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努力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从《解放军报》“文化中国行·山河血脉”融媒栏目实践谈强军文化传播
摘要:全媒体时代给提高强军文化传播质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着眼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本文聚焦《解放军报》“文化中国行·山河血脉”融媒栏目实践,在分析研究当前强军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需把握的原则的基础上,围绕聚焦内容深度、审美高度、话题热度、传播广度四个层面,探讨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文化中国行·山河血脉”融媒栏目;强军文化传播;精品意识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军队向强图强的重要支撑。2024年10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厚植强军文化根和魂,立起强军文化砺战打赢指向,丰富强军文化服务供给,扩大强军文化传播影响。全媒体时代,信息冗余与同质化严重,对强军文化传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打造兼具思想深度、审美高度、话题热度和传播广度的内容精品,凭借差异化优势有效和持续抓取受众关注是提高传播质效的关键所在。2024年初,《解放军报》以长征副刊版面为依托,联动军队网络新媒体平台推出“文化中国行·山河血脉”融媒栏目(以下简称“该栏目”),聚焦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邀请军地著名作家、文化名家运用文化历史散文的形式,挖掘古战场、古要塞、战斗旧址和红色遗址等文化地标所承载的精神意蕴和血脉传承,从军事角度生动阐释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以军事地理视角探寻中华文化基因密码,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层机理和发展规律,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产品不仅在军队媒体矩阵中广泛传播,还被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媒体转载,每篇文章传播量均在10万+,不少甚至达100万+。着眼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本文聚焦其探索实践,探讨努力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努力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滋养灵魂,塑造精气神。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是汇聚强军兴军强大意志和磅礴力量的基础。全媒体时代,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面临的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也为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遵循。一方面,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步稳行健,借助文化强国战略实施带动的全社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包括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倾斜,为繁荣发展强军文化注入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技术创新与传播渠道的拓展、传播主体与形式的多元,让强军文化可以突破传统限制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近年来,中国军号移动旗舰客户端的上线、《星火燎原全集》(融媒书)的出版、《追光》《逐梦》《淬火》等政论片的热播等,增强了全社会对强军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人心,为强军兴军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二)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面临的新挑战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强军文化传播也面临新挑战。当下,不同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交流频繁,社会思想意识活跃,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复杂,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意识形态渗透,强军文化传播面临在多元思潮中引领风尚、凝聚共识的“破局”课题。同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受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强军文化传播面临在信息爆炸过载下脱颖而出,吸引关注的“破茧”课题。此外,全媒体时代,受众审美更趋多样,特别是青年官兵,对军事文化的现代感、时尚感、科技感有更高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传播强军文化,尤其是其中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强军文化传播面临满足受众多种口味的“破壁”课题。
二、努力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需把握的原则
强军文化是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提升强军文化传播力、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需要综合运用历史与时代优势,把握相关原则。
(一)突出军事特色,凸显军味战味
为强军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官兵服务,是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基本原则。只有立足军营实际、突出军事特色,才能让强军文化浸润官兵心田,深刻有力塑造官兵精神世界。以该栏目为例,已刊发的25组稿件所呈现的井冈山、太行山等25处地标,都与我军重大革命战争事件相关联,并从战史中生发思考、提炼经验,萃取对当下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实践有益养分。网友留言点赞栏目稿件“厚重、大气,展现军队气质”等。这启示我们,强军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应致力于为受众提供兼具阳刚正气与文采飞扬的阅读体验。在内容呈现层面,需深度彰显军事思维的独特魅力;在语言风格方面,应着力突出军人的豪迈气概;在版面设计上,则要充分展现军队的鲜明特色,通过意蕴厚重、特色鲜明的内容与形式,实现强军文化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效果。
(二)紧跟时代步伐,展现时代特点
时代性是文化传播的生命力所在,决定传播方向、内容、形式和效果。强军文化不仅是红色血脉的赓续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适应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要求、引领强军兴军进程的先进军事文化形态,展现其鲜明的时代性是助力其在更大范围引发共鸣、融入官兵精神世界的关键。该栏目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不仅整体进行融媒包装,产品集文化散文、音视频作品、经典美术精品于一体,结合时代热点、贴近受众需求,而且打通传播渠道,在中国军号客户端等军队新媒体平台矩阵推送,增强了传播效能。其实践表明,强军文化传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精准把握受众精神文化需求。既要在内容供给上体现时代特点、展现时代精神,又要构建多维传播矩阵,形成合力效应;既要坚持把准定位,找到新时代强军文化的时代方位,又要坚持创新表达,以新颖的形式和手段提升传播效果。
