重大主题报道具有同题竞争特点。军事广播通过紧贴自身定位,挖掘优势资源,在竞争中实现引流吸粉。
(一)构建场景情境让报道更有感染力
声音具有很强的空间塑造能力和情感感染力,可以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传播效果。如前所述系列报道《与祖国同行》中,每一集都构建了多个典型声音场景化的情境,既有阅兵亲历者采访的现场呈现,又有不同年代阅兵的珍贵历史原音再现,还有契合主题的特色原创背景音乐烘托氛围,大大增强了报道的沉浸感和感染力。实践证明,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提高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要结合自身特点,运用构建场景化、情境化的特色表达手法,将事件、人物、环境、情节和情感等要素多维立体融合,从而突破信息传递的单一性,实现报道的情理交融,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二)挖掘稀缺资源让报道更具权威性
历史是无数亲历者共同绘就的记忆图景。军事广播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注重挖掘稀缺信息资源,强化集体记忆,衍生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节目《见证强军之路》中,披露我陆军第一支航空兵大队组建时,首批引进8架武装直升机只有4架带导航系统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既真实反映了国防建设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更彰显我们迎难而上的勇气,被多家媒体转发转载。这启示我们,提高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军队主流媒体要挖掘特有、稀缺、独家信息,牢牢占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优势;要善于借助党史、军史专家,论证历史史实、故事、细节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要将真实可信可感的稀缺信息,精准置于报道的主题阐述之中,增强报道的历史厚重感、视角时代感和受众关注度。
(三)拓宽分发渠道让报道更有传播力
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军事广播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坚持以广播载体播发为主体,全媒体多平台复创分发为重点的传播策略。例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系列报道《胜利的回响》在央广“中国之声”播发,同步打造海报、图文、长音频、短视频等多元产品,通过云听音频App、央广军事新媒体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社交平台分众化呈现,#胜利的回响#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7091.3万次,全网总传播量超亿次。由此可见,提高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军队主流媒体要积极拥抱互联网,立足传媒新业态,不断拓宽分发渠道,壮大主流价值;要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实现优势互补,让传统媒体创作的真实、权威、优质内容在新兴媒体平台上吸睛引流;要善于结合不同平台特点,复创个性鲜明、别具一格的新媒体产品,扩大平台用户关注度,增强受众情感认同。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