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为魂:巧用纪实影像讲活中国军队故事——从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生产实践谈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
摘要: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度交融的当下,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生产实践,从把握个体与时代的共振点、挖掘记忆与情感的交汇点、找准思想与视听的融合点三个层面,探讨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把握的关键点,以期为巧用纪实影像讲活中国军队故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军事纪实类节目;“军事纪实”栏目;思想性;价值引领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度交融的当下,国际舆论形势严峻复杂、泛娱乐主义充斥网络、受众精神文化需求升级,迫切需要军事纪实类节目强化思想引领功能,以更高的思想站位和更鲜活的表达形式回应时代需求。近年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典型、重要事件、代表性人物的深度挖掘与艺术呈现,传递国家意志,彰显时代精神,深化强军思想,助推强军实践,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本文结合该栏目生产实践,在阐述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的必要性、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从把握个体与时代的共振点、挖掘记忆与情感的交汇点、找准思想与视听的融合点三个层面,探讨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把握的关键点,以期为用纪实影像讲好中国军队故事提供借鉴参考。
一、全媒体时代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的紧迫性必要性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去中心化特征,军事纪实类节目需在多元舆论场中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军队主流媒体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满足受众精神需求、服务备战打仗的功能效用。
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的战略需要。当前,一些境外势力和不良自媒体利用网络平台散布涉军谣言,歪曲军队形象,挑动军地对立,严重误导公众认知。该栏目以真实影像与权威叙事,澄清事实真相,回应社会关切,有效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袭。比如,2025年5月8日播出的系列节目《为和平出征》,真实记录了中国海外维和部队维和工兵分队在黎以边境“蓝线”地区进行道路清障和网栏修复任务的场景,透过现场镜头,观众直观感受到海外维和行动的危险性,有力驳斥了西方媒体炒作所谓“中国维和只是作秀”的谣言。由此可见,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是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的战略需要。要主动亮剑,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制高点;要深度呈现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光荣传统和伟大成就,传播主流价值观;要强化思想引领,通过历史对比、案例解读等,引导官兵和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深刻理解强军兴军的时代内涵,构建抵御意识形态渗透的坚固防线。
满足受众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发展,受众对军事新闻的需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情感层面渴求共情体验,在认知层面追求深度理解,在参与层面期待互动表达。该栏目紧扣受众精神需求的变化,突破传统叙事局限,超越简单的记录功能,实现从“事实呈现”到“价值引领”的质变飞跃。比如,2025年5月5日推出的系列节目《特战尖兵的淬火青春》,通过对李光耀等特战尖兵训练细节的呈现,展现中国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加深了受众对军人职业精神内核的理解与认同。这充分说明,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是满足受众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要善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深入开掘与提炼人物、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要精准把握受众需求,通过聚焦人物命运、挖掘动人细节,触动受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要强化价值阐释功能,着力解读实践背后的深层逻辑、战略意义与精神价值,回应受众关切。
服务备战打仗的使命要求。新时代赋予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对军事纪实类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栏目始终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以真实影像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注入精神动能。比如,2025年2月27日播出的节目《两栖尖兵炼成记》,讲述了一名入伍20年的老班长林良福,不断对两栖装甲步兵专业训法进行改良创新,总结出了一套两栖尖兵的带兵方法,带领战士们不断提高打赢本领的故事,为部队练兵备战提供了经验借鉴。其实践证明,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是服务备战打仗的使命要求。要潜入作战训练深处,真实记录并深度挖掘官兵在实战化训练、装备操作、心理适应等方面的鲜活事例,为军队建设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实践经验;要聚焦备战打仗策划选题,在“演兵论战”中指导部队练兵打仗的实践,激发官兵研究打仗的热情,增强民众学习军事科技知识的兴趣;要针对备战打仗中一些共性、热点问题,既答疑解惑,也要引导官兵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际能力,助推战斗力提升。
二、全媒体时代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的时代内涵
军事纪实类节目的思想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的精神内核与艺术表达得以彰显。全媒体时代,军事纪实类节目所展现的新时代军人对党忠诚的坚定品格、敢打必胜的血性担当、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正是思想性的时代内涵。
