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三个创新:军事短视频长效价值提升路径探究——海军系列短视频《舰遇新时代》传播实践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孙国强

摘要:在媒介生态快速迭代的当下,短视频以碎片化、轻量化的传播特性席卷全网,也暴露出内容同质化、传播短效化等瓶颈。补齐短板用其所长助力军事文化传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海军系列短视频《舰遇新时代》传播实践提出,创新叙事、呈现和传播,提升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和传播广度,让短视频发挥长效价值。

关键词:短视频;《舰遇新时代》;传播实践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指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视频因其既满足用户的表达需要又符合碎片化的时间要求,成为消费者更加偏好的传播形式。《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40亿人,使用率达93.8%,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居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然而,与短视频日均千万级的海量产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多数作品在舆论场中如流星般转瞬即逝,真正能引发情感共鸣、沉淀为集体记忆的精品寥寥无几。这种“量大质轻”的现状,使得短视频逐渐被贴上“信息快餐”的标签—虽然能快速满足碎片化阅读需求,却难以承载深度价值,更无法实现长周期的文化传播与社会影响。走出短效困局成为短视频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价值跃升的关键命题。

2024年,海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推出10集系列短视频《舰遇新时代》(以下简称“系列短视频”),巧妙实现“短”与“长”、“小”与“大”、“碎”与“整”的有机融合:单集时长仅3至5分钟,却生动展现人民海军十余年发展历程;以普通官兵、战舰为切入点,折射海军将士忠诚热血、矢志打赢的宏大主题;通过连续10天集中宣推,引发全网700多家军地平台转载,有效凝聚关注热度,全方位展现人民海军整体形象,显著提升传播广度与长效影响力。本文聚焦其传播实践,从叙事、呈现、传播三个维度探讨提高军事短视频传播质效的方法路径。

一、以叙事创新承载深度价值,增强军事短视频感染力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短视频具有叙事节奏快、信息传递直接、注重故事化等特点,这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关注、在众多内容产品中脱颖而出,也带来内容浅表化、深度不足等问题。系列短视频探索通过叙事创新,在吸引关注的同时,快速传递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

寓理于事,赋予深邃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人民海军取得历史性成就。系列短视频通过具体人具体事,反映海军官兵奋斗强军的风采风貌。例如,系列短视频第七集《一诺无辞》,通过中国军医妈妈和她异国女儿的特殊情缘故事,展现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人道主义医疗救援使命和入列16年到访47个国家地区、治疗33万多人次的事迹,彰显中国军队和平、责任与奉献的价值取向。网友留言中,“骄傲”“感动”成为高频词,体现了对国家和军队行动的认同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启示我们,短视频高度压缩凝练,展现的往往是故事精华,这是其独特魅力和传播优势所在,而寓理于事,赋予其深邃思想则是其实现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迪的关键。要深挖选题,聚焦具有时代意义的真实事件、典型故事,锚定时代切面与精神内核;要创新叙事,通过精心设计情节、突出故事的冲突和转折,引导受众关注故事的核心问题,进而引出深刻道理;要巧妙使用视听语言,通过数据可视化叙事、多维度时空折叠等方式,实现思想的具象化,更易为受众理解和接受。

以小见大,展现宏大主题。系列短视频重点展现一兵一哨与一支军队的内在关系,一舰一机与一个时代的内在逻辑等,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形式,立体反映海军近年来重大建设、重大行动、重大时刻等宏大主题,显示出鲜明而巧妙的叙事设计。例如,《一剑十年》这一集,以一个在3艘航母工作过的少校军官这样一个经历特殊的鲜活人物“串”起人民海军10年3艘航母从入列到成军的宏伟篇章,破题之巧让网友印象深刻。网友评价:“这看似是一个人的幸运,实则是一个时代的馈赠。”这启示我们,增强短视频传播影响力,需要见微知著。一方面要有“微”,即具体落点,让思想实起来重起来;另一方面更要有“著”,反映宏大主题,探寻和回答思想引领与发展成就的政治逻辑与理论逻辑。既不能拘泥于一个画面、一个创意点,缺乏小中见大的叙事设计,有意思但有意义不够;又不能脱离实际,空洞说教,陷入宏大叙事而忽略细节和情感共鸣,有高度而无温度。

