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聚焦:让新闻传播更具影响力吸引力——从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新媒体传播实践谈军事新闻传播创新
摘要: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新闻报道面临优化内容吸引力、提高舆论引导有效性等时代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的新媒体传播实践,从内容、形式、传播三个层面细致剖析,探寻军事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强化主流价值引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海军节;军队新媒体;传播实践
全媒体时代给军事新闻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动力,也对其话语体系和传播效能提出全新挑战。如何在多元信息竞争的环境中,使军事新闻更具影响力与引导力,成为军队主流媒体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每年4月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前后,军队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宣传产品,收获良好传播效果。《大海向党旗报告》等宣传片实现“破亿级”传播覆盖、“战舰回家乡”等活动吸引万千目光追随……本文聚焦这些传播实践,从内容、形式、传播三个层面细致剖析,探寻军事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强化主流价值引领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军事新闻在全媒体环境下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切实浸润民心。
一、聚焦受众信息获取需求,以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
全媒体时代,受众信息需求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以优质、多元、个性化的优质内容,满足不同受众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是让军事新闻从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赢得受众关注与信任的关键。
(一)挖掘深故事,全方位展现强军风貌
信息爆炸时代,相较于单纯的信息罗列或技术展示,以故事形式呈现的内容更易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与认知认同。深挖强军征程上的动人故事,全方位展现强军风貌,是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的重要途径。2022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军队媒体发布的宣传片《深蓝!深蓝!》突破传统的大场面、集体视角及宏观叙事模式,将海军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通过一个个个体故事进行呈现。例如,在展现奋战在航母甲板以下20多米的深舱的机电兵工作生活时,没有聚焦艰苦的环境、枯燥的工作,而是挖掘出机电兵“在航母上干了五六年,也只能在电视里看舰载机起降”的细节和生日愿望是“上飞行甲板看一次歼-15起降”的故事,让奉献精神以最无可辩驳的真实力量直抵人心。正是这种对“画面背后”故事的深度挖掘,使得宏大主题变得可触可感,传播力倍增。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内容依旧为王,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首要的是挖掘好故事。要用微视角展现大主题,从基层官兵的奋斗日常、战位一线的细微瞬间切入,折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磅礴征程;要用深内容激发深共鸣,以直击人心的精神内核唤醒情感共振,让文字与画面成为触碰灵魂的桥梁;要用好故事凝聚强军力量,通过讲述热血忠诚的军营故事、惊心动魄的战斗传奇,汇聚起勠力强军的伟力。
(二)聚焦新装备,深入科普军事科技
军队新装备相关报道凭借其前沿性、神秘感和对军事实力的直观展现,一直是军事新闻领域的流量担当。例如,2023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推出的《蛟龙行动》,罕见公开潜艇输送特战队员、两栖攻击舰登陆等实战化训练镜头,将装备性能融入战术行动中呈现,吸引了大批军迷;2024年发布的潜艇主题宣传短片《隐入深海》,则采用“水下实拍+三维建模”的方式还原核潜艇内部,山东舰航母编队阵容和巨浪潜射导弹同步亮相,吸引众多军事博主深度解读,首日播放量超800万。有专家表示,每一件“深蓝利器”的亮相,都在为民族复兴注入新的信心和底气。其成功实践证明,聚焦新装备不仅能满足受众好奇心,更彰显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力量。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要通过展示现代化装备与官兵战斗精神,回应公众对国防实力的关注;要以恰当方式将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概念具象化,激发公众对科技自主创新的自豪感;要用鲜活故事解构军事战略内涵,让国防成就与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筑牢全社会关心热爱国防的思想根基。
(三)呈现多主题,拓展国际视野
随着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向国际维和、联合军演等领域不断拓展,此类常态化军事行动既为军事新闻开辟了全新报道维度,也以跨国协作、和平使命等多元叙事,吸引更广泛受众群体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点击量“10万+”的与海军相关的军事短视频产品中,国际维和、联合军演等主题或内容占了相当比例。例如,2025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南部战区海军发布中英文双语外宣片《向南,向蓝》,展示南海战略价值与海军使命,其中亚丁湾护航等任务回顾生动展现中国海军维护地区和平与海上通道安全的实际行动,推出即成爆款。其实践表明,新时代的军事新闻传播要打破单一叙事局限,呈现多主题,全面展现人民军队在国际维和等多样化任务中的使命担当,满足受众多元需求;要聚焦国际军事合作、人道主义救援等主题,融入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国际传播力和话语权;要以国际视野丰富主题,促进受众对不同军事理念和作战模式的理解,推动军事新闻在全球传播格局中实现更广泛的价值共鸣与情感认同。
二、聚焦受众审美偏好变化,以形式创新提升感染力
全媒体时代,媒介技术迭代和传播渠道多元化让受众信息偏好更趋挑剔。通过个体视角表达、情感元素牵动、技术手段赋能等方式,实现与受众的“双向共鸣”,是提升强军话语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有效路径。
(一)个体视角切入,以小见大传递强军精神
