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对接受众:让新时代军队典型人物可信可亲更可敬——全媒体时代军队典型人物宣传实践进路探析

作者:林月春 任旭

摘要:全媒体时代,军队典型人物宣传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着眼让新时代军队典型可信可亲更可敬,本文结合近年引起较大影响的典型人物传播实践提出:立足时代高度,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锚定宣传导向;挖掘内容深度,通过真实鲜活的叙事激发情感共振;拓展传播广度,借助多元创新提升传播效能。

关键词:典型人物宣传;军队媒体;宣传质效

典型人物宣传作为弘扬主流价值观、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方式,一直是党和国家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挖掘和展现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人物事迹与精神品质,为广大民众树立起行为标杆和价值典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筑牢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军队典型人物如燎原星火,照亮时代征程:张思德躬身平凡,以生命镌刻对党的忠诚;雷锋将有限生命化作无限热忱,点滴善举汇成大爱长河;“蓝军司令”满广志研战谋战,以铁血风骨锤炼胜战本领;等等。这些闪耀的精神丰碑,既点燃官兵练兵豪情,又向社会彰显军人本色,凝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在全媒体传播格局重构的当下,舆论生态的颠覆性变革与传播范式的迭代升级,对军队典型人物宣传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将抽象的价值理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精神标杆,推动典型人物从“云端”走入官兵与大众的精神世界,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已成为军事新闻传播领域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本文结合近年来《解放军报》(以下简称“该报”)典型人物传播实践提出:立足时代高度,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锚定宣传导向;挖掘内容深度,通过真实鲜活的叙事激发情感共振;拓展传播广度,借助多元创新提升传播效能。多措并举,实现军队典型人物宣传的破圈传播与价值升华。

一、立足时代高度,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锚定宣传导向

新闻是时代的镜像,其生命力的脉动始终与时代同频。对于典型人物报道而言,时代性更是灵魂所在,不仅衡量着报道的价值维度,更决定着其传播广度与影响力半径。全媒体时代,军队典型人物宣传要锚定思想高度,紧扣时代脉搏发声。

(一)精准对接时代需求

综观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留下深刻印记的军队典型人物报道,突出强军兴军主题是其共性。例如,该报2018年9月16日稿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追忆开山岛民兵王继才32年如一日坚守黄海前哨的事迹,更以“选择”“坚守”“奋斗”“梦想”等主题词,真切传递“忠诚担当”信念,赋予其事迹超越个体的时代意义,稿件在网络上引发强烈共鸣。又如,该报2016年8月12日稿件《英雄部队英雄的兵》,讲述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烈士李磊、杨树朋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经过,在回应公众对海外维和关切的同时,传扬中国军人“视使命高于生命”的精神,稿件被众多媒体转载。这启示我们,强军兴军是时代赋予军队的核心使命,军队典型人物报道要紧密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聚焦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国际义务、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现军队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要紧扣“听党指挥”这一灵魂,展现忠诚品质强化政治引领;要突出“能打胜仗”这一核心,聚焦实战能力强调使命担当;要体现“作风优良”这一保证,弘扬优良传统展现新时代风貌。

(二)鲜明彰显时代背景

典型报道的本质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体现,军队典型人物报道不能止步于对人物事迹的展示,更要深度挖掘其背后的时代背景,传播时代精神与价值理念。例如,该报2015年2月4日稿件《习主席一眼认出的老兵》讲述原第二炮兵一级军士长王忠心的先进事迹,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专家指出,稿件打动人不仅因为其生动刻画了王忠心敬业勤业精业的精神,更展现了统帅对士兵的深切关怀,同时彰显军队加速现代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奋斗强军的时代精神。“入伍29年,他操作过3种型号导弹,系统掌握了测控专业全部19个号位的操作本领”折射部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转型的坚实步伐,“实装操作1200多次,没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呼应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军营的生动写照。其成功实践表明,军队典型人物报道中彰显时代背景可起到帮助受众深化对主题理解的作用。一方面要讲述军队人物在时代浪潮中的成长经历,展现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相互成就;另一方面要呈现军队人物对时代新挑战的应对与突破,让受众看到军队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能够胜任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

(三)深度契合时代思维

时代思维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人们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时代思维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当下,在典型人物宣传中,受众更倾向于接受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例如,2021年2月记录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事迹的稿件《英雄屹立喀喇昆仑》在该报刊发后,迅速刷屏全网。有网友留言,“看到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攻击的肖思远钱包里珍藏着女友照片,看到工作狂人陈红军托后方的战友提醒妻子按时产检,眼泪绷不住了……”由此可见,军队典型人物报道必须紧跟时代思维,深入挖掘人物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细节,才能打动受众。要防止脸谱化,简单套用固有框架,使典型人物形象平面化,降低吸引力;要防止同质化,内容缺乏独特性,引发受众审美疲劳,削弱宣传效力;要防止神像化,过度拔高与现实脱节,使受众产生距离感;尤其要谨防“低级红”“高级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军队典型有其向战为战的冲锋,也有其作为普通人的性格和情感,要通过全面立体地呈现,提升官兵认同感,提升受众亲近感。