以点带面,增加信息含量。系列短视频每集3至5分钟,碎片化传播放大整体形象,有形散而神聚的效果。以《一腔赤诚》这一集为例,选取一名基层士兵为主要拍摄对象,起于此又不止于此,受众从“一个兵、一个战位、一条舰艇”等小窗口,看到的是一支舰队、一个军种乃至一支军队、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由小到大、层层递进。正如片中旁白所言:“战位很小,责任很大,在隐秘深海,在海天之间,在高山之巅,在深蓝大洋,千千万万个青春水兵,千千万万个方寸战位,勾勒出一幅能战胜战的宏图愿景。”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受众信息获取呈现渠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趋势。短视频不仅要能够以小见大,通过具体而微小的切入点展现宏大主题,还要能够以点带面,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细节呈现事物的整体面貌。这就需要创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找到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整体面貌的关键点;要借助对“点”的深入挖掘和展现,使受众能够由此及彼,全面认知事物,在感性上形成感知,在理性上形成理解;要以一定数量的信息作为支撑,为受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实现普及军事知识、弘扬军事文化和强化国防意识的目的,让短视频在传播中发挥更大价值。

二、以呈现创新提高艺术表现力,增强军事短视频吸引力

视觉呈现粗糙、镜头语言单一、艺术韵味不足,是当前不少短视频为受众所诟病的短板。系列短视频创新呈现,以文化赋能,提高艺术表现力,使其在传播中发挥更大价值。

非遗赋能,深化艺术底蕴。系列短视频每集片头均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惊艳亮相,讲述海军故事。如《一发千钧》以变脸艺术化呈现潜艇官兵遭遇掉深时生死瞬间的极限紧张,《一生许舰》以“黄河号子”唱响一代代海天雄鹰为舰载机事业忠诚奉献的历程,《一腔赤诚》以京剧深情演绎人民海军普通一兵的信仰等。专家评价,非遗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强了短视频的艺术美感,更因精神的契合有效引导受众感悟其背后独特的价值观念,让情节更扣人心弦。以《一剑十年》这一集为例,这是一集有关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的故事,从辽宁舰放飞第一架战机到山东舰快速形成战斗力再到福建舰取得新突破,在十余年发展进程中,蕴含诸多精彩故事和感悟,如何对这些丰富内容进行驾驭和展示是个难题。该短视频别出心裁以章丘打铁技艺为开篇。画面中,伴随着一锤一锤的起落,镜头巧妙切换:铁炉旁,铁石火花激荡成剑;大海上,三艘航母依次登场,直观展现战斗力持续提升过程。由“铸剑”向“铸舰”,再由“砺舰”向“砺剑”,画面虚实转换之间,艺术展现海军官兵把驾驭的“钢铁巨舰”打造成让人民放心的“卫国之剑”。鲜明的画面感和文化底蕴呈现,为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也为整集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引人入胜的基调。这启示我们,军事短视频自带大流量,不仅要注重展现铁甲奔流、狼烟四起的硬实力,也要赋予美轮美奂的艺术底蕴,使其达到“很美很精彩”的展示效果。这就需要找准艺术与宣传的契合点,抓住二者之间神韵相同之处,同时要注重拍摄技术及舞台呈现艺术,与宣传内容在视频呈现时耦合链接,实现一气呵成、相得益彰之功效。