忠诚内核的当代诠释。对党绝对忠诚是人民军队第一位的政治品格,是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该栏目牢牢把握这一精神内核,通过真实影像诠释忠诚的时代内涵。比如,2021年11月22日播出的节目《轰炸机部队备战进行时》,真实记录了空军飞行员廖江兵处置外机挑衅事件的过程。面对外机危险逼近,他掷地有声地说:“想逼退我,你想想怎么可能呢?”,不仅展现了革命军人的血性胆气,更深刻诠释了“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忠诚信念。在成功处置特情返航途中,他和战友们自发唱起《我和我的祖国》,这一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将抽象的政治忠诚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炽热情感,令无数观众动容。这启示我们,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开掘忠诚精神内核,持续挖掘当代军人用忠诚担当托举强军伟业的生动事例;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解读忠诚的内涵与价值,让受众深刻理解军人忠诚于国家、军队、人民的重要意义;要利用多种艺术手法,如音乐、画面、旁白等,强化忠诚主题的表达,增强节目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血性担当的时代书写。军人的血性担当,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铸就的。该栏目围绕血性担当的时代特质展开叙事,展现新时代革命军人在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坚定信念和担当。比如,2025年1月8日播出的系列节目《直击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救援》,真实记录了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搜救被埋群众、抢救安置伤员的感人瞬间。首次参与抗震救援的藏族战士罗布占堆,在连续高强度工作20小时后坦言:“身为军人,我们必须冲锋在前。”这种“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壮举正是军人血性担当最深刻的时代注脚。由此可见,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立足战位,聚焦“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核心价值,充分展现危难时刻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担当与赤子情怀;要紧扣时代脉搏,以英雄模范人物、功勋荣誉集体、一线备战部队、平凡岗位官兵的实践历程,深刻揭示血性担当的深刻内涵;要突破脸谱化表达,发掘平凡个体的成长弧光,让军人的血性担当之举唤起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大爱情怀的立体呈现。军人的大爱情怀,体现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该栏目以独特的镜头语言,立体呈现新时代革命军人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大爱情怀。那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哨所,战士们用冻裂的双手为界碑描红;在远离大陆的岛礁,守岛官兵数十年如一日地记录气象数据;在肆虐的洪水中,年轻士兵用身体筑起人墙。这些画面之所以震撼人心,正是因为大爱精神有了具象载体,让受众直观感受到军人的大爱绝非空洞口号,而是熔铸于每一次默默坚守与无悔奉献的具体行动之中。由此可见,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摒弃宏大抽象的概念宣导,聚焦具体人物在特定时空下的真实行动、细节与情感,将崇高的精神价值转化为观众可感可知、可触可摸的具象体验,使大爱情怀真正落地生根;要构建情感双线叙事,着力展现军人与国家、军人与人民之间的情感互动,加深受众对大爱情怀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要多维度拓展大爱情怀的时代内涵,彰显中国军队在国际维和、远海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中的责任担当,让大爱情怀跨越国界感染更多受众。
三、全媒体时代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把握的关键点
全媒体时代,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从把握个体与时代的共振点、挖掘记忆与情感的交汇点、找准思想与视听的融合点三个关键点找寻破局之道,实现从信息告知到价值引领的跃升。
把握个体与时代的共振点。个体是时代的缩影,时代是个体成长的背景。该栏目始终关注官兵个体在时代发展中的成长历程与奋斗故事,展现军人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比如,2025年4月7日播出的系列节目《春天里 当兵去》,通过刻画四川、天津等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军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与献身国防的价值追求。新兵口中的那句“趁年轻,当兵去”,极具感召力,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强国强军伟大征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可见,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把握个体与时代的共振点。要紧扣时代大背景,着眼强国强军大局、国内国际大势、国防军队大事找准叙事着力点,凸显节目思想深度;要以小切口折射大时代,善于在众多细节素材中挑选最能体现时代主题的细节进行重点刻画,让内容接地气、有温度;要精准遴选与时代脉搏紧密勾连的典型人物,通过平民化视角和平视观察,展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和价值感悟,将宏大的时代叙事呈现为具体可感的人物故事。
挖掘记忆与情感的交汇点。军事纪实类节目承载着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使命,其影像叙事构筑起民族记忆的精神长廊。该栏目从记忆场域和情感枢纽双重维度发力,既凝固历史瞬间,保存集体记忆的珍贵片段,又唤醒深层情感,点燃当代观众的价值认同。比如,2025年7月1日播出的系列节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特别节目》,采用“古今对话”的叙事结构和平行蒙太奇手法,让80年前的烽火岁月与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产生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当白发苍苍的老兵抚摸年轻士兵的钢枪,当新一代官兵在历史遗址前重温入伍誓词,这些饱含张力的画面不仅完成了历史的影像存档,更实现了精神的代际传递。这充分说明,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挖掘记忆与情感的交汇点。要还原历史场景,活化历史素材,通过珍贵的影像、照片、文献等,唤醒受众情感记忆;要营造共情场域,精心挑选具有情感冲击力的细节,在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之间架设情感桥梁,有效激发观众的共情共鸣;要创新叙事方式,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将记忆与情感有机融合,增强节目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找准思想与视听的融合点。当前,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传播格局,受众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和社交互动的内容。该栏目将思想之“魂”融入视听之“形”,利用技术赋能思想表达。比如,2025年4月11日播出的《加速向深蓝》系列节目,运用航拍技术从正面视角展示双航母编队向前进发的航迹,通过慢镜头展现舰载机挂钩的瞬间火花,独特的光影构图配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解说词,让观众在欣赏视觉盛宴的同时,领悟到其中的思想内涵。这启示我们,提升军事纪实类节目思想性要找准思想与视听的融合点。要运用8K超高清摄影、高速慢动作、微距镜头等先进拍摄技术,提升节目视觉冲击力,使思想传递更具沉浸感;要在节目策划阶段将思想内容与视听表达有机结合,通过设置悬念钩子、多线并行叙事、角色代入设计等,增强内容可看性;要强化互动设计,利用AR/VR等人机交互技术,打破节目静态叙事空间,使故事叙述做到移步换景,让受众情随景动,真正实现军事纪实类节目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唐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