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焕新:努力提升军事短视频受众关注度——从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实践谈电视节目短视频二次创作策略
摘要:短视频的兴起重构了信息传播生态,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国防军事节目面临适应碎片化、互动化传播的新课题。本文基于对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电视节目短视频二次创作现状的分析,提出军事类电视节目复创应遵循的原则,并从内容、呈现、传播三个维度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国防军事节目;短视频;二次创作
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0亿,使用率达93.8%,短视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对新闻产品(尤其是电视节目)进行短视频二次创作,形成“大屏+小屏”的融合传播生态,已成为传统媒体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重要途径。
短视频二次创作(以下简称“复创”)指通过对原新闻产品内容进行拆解、重构与再编码,适配移动互联网端传播需求的新型内容生产模式。主流媒体军事节目复创,一方面在内容上延续原新闻产品的权威与专业,另一方面在形式上更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信息接收习惯和审美需求,对于扩大传播覆盖面、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电视节目复创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复创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军事类电视节目复创应遵循的原则,并从内容、呈现、传播三个维度提出创新策略。
一、当前部分军事类电视节目短视频复创面临的挑战
短视频,顾名思义,“短”是其重要特点,时间长度一般在几秒到几分钟之间,但“短”并非单纯的时长压缩,而是通过精炼的形式承载丰富的内容和强大的传播力。在国防军事节目复创中,部分短视频存在偏离问题,需纠正认识误区。
(一)“减”之殇:机械压缩,导致内容缩水与思想降维
短视频复创以几十秒时间呈现电视节目几十分钟的内容,减是必然也是必需的,但若只是简单剪辑压缩,会造成“信息断片”,导致内容缩水甚至思想降维。例如,某官媒对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逐梦》进行复创,仅截取片头和无人机编队飞行的视觉冲击画面,省略了核心观点阐释,弱化了原价值。这警示我们,电视节目有一定时长,受众可通过完整的节目内容建立认知框架,短视频要在几十秒内帮助受众获得独立的信息单元,要做的是浓缩提纯而非简单截取。要深入挖掘原内容的核心价值,精准提炼出具有传播意义的关键要点;要巧妙对深层次思想进行通俗化转化,原汁原味传递其中精神内核;要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让受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欣然接受。
(二)“简”之误:忽视特性,单一产品难以适配不同平台
社交媒体中,不同平台,用户习惯偏好迥异,如B站用户青睐内容的深度解析与互动设计,抖音平台用户偏好竖屏、高燃剪辑与热点标签等,“一招鲜再也难以吃遍天”。有B站UP主在对国防军事频道播出的隐身战机节目复创时,沿用节目中专家正襟危坐的讲解模式,不少用户在弹幕区打出“不太懂”“知识盲区”等负面反馈。这警示我们,复创有一个“创”字,必须以受众为中心,对内容和呈现形式进行针对性调整。要洞察平台用户习惯,定制适配内容;要顺应平台算法逻辑,优化传播策略;要结合平台特性,创新呈现形式,提高传播亲和力。
(三)“茧”之困:流量至上,引发导向偏差与价值失衡
为迎合算法推荐,部分复创产品过度聚焦“高燃混剪”或“冲突性画面”,虽然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流量,牺牲掉的却是媒体的公信力,甚至可能影响公众对国防事业的正确认知。例如,有抖音官方媒体账号选取中泰海军联训新闻报道片段,配以猎奇标题“女特战队员生吃蛇肉喝蛇血”,虽获过万播放量,却引起“伤害野生动物”“没苦硬吃”等舆情,造成公众误读误判。这警示我们,国防军事类短视频复创应追求正能量的大流量。要通过作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受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强烈的情感共鸣赢得流量;要始终维护国家和军队的利益和形象,以客观的叙事和生动的故事赢得流量;要避免使用过度娱乐化或戏谑处理,保持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肃性,以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和正向的价值传播赢得流量。
二、军事类电视节目短视频复创应遵循的原则
复创是再创作,既要符合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又要契合原作品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国防军事类短视频复创需遵循相关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与导向性
国防军事类短视频是展示国防军队建设成就和普及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窗口,严守政治性和导向性是首要原则,更是传播赢得受众信任和认可的基础。例如,央视军事抖音号2024年9月16日推出的《画面来了!无侦-7参与空军成体系远海远洋训练》是对专题片《淬火》的复创。该短视频选取无人机飞行员李正伟“我们干的是有人机干不了的事”,强化“新质战斗力”的价值观输出,展现空军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的突破性进展,更彰显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奋斗精神和国家荣誉感,该短视频仅点赞量就超过1.1万条。由此可见,国防军事类短视频复创坚持政治性和导向性,是主流媒体职责使然,也是提升传播效能的必要之举。一方面,要紧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挖节目资源库,选取反映人民军队新成就新作为的素材,展现大国担当和军队形象,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与对国家发展的坚定信心;另一方面,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在节目中捕捉军事科技创新突破与应用实例,融入复创内容,全方位回应民众国防关切,增强居安思危意识。
