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实践探析——从军队主流媒体传播实践谈人工智能在军事新闻中的应用
摘要:人工智能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是技术赋能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军队主流媒体面对的时代课题。本文结合军队主流媒体传播实践,探析人工智能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的紧迫性、底层逻辑,并提出聚焦内容创新、重构传播流程、塑造媒体品牌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军事新闻生产;传播实践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提出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要求,并明确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人工智能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飞速发展,重构着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模式和机制。据2024年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研究报告《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媒体的责任与使命》显示,全球已有10.2%的媒体机构全面拥抱AI,在机构层面设立了相应机制,由上而下地将AI引入生产流程;41%的媒体机构正在积极探索AI技术应用,鼓励和支持部分新闻业务板块试用AI技术。AI正在成为新闻媒体促生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
军事新闻作为国家意志与安全战略的重要传播载体,依托AI发展浪潮实现时代性转型,进而塑造主流军事舆论新格局,不仅是军队主流媒体的发展刚需,更是其核心职责所在。本文结合军队主流媒体传播实践,探析AI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的紧迫性,提出遵循强化实践、突出针对性、坚守安全性的底层逻辑,在内容创新、流程优化、品牌塑造三个关节点上精准发力,最大化释放AI潜能,提升军事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AI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的紧迫性
AI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新的产能驱动。其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并非技术升级选项,而是实现传播破圈的战略刚需。
丰富内容供给,扩大传播覆盖面。专业性是军事新闻的吸引力内核,也是其拓展传播边界的制约性因素。而AI的融入,极大丰富了内容供给,为军事新闻的破茧传播奠定了基础。例如,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制高点”栏目引入数据智能、多模态AI等前沿科技,设置大数据选题机制,及时发现热点,实现收视率和关注度的拓展。这启示我们,AI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本质是以AI为枢纽,重构内容供给逻辑与创意。要聚焦内容供给,开发多样化的军事题材传播产品,以产品形态的丰富性扩大受众覆盖范围;要构建军事领域的垂直知识体系,以此为支撑提升新闻内容的专业性与深度;要探索AI在互动传播中的新应用,强化受众互动体验,激发民众对军事题材的关注热情。
提高生产效益,增强新闻时效性。军事新闻因其题材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所需时间、程序及经费等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产量和传播时效,AI的深度融入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提供了有效路径。例如,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运用AI语音合成技术,模仿央视军事新闻主播风格,40分钟完成对两会专刊1.2万余字稿件的语音播报,极大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由此可见,降本提效是AI赋能军事新闻传播的基础功能。要聚焦军事新闻素材的自动采集、筛选与初编,推动采编环节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感知型转变,降低时间成本与人力投入,为后续深度加工预留空间;要聚焦多模态内容智能生成,探索军事新闻文本自动配图、视频脚本与素材智能匹配等路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新闻吸引力;要聚焦生产流程优化,探索智能线索挖掘,提升选题发现的时效性与精准度。
创新表达呈现,增强新闻表现力。全媒体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军事新闻政治性强、内容风格相对严肃,AI的融入为其吸引受众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宣传报道中,多家媒体积极引入AI技术,巧妙架构起现代人与先烈之间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情境,提升了产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其实践表明,利用AI技术增强军事新闻吸引力,要在提升可理解性、个性化与沉浸感等方面下功夫;要着眼提升视觉冲击力,制作动态可视化产品,让硬核军事新闻更易理解和传播;要生成个性化叙事内容,基于受众画像调整叙事视角和呈现方式与节奏;要打造沉浸式交互场景,让受众身临其境、深化感知。
二、AI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的底层逻辑
AI技术应用的底层逻辑,是对效率与效果提升的持续追求,其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要始终瞄准解决问题,在实战中优化,并将安全与可控置于首位。
强化应用实践。军事新闻传播的特殊性要求其在快速响应与全面准确之间实现精准平衡,AI技术应用效能的充分释放依赖高强度的实践淬炼。以中国军号客户端视频产品《青春传奇》为例,该片以AI技术还原“百战老红军”余新元的传奇人生。为确保军事新闻严肃性与传播方式亲民性的统一,生产过程中,制作团队反复实验,探索出“本地模型部署+人工后期优化”等方案,解决了军装制式、武器装备等专业元素准确化问题。其实践表明,军事新闻涵盖高度专业化的术语体系、严格的法规框架与复杂的战略逻辑,其内容生产与传播需严守专业性、准确性与严肃性的核心准则。AI技术赋能军事新闻传播,必须强化场景化应用实践,这是推动 AI 技术适配军事领域特殊需求、完成从通用技术到专业工具迭代的必然路径,更是恪守新闻传播本质属性、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军事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与导向性的内在要求。
