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结合:以人工智能助力军事新闻传播质效提升——《一路生花!》等军事新闻短视频产品生产实践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摘 要:人工智能正深刻变革新闻生产模式与传播路径。本文结合军事新闻生产中人工智能应用现状,分析其带来的拓展空间与现存问题,进而提出优化路径:以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融合为核心,注重人机协同构建与安全防护完善,推动精准内容分发与传播适配,助力军事新闻传播质效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短视频;传播实践
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重塑着新闻生产模式与传播路径,尤其对短视频领域产生显著影响:其在提升生产效率、辅助优化叙事、拓展传播范围的同时,也带来内容真实性存疑、传播安全性不足等隐忧。军事新闻,题材重大权威、政治属性强,对传播效能有着较高要求。如何实现AI技术应用的趋利避害,推动军事新闻短视频产品更精准服务战斗力生成需求、更高效凝聚强军兴军舆论氛围,已成为军队新闻工作者必须直面并破解的时代课题。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以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融合为核心,注重人机协同构建与安全防护完善,推动精准内容分发与传播适配,助力军事新闻传播质效提升。
一、AI赋能为军事新闻短视频生产提供了多维度支撑与创新空间
2024年10月新华社发布的《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智库报告显示,当前,AI技术在新闻业中的应用主要聚焦于效率提升和体验升级。在军事新闻短视频生产中,这一特性体现得尤为明显。
降本提速,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在军事新闻短视频生产中,AI凭借智能算法与自动化技术,实现内容采集、编辑与制作环节的高效协同,重塑军事新闻内容产出模式。例如, 2025年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国军网发布短视频《一路生花!》。主创团队以“以花喻人”为核心创意,关联“women”(妇女)与“我们”概念,借AI让“women”各字母对应生成象征女军人品格的花朵元素,展现参加全国两会的女军人代表委员履职风采。该片借助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一周内完成从构思到发布,降本增效显著。
增强视觉冲击力和受众吸引力。AI 图像处理与生成技术为军事新闻短视频带来突破,通过优化画面、渲染特效等,打造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以人民海军短视频产品《AI 共创丨这绝美的星辰大海你值得拥有!》为例,该视频运用 AI 技术构建“行云与战舰同框、星河伴战鹰高飞”的视觉场景,传递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核心意蕴,被社交媒体广泛转载转发。
扩展应用场景,提升沉浸体验。军事新闻传播的核心目标是建构影响力,而受众参与和沉浸式体验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AI 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畅通并简化了这一实现过程。例如,中国军号AI虚拟数字人穆兰在全国两会报道等重大宣传场景中亮相,为军事新闻传播注入新形态。
二、AI赋能军事新闻短视频生产要关注的问题
军事新闻题材特殊,AI技术应用更为审慎,在借助 AI 赋能军事新闻短视频产品的过程中,务必注意相关问题。
规避同质化问题,防止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历史纪念类主题宣传中,虽可借AI技术让老照片动起来、搭建历史与当下的对话场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但大量主题、表现形式相似的作品,易使受众审美疲劳,削弱传播效果。而中国军号 AI 短视频《李幼斌跨时空对话李云龙,逢敌必亮剑!》却创 8 小时百万点赞佳绩—该视频挖掘独特题材与视角,让《亮剑》中风格鲜明的李云龙,与其扮演者、时隔18年白发渐生的李幼斌同框对话:当 AI 李云龙摸着歼-20机身感叹“这玩意儿比楚云飞的坦克还唬人”,当AI李云龙喊出“这仗,咱打得赢”,当结尾虚实两个身影同时转身、背后浮现阅兵钢铁洪流时,弹幕瞬间被 “泪目”“破防” 刷屏。这启示我们,AI赋能军事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要挖掘独特视角,避免题材形式同质化;AI技术要与创意协同,以技术为工具,融入叙事构思;要精准抓取受众情感需求,增强感染力。