(三)拓宽文化视野,强化文化传承
强军文化是军队在长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体现着深厚的文化传承。诸如“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以武止戈”的军事观和方法论等,对于今天依然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该栏目以山河为表、血脉为里,突出传承和延续。如栏目稿件《大河交响》深情讲述黄河这条“精神的河”如何以其百折不挠的气势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尤其是滋养延安的历史,讲述《黄河大合唱》等精神文化产品振奋军民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使得产品更加厚重、深刻。由此可见,强军文化传播要遵循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拓宽文化视野,充分体现文化传承和血脉赓续。尤其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精神标识,结合新时代强军兴军生动实践,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传播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代内涵的强军文化。
三、努力扩大强军文化影响力的传播策略
文化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独特作用。提升强军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发挥强军文化砺志铸魂、砺战激气、砺行厚德作用,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聚焦内容深度,创新内容生产吸引受众
全媒体时代,优质内容依然是传播的核心竞争力。该栏目在内容供给上注重追求精品,每期均以“高品质文化散文+精心剪辑的音视频多媒体产品+经典红色美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向受众提供更具内容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产品。栏目主稿为历史文化散文,既从横向描绘山河风貌,展现地理环境对历史和军事的影响,又在纵向展开历史分析、寻幽入微,进行理论总结,实现地理追寻与历史对话的红色抒写。作品融合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军事战争、人文精神等元素,视野开阔、气魄宏大,突出空间上的整体感、时间上的连续感、细节上的知识感。专家指出,稿件以文化的视角、文学的笔触,不仅展示了我们的精神血脉是什么,更深入挖掘阐释其历史积淀、内在逻辑与时代传承。由此可见,提高强军文化传播质效,内容质量是根本。要注重强化内容深度与情感浓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革命文化,从丰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养分;要创新呈现,用大手笔写小细节,用小切口写大文章,唤起受众思想和情感共鸣;要以多样叙事与知识挖掘,满足受众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需求。
(二)聚焦审美高度,借名家精品黏合受众
从传播学效果理论看,名人大家在信息传播中有着更大的影响力。该栏目邀请军内外知名作家、著名军事记者执笔,不仅保证了稿件水准,更借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栏目的权威性与吸引力。例如,栏目稿件《大别山上》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所写。作者面对壮美山河,回忆跌宕历史、思考战争得失,情之所至,感慨万千,生发“一支军队是怎么强大起来”的思考,字里行间激荡着英雄之气。又如,《雄关漫道》的作者欧阳黔森既是文化名家,又是长期致力于红军长征史研究的专家,他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文学表达,为受众呈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壮丽画卷。这启示我们,审美高度不仅赋予文化产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在精神层面与受众建立深度连接。名家精品往往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广泛社会影响力,要动员和使用好这一传播强军文化的优质载体;要善于呈现强军文化蕴含的崇高美、力量美与奉献美;要使传播内容从单纯的信息传递升华为艺术享受,吸引受众深入了解强军文化的内涵。
(三)聚焦话题热度,借力主题宣传凝聚受众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性与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有效传播成为挑战,借助话题热度实现信息的破茧传播成为提升传播效能的重要策略。该栏目注重配合党、国家、军队重大活动和重要纪念节点等重大主题宣传推出产品,增强宣传效果。例如,栏目开栏之作《长城,长城》讲述人们熟知的长城防御功能、“以崇国防”战略构想等。借助习主席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乡亲们的回信的热度,稿件传播效果显著提升,有效增强了公众对长城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精神象征的认同。由此可见,有热度的话题是信息有效传播的突破口。强军文化传播要善于借力。要敏锐捕捉社会热点,洞察受众关切,将强军文化以巧妙且自然的方式融入其中,使强军文化更多呈现于受众视野;要借助重大主题宣传,做好其中的“军事篇”,提高强军文化的曝光度和影响力;要精心精准进行议程设置,引导受众关注并培育其对军事文化的深度认同。
(四)聚焦传播广度,凭借多元传播影响受众
拓展传播渠道是巩固文化阵地,释放强军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思想渗透力、价值引导力和行动感召力的关键。该栏目通过构建多元传播矩阵,将强军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呈现给受众,为其提供更丰富立体的阅读体验。以如前所述栏目稿件《大河交响》为例,除了文字主稿,还推出了采访八路军东渡黄河见证者的相关视频等,产品被多家媒体转载。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强军文化传播要以新话语、新机制、新技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载体上要创新,融合报、台、网、端、微等平台,打造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军事传媒矩阵,实现立体传播;内容上要创新,重视短视频、社交媒体等信息传播新热土,多种形式发布强军文化内容,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技术上要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升强军文化的传播效能。如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化产品制播、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精准传播,使用AR/VR、数字人等技术强化感受体验等。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