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流量:军队新媒体破圈引流策略探析——基于中国军视网“10万+”爆款产品看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传播创新
摘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对军队主流媒体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中国军视网“10万+”爆款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爆款产品的特征、传播效果及受众反馈等多维度分析,提出军队新媒体要在核心内容、包装形式、传播手段等多方面不断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吸引更多关注,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
关键词:中国军视网;新闻爆款产品;传播创新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受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成为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10万+”数据指标也逐渐成为评判新闻产品质量的重要标识。2025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调整,进一步强化宣传效果评价要求,凸显对流量的关注。作为军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试验田”,中国军视网(以下简称“该网”)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致力于打造具有强传播力、高用户认可度与市场竞争力的新闻爆款产品。10年来,该网年均推出近2万条军事视频新闻,其中大量“10万+”爆款产品,吸引了大批受众,微博粉丝量超637万,快手粉丝量1609.6万、抖音粉丝量2028.2万,多次获评“微博最具影响力军队新媒体”“年度影响力政务抖音号”等奖项。本文以该网“10万+”爆款产品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军队新媒体破圈引流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军队新媒体传播创新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一、中国军视网“10万+”爆款产品类型与特点剖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习惯对新闻产品用“指尖投票”,流量也被称为“最重要的民心指数”。综观该网阅读量、点击量、观看量等达到或超过10万的新闻爆款产品,强烈的贴近性是其共性特征。
(一)贴近热点,找准定位及时发声
热点事件汇聚公众关注,对热点的精准把握与深度报道是提升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关键,也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破圈”吸粉的有效路径。例如,在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推出系列纪录片《加速向深蓝》,首次系统展示我军双航母编队实战演练,引起各方关注。该网随即对节目进行复创,推出短视频《绝美!一起来看山东舰专属延时镜头》,通过延时摄影压缩时间维度,将山东舰航行、舰载机起降等动态场景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产品推出后,被多家中央媒体新媒体平台转发,全网浏览量超过800万。其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对热点的关注与追踪,是媒体借势吸引受众、实现价值引领的重要策略。军队新媒体要结合自身定位,围绕国防建设重大成就、军事科技创新成果等热点,挖掘相关内容,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和话题性;要关注国际军事动态、地区安全形势等热点,及时准确传递国家立场和人民军队的行动及实力,提升国家军事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要结合社会热点,将军事元素有机结合,生产既展现军队风貌又触动民众情感的产品。
(二)贴近部队,深入一线挖掘富矿
涉军信息因其独特性,往往自带流量。紧贴部队使命任务、反映练兵备战等训练生活的军事新闻产品常常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2024年7月毕业季,该网联动全军27所院校推出“战歌相伴启新程—2024中国军校大学生毕业歌会”,全方位展现军校毕业生风采,全网浏览量超1500万,成为现象级产品。由此可见,内容为王始终是新闻传播的核心要义。波澜壮阔的强军事业为军事新闻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源头活水,军事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部队、演训一线,挖掘“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军营故事,通过展现官兵训练生活细节,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共鸣性;要突出军事特色,聚焦练兵备战,通过议程设置,引导受众关注军队核心职能,满足其对军事领域的信息需求,提升传播影响力;要结合军营文化创新传播形式,通过短视频、直播、互动H5等,增强趣味性与参与感,拉近与受众距离。
(三)贴近受众,形成共鸣满足需求
全媒体时代信息过载,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更是选择者甚至传播者。贴近受众,满足其信息、情感和认知等多元化需求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基础。近年来,该网推出的涉及军人权益、军校报考、文职招录、征兵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解读阐释类新闻产品的播放量均较为可观。这启示我们,“有用”是新闻产品的核心价值之一,受众在面对众多信息源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那些被认为“有用”的新闻内容,更有可能被受众选择和接受。军队新媒体要明确目标受众,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现内容的精准触达;要通过对目标受众认知偏好的分析,制作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受众需求,实现高效信息传播和社会服务效能;要浓厚互动氛围,增加沉浸式体验,吸引受众驻足。
二、军队新媒体破圈引流应把握好的关系
“10万+”的点击量等数字化呈现指标能够直观反映新闻产品的传播力。然而,对于军队主流媒体而言,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还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把握好内容吸引力与价值导向的平衡关系