(二)注重真实性与即时性
真实性与即时性是军事电视节目复创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例如,中国军视网抖音号对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一期节目的复创《动作干净利落太帅了!一起来围观南疆铁骑的精湛车技#军事纪实#漂移》,截取了汽车兵在极速行车中刹车、挂挡、转向等特写镜头,以及漂移瞬间开瓶盖、转弯瞬间划火柴等训练中的真实场景细节,对汽车兵的精湛技艺进行了本质还原,增强了内容感染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实践表明,作为社交媒体发展的产物,短视频以满足受众即时需求为主要特征,内容的真实性与传播的即时性更是其生命线。要坚持真实性,对于复创来说,真实不仅是要求细节与微观层面贴合原片,还涵盖宏观逻辑自洽,整体叙事、情节发展符合现实或原作世界观逻辑;情感价值真实,角色情感表达与价值观传递能引发共鸣;文化语境准确,尊重原作或受众文化背景,避免符号误用。要追求即时性,紧跟热点,在紧凑的传播节奏中,快速捕捉热点内核、精准适配传播形式、平衡时效与质量,使权威军事信息在流量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大众舆论场中抢占先机。
(三)遵循保密性与合规性
短视频复创往往会围绕原片中最具吸引力的焦点展开,国防军事类节目吸睛点多为武器装备性能、军事行动细节等涉及国家军事秘密与安全的内容。复创时,将原片中某一局部或片段独立突出呈现,这种“局部放大”脱离完整语境而导致涉密风险加剧,需要特别关注。如前所述的复创短视频《画面来了!无侦-7参与空军成体系远海远洋训练》,创作者对新型导弹轨迹进行了模糊处理,在提升传播效果的同时有效规避了风险。这启示我们,复创的开放性与军事信息的敏感性存在天然张力,国防军事类短视频复创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要求,对内容进行细致的保密审查与合规化处理。要严守保密红线与法规底线,避免“技术性泄密”,如放大画面中坦克编号并标注型号,对部分节目片段进行慢放+锐化处理,导致装备细节清晰可见,或是添加定位特效暴露基地经纬度等;要注意避免对节目内容中未公开的装备参数、部署信息、作战方案等内容进行细节解析或合成传播;要将合规意识贯穿始终,从素材选取、剪辑制作到发布传播,都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筑牢安全防线,保障国家安全利益。
三、军事类电视节目短视频复创的突破点
短视频复创有其自身逻辑,既包括内容吸引力的提升、传播效率的优化,也涵盖创作创意的发挥、合规性的保障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国防军事类短视频复创只有综合考虑这些逻辑,才能打造出兼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优质作品,汇聚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一)叙事创新:打造“微叙事军事故事包”
内容吸引力重构是短视频复创核心逻辑体系的基础层面,通过对原生素材的焦点萃取、叙事创新与情感强化,构成了作品实现受众触达与传播效果的核心驱动力。例如,央视军事抖音号对《团结战斗模范连》的复创产品《最后一次心跳献给#祖国!#》,截取战士阅读自己所写家书的片段,配合慢镜头与背景音乐烘托温情,赢得网友近万条饱含深情的赞誉。又如,人民日报抖音号对《北纬53度的坚守》的复创《当哨兵脱下手套敬礼的那一刻,忍不住泪目!致敬!》,截取执勤哨兵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气温中纹丝不动,被游客误以为是“仿真人”,一名退役军人向哨兵敬礼,两位哨兵脱下手套向老兵回礼的片段,引发700多万网友点赞和转发。这启示我们,国防军事类短视频复创要善于将宏大军事主题解构为可独立传播、能引发情感共鸣的“故事单元”,通过主题聚合实现价值升华,做到“碎片有核,聚合有魂”。既要善于进行单元化切割,从长视频中提取诸如“英雄时刻”“训练瞬间”等高光片段,形成独立叙事单元;又要善于主题化聚合,如按“忠诚”“奉献”“科技强军”等主题打包故事单元,以微观视角展现宏大的军事主题和精神内涵;还要找到情感化锚点,如戍边战士家书、老兵泪别军旗等,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二)呈现创新:运用“多模态视觉符号系统”
作为短视频复创核心逻辑体系的关键构成,创作创意的多维表达通过创新叙事策略、视听语言重构及跨媒介融合等手段,构建差异化传播优势,为内容传播注入独特价值。例如,央视军事抖音号产品《送走妻女转身入战场,#AI修复#左权 唯一的#全家福》,使用AI色彩修复功能,将黑白历史人物照片变成彩色动态影像,运用动态漫画转场,再现左权将军在烽火连天之际送走妻女转身投入战场的慷慨激昂。专家指出,复创内容与受众视觉语汇相融合,构建起“硬核内容+软性表达”的元素体系,让内容更具吸引力。由此可见,短视频复创要通过巧妙添加图像、文字、图形、色彩等不同的元素丰富视频内容;要探索采用AI辅助创作、数据可视化、三维动画解析等技术为传播赋能;同时,注重“传播亲和力”改造,如针对较为严肃的军事新闻节目,通过创建AI虚拟角色进行播报,将不同模态的视觉符号进行有机组合和协同运用,创造出更加立体、多元和富有表现力的视觉效果,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三)传播创新:探索“官方引导+用户共创”生态协同
当前,社交媒体对影视产品进行复创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对于国防军事类短视频复创来说,善加引导,不仅可为原产品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更能拓展作品内涵,这也是“开门办报、群众办报”理念在全媒体时代的新探索和实践。要以官方内容为种子,激发用户创作动能,形成裂变式传播效应。一方面,可以尝试开放素材池,如官方账号向用户开放部分军事纪录片脱密原始素材,鼓励用户根据自身理解进行剪辑、配音、添加字幕等进行复创;开设“粉丝作品展示”专栏,定期筛选、推广、转发优质用户创作内容,提升用户参与热情的同时,丰富视频平台军事内容生态;另一方面,可以发起创意众筹,对用户创作话题进行引导,通过“我的从军梦”等话题互动,激发UGC内容生产,形成二次传播链。需要注意的是,协同的核心是“可控的开放性”,运行过程中要构建“内容防火墙”,加强前置审核和过程监控,确保用户共创的内容不失向、创意不越界,实现军事节目短视频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从封闭生产到开放共创的创新性突破。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