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赵贵存

顾宝祚 邹维荣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紧盯“三向”:扩大强军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从《2025军营网络春晚》谈强军文化内容焕新与传播路径拓展

作者:张姗姗

摘要:优秀强军文艺作品是强军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和生动体现,能够为强军目标实现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本文聚焦《新春启新程奋斗正当时—2025军营网络春晚》传播实践提出,坚持向心凝聚、向战发力、向下扎根,反映强军实践、激发强军精神、服务强军目标,让军事文艺作品更好发挥精神引领、形象塑造、价值导向等作用。

关键词:强军文化;网络春晚;传播实践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强军文化汇聚强军力量。2024年10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厚植强军文化根和魂,立起强军文化砺战打赢指向,丰富强军文化服务供给,扩大强军文化传播影响。优秀强军文艺作品是强军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和生动体现。《长征组歌》《党的女儿》等经典文艺作品不仅记录了军队的历史,更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承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受众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对强军文艺作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以更生动、更鲜活的形式,为官兵提供更具营养、更合口味的文化大餐,扩大强军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军事文化传播的时代课题。2025年春节前夕,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推出《新春启新程 奋斗正当时—2025军营网络春晚》(以下简称“该晚会”),联动百余家部队单位,讲述强军故事,点燃奋斗激情,展现官兵士气高昂的精神风貌、英勇无畏的钢铁意志和保家卫国的赤诚情怀。该晚会突出军味、战味、年味,让受众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到新时代官兵的青春热血和磅礴力量,成为全媒体形态下人民军队形象的又一次成功展示,直播观看量超过1500万人次,曝光量达3.7亿。本文聚焦其传播实践提出,坚持向心凝聚、向战发力、向下扎根,反映强军实践、激发强军精神、服务强军目标,让军事文艺作品更好发挥精神引领、形象塑造、价值导向等作用。

一、向心凝聚,铸牢军魂,汇聚力量

强军文化蕴含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深层精神追求,是新时代政治建军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先进军事文化新形态。该晚会聚焦向心凝聚,强化军魂意识、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价值共识。

(一) 强化军魂意识

文化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军魂文化处于强军文化体系的核心和顶层,以对党绝对忠诚的信仰信念为主体和内核。该晚会紧扣这一要素进行内容设计、节目编排和氛围营造,不仅在《有咱就有发言权》《那首关于守护的歌》等节目中唱响听党指挥主旋律,还邀请多位官兵代表以亲身经历诠释军魂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来自驻香港部队和驻澳门部队的仪仗兵夫妻讲述执行仪仗司礼任务的难忘瞬间和双军人家庭的爱情故事、来自西藏军区某部军士长与女儿的暖心告白等,让网友感慨:“家国意识具象化了”“这是最好的强军故事”。由此可见,强化军魂意识是强军文化传播的核心,要善于将听党话、跟党走的军魂意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社会化叙事;要通过真实、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生动的故事场景,让受众深刻感受军人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要运用多模态叙事方式,打造沉浸式叙事体验,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二)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深植人民军队发展脉络,是强军文化的灵魂与根基,蕴含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信仰,这份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精神传承,也构成强军文化独特的吸引力。该晚会创新演绎形式,将《红梅赞》《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经典红色歌曲与潮流音乐风格融合,加入《烈火中永生》《闪闪的红星》等电影画面,并运用AI技术打造独具沉浸感的舞美,从光影变幻到场景构建,全方位升级呈现,增强歌曲演绎效果。有网友留言:“打开了记忆深处的大门,唤醒了血液中的红色基因”。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受众信息获取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红色基因蕴含丰富故事素材,凝聚深厚情感力量,能助力强军文化传播。要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强军实践、紧扣官兵脉搏,不断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内涵;要创新呈现手段,用好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满足当代受众尤其是青年官兵需求;要将红色文化元素与现代理念相结合,通过多维手段激活历史精神的当代生命力,让红色基因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三) 凝聚价值共识

强军文化传播,凝聚价值共识是基石。该晚会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增强官兵归属感和使命感。例如,短片《我的年度关键词》中,官兵通过总结“关键词”的形式展现自己在2024年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感悟。“坚守”“蜕变”“提速”等,当一个个简洁有力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不同岗位上军人同样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时,营造出“原来你也在这里,你也一样”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其实践表明,强军文化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共享。一方面要锚定契合强军主旨的传播主题,凭借丰富多元的内容载体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地传递给官兵,夯实思想根基;另一方面要创新传播表现形式,借助高质量的艺术表演,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传播体验,全方位调动受众感知,使其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与强军文化深度共鸣,达成高度认同。

二、向战发力,激发战斗精神,服务战斗力生成

向战为战是强军文化的鲜明特质,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战斗力标准是基本着力点和根本落脚点。该晚会向战发力,立起强军文化砺战打赢指向。