每一个网络爆款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都契合了当下的社会热点和受众情绪。对于主流媒体来说,不应仅仅满足于通过蹭热点来增流量,而更应将工作重点聚焦于对热点事件的理性分析,以及对公众情绪的妥善引导。2025年清明节期间,该网推出短视频《铭记与追寻|我该如何纪念你,我的老班长》,通过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官兵的深情讲述以及邱少云事迹档案画面与部队荣誉室陈列的穿插展示,不仅有力批驳了当时网络上出现的对英烈的诋毁,更呈现英雄精神的当代传承,系列短视频全网浏览量超过50万。这启示我们,军队新媒体要追求“有品质的流量”,吸引人但不搞噱头。一方面要以内容价值为核心,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价值性,避免低俗、虚假、夸大等,为受众提供实用、健康的产品;另一方面要以真诚的态度表达观点和立场,深入挖掘能够触动受众情感的主题,让受众感受到真诚、专业和情感共鸣。
(二)把握好信息冲击力与核心主题的契合关系
信息冲击力指新闻内容对受众产生的强烈吸引力和情感冲击力,而核心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当二者相契合时,能够使新闻的核心价值更加突出,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关注。例如,该网推出的《2025军营网络春晚》,凭借大量呈现军事行动精彩瞬间、官兵勠力打赢火热镜头、军民鱼水情深动人故事等具有冲击力的场景赢得了受众。其中,短片《温暖》是对2025年人民子弟兵遂行抗洪抢险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定格:老人踮脚为战士擦汗的“祖孙情”,百姓冒雨送别坚持要留下的“倔强心意”等,让网友经历了“一次打开记忆阀门的重击,默默湿了眼眶”。晚会全平台实时观看量达1500.2万人次,相关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9334万人次,活动曝光量达3.7亿人次。其成功实践表明,军队媒体姓党为军,服务练兵备战是使命所系职责所需,更是构建传播影响力、获取流量价值的本源根基。军队新媒体要紧跟强军进程进行策划,以独特的创意解构核心传播主题,增加信息冲击力;要深入基层,以新颖的视角深度挖掘军事活动中的关键信息节点与传播爆点,提升信息的吸引力;要积极拥抱媒介技术变革,创新呈现,构建沉浸式、可视化的传播场景,以强视觉张力的呈现方式拓展传播覆盖面。
(三)把握好趣味性与严肃性的协调关系
趣味性、娱乐化是新媒体传播的显著特征,是推动产品实现破圈传播的重要策略。然而,涉军信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严肃性特质,精准把握趣味性表达和严肃性内核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军事新闻工作者亟须解决的现实课题。该网对此做了有益探索,其推出的专业解析节目《从荧幕到战场》以专业的、趣味性的科学实验对荧幕上令人瞠目的“战场奇迹”发起验证挑战,带领受众穿透炫目的光影特效,探寻被戏剧性放大的实验背后的军事逻辑与科学真相,在满足受众好奇心的同时,帮助人们建立对现代战争形态、军人能力边界以及军事科技原理更为客观、准确的认知,节目全网浏览量达136.38万。由此可见,军事领域有自身的专业性和神秘性,把握好趣味性与严肃性的关系是提升传播效能的密钥。军队新媒体在内容生产时要以严肃性为根基,以趣味性为载体,将严肃的军事知识、战略思想转化为受众易于接受的传播内容;要依据不同传播平台的特性和受众偏好,灵活调配趣味性与严肃性的占比;在此过程中,要始终将政治原则与军队形象维护置于首位,明确趣味性表达的边界,在追求传播效果的同时,确保军事传播的权威性与专业性不受消解。
三、军队新媒体破圈引流的关键节点
在信息过载的全媒体环境下,提高媒体的吸引力感召力关乎传播效果与用户留存。对于军队新媒体来说,其更是塑造媒体权威性与军队军人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
(一)聚焦军事主题,加强核心内容创新
在信息传播激烈角逐中,优质内容始终是赢得受众青睐、提升传播效能、增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坚实根基。综观该网“10万+”爆款产品,大多聚焦军事主题,围绕军队备战打仗、国防建设等中心任务展开。例如,该网《2024国防部精彩回应合集》短视频,系统梳理国防部发言人发言内容,精选涉及国家主权、军队建设、青年召唤三大维度等宣言性表述,采用原声直出加发言人实景画面的方式,将发言人掷地有声的话呈现给网友,成为2024年媒体年终盘点的爆款产品。这启示我们,军事领域是新闻富矿,军队新媒体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新闻资源,提升内容品质。要聚焦军人精神与情怀,以边疆的坚守、抢险救灾的英勇以及军属的默默奉献,勾勒军人的忠诚与担当;要聚焦军事科技创新,展现新型装备研发应用、新质战斗力生成历程,彰显军事领域的前沿探索与突破;要聚焦强军文化与军地协同,呈现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和军地合作丰硕成果,传递军民一心的深厚情谊等,让军事新闻触动人心,引发受众强烈共鸣。
(二)推进多元融合,加强形式包装创新
美玉尚需金缕饰,华章亦待妙形襄。实践证明,形式与包装的创新是实现优质内容精准抵达受众、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变量。例如,2023年5月,该网推出的“VR全景带你看天舟六号发射”网络直播,不仅巧妙运用5G+VR移动式直播技术,而且使用交互式H5制作《速戳!天舟六号物资收集还差你的助力》互动宣发产品,进行融合报道。受众通过完成知识游戏打卡进入直播页面,滑动或跟随手机重力感应,可全视角多场景了解火箭发射全过程,沉浸式感受中国航天的超燃瞬间。全网播放量达245万。这启示我们,优质内容需要契合受众心理与传播规律,通过精准包装实现有效触达。军队新媒体要打造多元视听矩阵,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形式,改变单一化、程式化、模式化的表现方式;要增加互动体验设计,善于运用AR/VR、MR等技术,打造更多集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产品;要发挥新兴技术优势,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瞬时信息传播优势、拓展新媒体产品样式。
(三)借助技术赋能,加强传播手段创新
酒香也怕巷子深。2024年底,该网精心打造短视频《难得一见!这么近距离看防空导弹出膛瞬间还是头一次》,通过高速摄影与实时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辅以多传感器协同和后期增强,极具观赏性,产品依托中国军号客户端等推送,并利用各平台算法差异提升曝光量,全网浏览量达1519.26万。其成功实践表明,军队新媒体要借助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从精准受众分析、拓展传播渠道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要精准定位受众,借助阅读量、转发数、评论等军事新闻传播数据,调整内容策划和复创方向,提升产品成为“爆款”的可能性;要拓展传播渠道,通过技术手段、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不断提升产品的吸引力,扩大军事新闻覆盖面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张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