注重平衡震撼感与情感共鸣。军事新闻短视频的强政治属性与服务战斗力生成的核心定位,决定其不能仅求感官刺激,需以深度情感共鸣传递价值观点。例如,中国军号AI抗战主题互动视频《长夜烽火》,以“烽烟之下,你会选择哪条未走完的路?”作为互动切入点,借助AI技术依据受众选择实时生成对应剧情片段,显著增强受众参与感,有效提升了内容黏性。由此可见,优质新闻宣传产品需以事实为根基、以情感为支撑,军事新闻宣传尤需兼具震撼力与感染力,通过生动内容传递我军精神品格、激发受众情感共鸣。
攻克专业性场景还原难题,确保真实呈现。实践中发现,AI技术擅长复现规则明确、可批量标注的显性场景,却难以精准还原军事领域依赖经验判断、处于动态变化的隐性逻辑,且在敏感内容筛选与数据安全保障方面存在局限。为此,要建立人机协同机制,由专家提炼战术决策等隐性规则并转化为算法参数,再审核修正AI生成场景,避免术语语境匹配偏差;要构建安全语料库,划分敏感等级,纳入合规非涉密内容,提升还原能力;要完善安全流程,预设敏感信息识别模型过滤保密元素,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兼顾技术精准与内容安全。
三、AI赋能军事新闻短视频生产方法路径
AI 技术赋能军事新闻生产的核心指向是服务战斗力生成,军队新媒体需立足自身定位,在内容创作、呈现形态与传播路径上不断突破。
注重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的深度结合。2025 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中国军号推出AI短视频《跨越时空给你一个拥抱》。视频借助 AI 技术,让2024年参观海军舰艇时休憩的儿童“穿越”至1937年上海南站,与日军空袭中无助的儿童相拥,随后将其带回2024年的青岛—当孩子们抬头望向再无空袭威胁的明朗天空时,“走,一起去明天”主题词闪现屏幕,激发受众深层爱国情怀,取得优异传播效果。这启示我们,技术赋能是军事新闻短视频提升生产效率、突破创作边界的工具基础,价值引领则是其确保内容方向、传递军队精神风貌的核心灵魂,二者深度融合方能实现技术先进、内容优质、价值深刻的发展目标。军事新闻工作者要善用AI技术构建沉浸式军事场景,增强价值传递的冲击力与记忆点;要探索借助AI用户画像与内容定制技术,根据受众的认知水平与情感需求,设计精准的价值传递载体,避免“一刀切”式输出;要利用AI的互动功能设计个性化内容推送,推动军事新闻短视频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转变。
注重人机协同与安全防护相结合。如前所述,《一路生花!》主创团队严格遵循保密安全规定,以人机协同模式巧妙设置关键词规避敏感画面,待画面生成后又按审核流程核查内容安全,最终呈现的所有生成画面均不涉及军事敏感信息。这一案例表明,在 AI 赋能军事新闻短视频生产中,要以人机协同提升效率确保安全。例如,在辅助决策环节,AI机器学习模型可生成警告信息,并提供置信度、攻击链还原建议及响应方案选项,军事新闻工作者据此修正并作出最终决策,其反馈又能反向训练优化AI模型。唯有构建闭环且持续进化的安全能力,方能有效应对高级别、隐秘性的网络安全威胁。
注重精准分发与适配相结合。全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增长,唯有精准适配才能实现军事新闻短视频的有效传播,中国军网、《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对此展开积极探索:中国军网在抖音、快手平台运营中,鉴于受众对视觉冲击力的偏好,借助 AI 技术将长视频剪辑为 15-30 秒的短视频,并强化字幕与背景音乐的节奏感;《解放军报》在微信、微博发布内容时,结合受众社交属性强、注重情感共鸣的特点,侧重推送“温情故事”“正能量瞬间”类内容,且通过AI算法生成易引发情感共鸣的标题与话题标签,显著提升用户黏性。此类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军队主流媒体需正视传统“广撒网”式传播效率低、受众触达不精准等问题,依托AI用户画像、智能推荐算法及多平台适配技术,对军事新闻短视频的呈现形式与内容侧重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提升传播效能。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
责任编辑:张和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