(一) 呈现火热练兵场景

战味是强军文化的核心价值导向,也是该晚会区别于其他春晚的标志与魅力。借助多元艺术形式,该晚会生动呈现实战化训练的场景和成果,彰显强军文化的独特内涵与价值追求。例如,表演唱《有我在》《有咱就有发言权》等节目,以质朴接地气的表演,配以联演联训、沙场练兵、边防巡逻等高燃场面,让受众仿佛置身于训练场,触摸到实战的脉搏。又如,短片《每一步都闪耀》回顾歼-35A亮相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海军四川舰下水命名等2024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军事事件,以直观、震撼的视觉叙事,为受众勾勒出人民军队战斗力稳步提升的清晰脉络,进一步增进对军队的信任和支持。这启示我们,强军文化传播要紧密围绕备战打仗。要深度挖掘军事训练、实战演练、军事科技突破等领域的素材,借助多样化形式,打造沉浸式强军文化体验场景;要以火热的练兵场景强化官兵的实战意识,激发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通过生动的训练场景呈现满足公众对军队的关注,展示军队现代化、专业化、实战化水平,塑造军队和军人的良好形象。

(二) 弘扬无畏战斗精神

在传播学中,信息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内容本身,还与信息所传达的情感、价值观和精神内涵相关。该晚会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生动展现军人无畏的战斗精神,激励官兵,更吸引受众。例如,表演唱《有我在》等通过激昂的旋律和充满力量的歌词,表达军人的无畏和自信—“呐喊声有我在,战旗上续写我们的荣光”。节目播出时,滚动的弹幕中,众多官兵重复这句歌词表达坚定信念。由此可见,无畏的战斗精神是军人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为向战发力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强军文化传播要将抽象的敢打必胜的信念、不畏牺牲的血性、坚韧不拔的意志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个体故事,让受众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战斗精神内涵;要转变表达方式,以细腻平实且富有感染力的讲述方式,实现从单向的宣传式输出向双向的传播式体验的转变;要强化艺术加工,将战斗精神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进而实现战斗精神的有效传播与传承。

(三) 展现新质战斗力

信息时代,受众对信息的获取呈现求新求变心理特征。该晚会通过展示新质战斗力这一具有更强时代感、科技感的战斗力发展的新形态,吸引更多受众,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例如,晚会中,来自不同军兵种和武警部队的官兵通过视频为网友送上新春祝福,同步展示部队新型装备的训练场景、信息化作战系统的运用等,科技强军的探索实践吸引了大量目光。其实践表明,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为强军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使强军文化传播更加生动、更具时代感。强军文化传播要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要积极以官兵演训生活、执行任务为蓝本,创作节目内容,生动呈现官兵在投身练兵实践中的智慧和担当;要融入前沿科技元素,通过虚拟现实、环境仿真等技术,模拟贴近实战的场景,增强视觉冲击力和代入感。

三、向下扎根,贴近基层,服务官兵

向下扎根,是实现强军文化传播有效性、持久性和广泛性的关键所在。该晚会通过激发官兵参与、贴近受众需求、融入时代特色增强传播活力。

(一)激发官兵参与,以群众性提升传播生命力

传播学中有个概念叫参与度效应,意指群众参与度越高,思想的渗透越持久越有效。该晚会通过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等,丰富节目内容,让传播更加生动真实也更具吸引力。该晚会联动百余家部队单位共有超过一万名官兵参与活动,90%的节目是由官兵自主策划、编排、拍摄完成。官兵创造性地将拍摄场景设置在演训场,从装甲战车到高原伴随桥,都成了他们的“独家道具”,原创节目得到网友的充分肯定,很多网友留言:“看完想参军”。由此可见,基层官兵身处练兵备战一线,是强军文化的创造者和承载者,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让强军文化传播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其提供平台和资源,使其活跃的思想为强军文化注入新元素、新动力;要鼓励更多官兵从强军文化传播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不同群体对强军文化的多元需求;要让官兵在参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使强军文化从外部约束升华为内在价值认同,实现文化活动与战斗力提升的双向赋能。

(二)贴近受众需求,以强互动提升传播亲和力

全媒体时代,无互动不传播。该晚会策划之初,导演组就对外发布“军营达人”“你最想看的春晚节目”等征集活动;晚会播出过程中,又通过开设网络投票、在线评论、发送关键词等方式,与官兵积极互动,不仅让节目更契合官兵口味,也提升了亲和力,扩大了传播范围,不少官兵主动向亲友推介晚会,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一强军文化传播盛宴中。这启示我们,互动是提升文化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要通过有效互动,精准收集受众需求信息,提高传播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要创新互动形式,通过设置网络互动环节、内容征集活动等,提升传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通过持续互动,构建互动反馈机制等保持传播活力,优化传播效果,建立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情感连接。

(三)强化融合传播,构建全媒体矩阵提升传播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融合传播成为提升传播效果的必然趋势。该晚会利用多渠道提升影响力: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预热短视频、海报等宣传材料;搭建新闻脉络图,直观呈现晚会宣发进程;联动33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使实时观看量超过1500万人次,曝光量达3.7亿;晚会节目剪辑后还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播出,让强军文化深入千家万户,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实践表明,强军文化传播不仅需要优质的内容,也需要广泛而立体的传播渠道。要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的传播特点和媒介特性,定制适配内容,提高传播效果;要建立全媒体传播矩阵,各渠道相互配合协同发声,扩大传播影响力;要注重不同渠道的优势互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提升强军文化传播的整体效能。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