情感为桥,增强共情共鸣。共情共鸣既是受众对短视频认可的直接表现,也是受其影响的直接反映。当下,一些军事短视频画面很炫、人物很酷,但也存在叙事偏硬问题,由于重外延技术包装、轻内核情感铺垫,导致受众“视觉有冲击、心理无波动”。系列短视频注重情感,既抓住受众眼球,也直击受众心灵。以《一生许舰》这一集为例,全军挂像英模、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爱人张亚,以平静的口吻讲述对英雄牺牲报国的理解和对亲人的怀念。一句“无一是你,但又无不是你”,看似波澜不惊却蕴含着强大的情感张力,催人泪下。而张超烈士墓前,湖南岳阳七中“张超国防班”学生齐声答“到”,则将“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美好愿景具象化,让人心潮澎湃。由此可见,“抚凡人心,接烟火气。”优质的新闻宣传,应以真情为桥,高大上的精神境界需要“凡人心、接地气”,需要摆脱空喊口号的假大空宣传套路,以真情赢得受众共情。

视听融合,构建沉浸体验。视频能够出圈出彩,不仅有赖于前期拍摄质量、后期剪辑技术、形式包装等因素,还依靠起到神韵作用却又无形的音乐铺垫。如前所述《一剑十年》这一集中,打铁声与舰载机起飞轰鸣的交织堪称经典:铁匠们一锤一锤有力地敲打铁块,节奏分明的打铁声充斥耳畔;镜头切换,舰载机起飞的轰鸣声骤然响起。打铁声象征着传统技艺中坚韧不拔、千锤百炼的精神,而舰载机起飞轰鸣则代表着现代海军力量的崛起与奋进。这两种声音的交织,不仅在听觉上形成强烈冲击,而且与画面的流畅转换相得益彰,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让受众仿佛置身于中国航母事业从奠基到腾飞的宏大历史进程之中,深刻体会到背后蕴含的深厚底蕴与磅礴力量。其实践表明,大流量的短视频视觉盛宴背后,背景音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情感的催化剂,画面的“灵魂伴侣”,更是品牌信息传播的加速器,需与视频内容紧密贴合,共同编织出统一的叙事线。同时,需要注意视频节奏与受众情绪体验,分析视频剪辑速度、情感起伏,选配与之相呼应的音乐,创造沉浸式视听享受。

三、以传播创新促进产宣推融合,扩大军事短视频影响力

孤木难成林。全媒体时代,单一平台单打独斗难以掀起大规模的传播浪潮,难以搅动信息传播的深海洪流。只有通过多平台协同合作、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矩阵,才能在激烈的信息竞争中占据优势。系列短视频打破“自产自销”传统思路,通过生产平台与推广平台联合发力,形成长期常态影响。

善于军地联动,借助地方平台优势,形成立体多维传播态势。系列短视频由海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和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海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所属媒体是海军“蓝色方阵”宣传阵地的主平台、主窗口,人民海军新媒体矩阵拥有超过2500万粉丝。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沃土,素有爱国拥军优良传统,以山东省及其下辖地级市命名的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众多,齐鲁人民对海军建设关注度高,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军事宣传领域有独到之处。军地两家单位、两个平台的力量融合,实现宣传资源共享,也推动宣传效能的提升。

善于平台互动,探索大屏小屏互补互动的路子。山东广播电视台统筹调整时间,将系列短视频在黄金时段重要栏目推出,同步带动台属新媒体账号,大屏小屏联动,同时段平均收视率达到7.59%,市场份额达25.95%,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第一。人民海军新媒体矩阵发挥军队媒体官方平台的权威特点,积极协调,包括新华网、央视网等央媒新媒体平台在内的全网超过700多家媒体平台转载,海军各方向部队同步跟进,形成军地平台互动联动、上下发力合力之势,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善于顺势发动,把握宣传时、度、效。系列短视频推广期间,正值山东舰入列5周年和人民海军护航16周年,反映航母建设成就的《一剑十年》和展现海军护航成就的《一路护航》借势取得更广泛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中国军队文化软实力。系列短视频堪称一次山与海的交汇、红与蓝的交融、军与民的共创探索,为提高军事短视频宣传质效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海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