二、挖掘内容深度,通过真实鲜活的叙事激发情感共振

全媒体时代,内容依然是新闻的立身之本。新闻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内容的竞争,更是内容深度的竞争。对于军队典型人物报道来说,深度来自思想,更依托挖掘。

(一)深挖真实细节

新闻是跑出来的,在新闻行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一条“至理”。尤其是人物报道,若想让笔下的人物立得住、事迹传得开、精神扎得深,记者唯有以双脚丈量土地,用真心叩击真相,才能让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故事破土而出。张富清的报道便是鲜活例证。该报2019年5月27日推出通讯《永恒初心》,讲述隐功名于岁月深处,60余载默默奉献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的故事。为了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张富清,记者数天守在老人家里,陪老人聊天,从褪色的军功章聊到布满老茧的双手,从泛黄的转业证明追溯到战火纷飞的战场。同时,认真翻查尘封的档案、辗转千里联系其战友,让最终呈现在受众眼前的报道成为一份用大量一手素材编织成的精神图谱。这启示我们,人物报道的生命力,永远在于记者是否愿意沉下心、俯下身、扎下根—唯有踏访采访对象的生活轨迹,触摸他们的情感温度,才能揭开被表象遮蔽的真相,让典型人物走出历史,走近大众。

(二)深挖思想情感

人类天生对情感有着敏锐感知。相较于单纯罗列事迹与功绩,带有情感温度的典型人物宣传能更有效地激发受众情感共鸣。如前所述《英雄屹立喀喇昆仑》通过多种情感元素的运用,成功让英雄们的事迹深入人心:王焯冉在执行任务前写下的家信中表达了对家人的愧疚与牵挂,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家国情怀深深震撼受众;陈红军平时关爱最多的“娃娃”之一陈祥榕,在战斗中紧紧趴在营长身上,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牺牲,这种生死相依的战友情谊让人动容……由此可见,情感是跨越信息壁垒、直击人心的桥梁,是让典型人物事迹从文字、画面走进受众内心的核心力量。情感往往蕴藏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细节中,唯有潜心俯身,才能深挖出感情、提升报道情感张力。记者要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一方面要放下身段、深入一线,触及典型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内核,让报道产生直击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善于营造共情氛围、追问细节、捕捉变化,让采访对象消除心理隔阂,让情感具象化。

(三)深挖个性特征

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有个性的内容才会被分享,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报道才能抓住受众。该报2023年8月19日稿件《“吾将吾身献吾党”》是对抗洪中牺牲的吉林省舒兰市人武部政委周昆训的追忆。抗洪英雄很多,作为基层人武部主官的周昆训有何不同?记者多方走访,不仅还原了周昆训的人生轨迹,更以他“雨中背老人回家”“爱写诗爱书法”等细节呈现了一名时刻秉持初心的共产党员、热爱文学的政治工作者的鲜活形象。其实践证明,军队典型人物报道要吸引受众,引发共情,就需要在人物刻画中找到其身上的个性特质,通过多个侧面,丰满人物形象,从而呈现出更立体、多维度的人物报道,进一步强化报道主题,提升关注度。

三、拓展传播广度,借助多元创新提升传播效能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军队典型人物宣传中,贴近的表达、恰当的形式、适合的渠道能够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信息更有效地传达给受众。

(一)表达创新,贴合受众审美

言为心声,语言也是时代的镜子。在典型人物报道中,恰当的语言风格对于增强报道感染力具有突出作用。如前所述《英雄屹立喀喇昆仑》中,“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等,朴实的兵言兵语让受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军人的豪迈与担当。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简洁有力且富有感染力,成为传播英雄事迹的“金句”。由此可见,提高军队典型人物报道传播质效,需精准把握语言艺术。要巧妙运用兵言兵语,以质朴话语展现军人本色;要适度运用网言网语,借流行元素拉近与受众距离;要善于使用时代语言,以契合时代脉搏的表达,彰显军队典型人物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

(二)呈现创新,贴合受众需求

2023年8月,吉林省舒兰市抗洪前线,一段影像震撼全网。视频定格舒兰市副市长张旭东与两名公职人员奔赴险情的决绝背影。那是一段并不清晰的监控画面,但因真实直观地呈现抗洪英雄生命最后的冲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2024年春节,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推出《英雄全家福》系列大型融媒报道,其中作品《手绘长漫,带你见证跨越73年的热血青春》,融合下拉式连环画、渐进式动画,配以文字视频、AI合影,生动展现了两位抗美援朝老英雄的不凡故事,崭新的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启示我们,提高军队典型人物报道传播质效要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漫画、动画等多种新媒体形式,结合当下流行的传播元素,以更符合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习惯的方式呈现典型人物的故事,增强传播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三)传播创新,贴合受众习惯

在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事迹宣传中,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通过文字、图片、视频、H5、VR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化呈现。该报率先推出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并配发评论;央广军事、央视军事通过广播、电视等平台实现信息的广泛覆盖;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迅速跟进,微博对电视报道进行直播引流,微信公众号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裂变式传播,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将震撼人心的现场冲突画面广泛传播,多平台协同作战,使英雄事迹迅速在全网刷屏。这启示我们,提高军队典型人物传播质效,在传播渠道上,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新兴渠道,精准推送内容,扩大传播覆盖面。同时,注重与受众的互动,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增强传播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让典型人物的故事在受众中广泛传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