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对宏观群体和抽象概念的侧重,全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特征显著,受众偏好随之转变。在此背景下,个体视角因故事具体、细节丰富且情感相通,更易引发受众共鸣,从而受到广泛关注。有专家指出,《大海向党旗报告》之所以成为“现象级”网宣产品,与个体视角的运用有直接关系。短片以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袁伟给孩子的一封信为载体,从一封信,到一个家,再到一个国,故事徐徐展开,生动展现了军人保家卫国却不能陪伴家庭的家国情怀。其实践表明,受众更关注与自身相关或可感知的内容,个体视角的独特性、真实性,能精准触达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增强内容黏性。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要打破宏大叙事的抽象感,通过具体场景、日常细节,降低认知门槛,让强军精神的思想内涵更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要紧扣个体实践的价值张力,通过呈现官兵在战位攻坚、技术突破、任务执行中的具体行动与成果,将强军精神具象为可触摸的实践轨迹;要以个体成长映射时代进程,通过记录不同阶段官兵的使命担当与能力进阶,串联起军队建设的发展脉络,使个体的“微经历”成为强军征程的“缩影镜”。
(二)情感元素牵动,有效引发受众共鸣共情
共情共鸣是传播的核心驱动力与效果放大器。2024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一组令无数网友泪目的对比照片登上微博热搜。这组照片,左边是在舰艇开放日拍摄的贵阳舰甲板上快乐的孩子,右边是1937年日本轰炸上海站时哭泣的孩子。同样的景别、孩童同样的姿势,这一跨越时空的影像对比,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纷纷转发。网友评论称,“现在我们有导弹、军舰,没人敢欺负我们了!”,直指人民军队是守护和平的基石。实践表明,情绪共振是信息穿透心理防线的最优路径。在军事新闻策划报道中,要挖掘新闻事件背后蕴含的情感元素和情感符号,激活和强化受众的集体认同感;要把握节奏,用细节唤醒受众的情绪,通过情感传播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通过共情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提升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三)技术赋能助力,打造沉浸式传播体验
相较于传统新闻叙事营造的“现场感”,当下的用户更青睐“进入”到新闻事件现场,体现自己的“在场感”。通过技术重构传播场景,让受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感官沉浸与情感共鸣中完成价值传递,成为强军思想传播的有效路径。在2024年“战舰回家乡”活动报道中,中国军号客户端在唐山、烟台、青岛等地进行“战舰回家乡”24小时沉浸式慢直播,全网云观看人数破千万。实践证明,技术赋能的沉浸式传播,不仅解决了传统宏大叙事“接地气”不足的问题,更以“参与式体验”推动强军精神从“被传播”到“被体验”的转变。要用技术赋能突破传统传播形态局限,通过AR/VR等技术构建虚拟军事场景,让受众“亲临”演训现场、装备操作等情境,将抽象军事信息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降低理解门槛;要借助大数据与算法技术精准匹配受众需求,针对不同群体推送定制化军事内容,同时利用互动技术增强参与感,提升受众对军事新闻的主动关注度与停留时长;要用技术赋能推动军事新闻从单向传播向多维交互升级,通过短视频、直播、H5等融合形态,将装备性能、战术演练等内容以更生动的视听语言呈现,强化传播的冲击力与记忆点,从而深化强军话语的渗透力。
三、聚焦全媒时代传播特点,以传播创新增强浸透力
实践证明,构建矩阵、精准传播、强化互动是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关键。
(一)多方协作,构建多平台传播矩阵
全媒体时代,打破边界、整合渠道、协同传播才能形成“声浪”。近年来,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传播多次上演“百媒共庆”壮观景象,形成“中央媒体+军队媒体+地方媒体”的全方位、多层次传播矩阵,不仅实现内容、渠道、资源的深度融合,更形成强大舆论合力,在全社会唱响“关注国防奋斗强军”的好声音。这一成功实践启示我们,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要通过内容共享、人员交流和平台合作,整合军地媒体资源,扩大军事新闻传播范围;要构建上下贯通的传播体系,整合军队内部媒体力量,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传播效果最大化;要借助人工智能、AR/VR等先进技术,提升军事新闻内容生成效率、增强用户体验,实现传播矩阵的智能化和多元化。
(二)精准传播,满足受众多元需求
有的放矢、精准投放才能戳中人心。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传播实践中,注重突出受众主体地位,针对不同受众定制和推送不同产品。例如,2025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期间,中国军号客户端联合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发起“甲板上的思政课 百城少年云登舰”百城联动直播活动。通过全国百家媒体同步直播,覆盖不同地域的青少年群体,以舰艇开放日、军营体验等实景内容为核心,结合线上互动问答,精准传递海军文化。这启示我们,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差异化传播,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是扩大传播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应多维度划分受众群体,制定差异化内容传播策略;应结合受众需求,精准投放产品;应关注不同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选择最佳传播渠道。
(三)强化互动,激发全民传播活力
全媒体时代,无互动不传播。2024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前,曾因“持优待证坐公交车被质疑”引起各方关注的烈士子女“毛豆”的妈妈在网上留言表达毛豆想参观舰艇的愿望,北海舰队抖音号编辑在后台第一时间回复“毛豆小朋友,欢迎你和妈妈一起来!”,后续参观中,他们全程跟踪报道并推出的《优待证男孩来军营,满满的爱都给你!》等新媒体产品阅读量达6700多万。2025年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互动对传播的增效功能再次凸显。近20万民众在舰艇开放日登舰参观时拍摄的2万余条短视频,形成“全民传播”热潮。这启示我们,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要通过建立与受众的互动机制,及时回复受众的提问和反馈,增强受众黏性;要通过开展军事知识竞赛、摄影比赛、直播打卡等互动活动,鼓励受众参与创作分享,提升受众参与传播的积极性;要通过技术赋能,增强互动体验,形成良好的传播氛围。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