凸显应用针对性。精准即明确的针对性,是作战的制胜点,也是传播的穿透点。AI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同样需要构建针对性体系,从生产导向与受众导向两大核心维度展开设计,确保技术应用与军事新闻的传播特性、需求场景深度适配。从生产视野出发,需基于不同军事节目的定位差异与内容属性,明确AI技术的个性化应用需求。例如,央视国防军事频道 “防务新观察” 栏目以军事事件的战略解读为核心,需依托具备深度分析能力的智能工具,辅助挖掘事件背后的战略逻辑、国防政策关联等专业内容,提升解读的深度与权威性;“军迷行天下”栏目侧重激发军迷兴趣,需引入能精准捕捉受众偏好的智能互动工具与个性化推荐系统,如根据用户浏览轨迹推送军迷关注的装备解析、军营探访等内容,增强受众黏性。从受众视角出发,需结合不同传播平台的特性与用户需求差异,锚定AI技术的应用重点,如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AI 助力生成简洁明了且富有吸引力的短消息和话题标签,吸引用户参与讨论;在专业军事网站上,AI 辅助制作包含大量数据图表、详细战例分析的长文报道,满足专业读者的需求,增强军事新闻传播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注重应用安全性。军事领域涉及国家国防安全、军事战略等,不少信息和数据具有敏感性和保密性,这就决定了AI 技术应用必须以国家安全为前提,全流程接受保密和安全验证。例如,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在对联演联训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报道中,在新闻素材采集阶段,即通过权限分级设置避免未公开信息的违规抓取;在内容生成环节,嵌入涉密元素过滤算法,防止武器装备细节、军事部署相关内容的不当呈现等,确保技术赋能不触碰保密和安全红线。这启示我们,AI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从技术接入环节的数据源审核,到内容生产中的军事信息敏感术语识别、涉密场景规避等,再到成品传播前的安全合规校验,每一步均需建立明确的保密标准与安全管控机制。要加强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AI应用安全的重视程度;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环节的安全规范;要加强技术防护措施,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三、AI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的关节点
AI 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本质上是技术赋能与军事特性的深度耦合。通过内容生产的专业化、传播策略的精准化、品牌形象的智能化,提升军事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紧盯备战打仗,服务内容创新。无论传播技术如何革新、呈现形式怎样变化,内容质量始终是吸引受众、实现传播目标的根本,AI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要紧盯备战打仗核心目标展开。近年来,军队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2025年8月央视推出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专题节目《山河铭记》,创新运用AI技术修复珍贵历史影像,生动还原重要战役战斗、根据地生活等历史场景,有效增强了专题片的思想性、感染力和冲击力。这启示我们,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赋能内容。军事新闻要借助 AI 技术对经典战史、重大战役进行多维度还原,为备战打仗提供历史镜鉴,这种还原并非简单复刻,而是通过 AI 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揭示战争规律与战术逻辑,帮助官兵从历史中汲取实战智慧,强化对现代战争复杂性的认知,为当前战术训练与战略规划提供参考;要依托 AI 技术打破信息壁垒,为军队提供全方位、实时化的国际军情视野,帮助官兵及时掌握全球军事变革趋势,理解潜在威胁与战略机遇,提升战略研判的前瞻性与精准性;要通过 AI 技术模拟未来战争场景与作战样式,启发官兵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思考,为战术创新、装备研发提供舆论引导与思路参考,推动备战打仗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优化传播流程,实现价值重构。实践证明,对军事新闻传播全流程进行智能化再造,是AI技术助力传播质效提升的核心关键。以央视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为例,在拍摄军事演习、跨区域机动训练等场景时,栏目团队采用搭载AI算法的无人机与多类型拍摄设备构建协同拍摄体系,确保最终呈现素材的连贯性与完整性,相较传统人工协调拍摄模式,不仅大幅缩短了现场拍摄时长,还降低了后期素材修复的人力成本,直观体现了流程智能化对效率的提升作用。这一案例的价值进一步延伸至传播全链条:选题策划阶段,AI可以快速收集整合与专题相关的资料,为采编团队提供体系化的背景资料与差异化的采访方向;在编辑环节,通过AI深度学习算法,可实现素材的自动化处理与精准剪辑;后期传播中,则利用AI对用户数据的深度分析,构建用户画像,精准定位受众需求,实现新闻内容的精准推送。
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影响力。AI 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从内容创作、传播渠道到用户互动等多维度发力,为军事新闻品牌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推出的数字记者穆兰为例,其在多场景下的应用实践,成为AI 赋能军事新闻品牌建设的典型样本:在全国两会期间进行微访谈,展现了军队媒体的权威性与时效性;在香山论坛进行中英双语主持,在特别节目中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互动,丰富了军事新闻内容;通过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以及在多样场景下的积极互动,强化了品牌认同。这些举措共同塑造了品牌形象,增强了影响力。实践表明,媒体竞争中,军事新闻媒体需以AI为核心支撑打造优质品牌。要依托AI制作军事领域知识图谱,提升数据校验能力,确保装备解析、政策解读等内容专业真实,同时实时抓取前沿动态,高效传递权威信息,夯实品牌权威;要通过用户画像与算法推荐,为不同受众推送差异化内容,增强品牌黏性;要借助多模态生成技术,以虚拟人直播、VR场景还原等创新形式,拓宽传播场景、拓展品牌边界;要通过敏感信息识别、舆情实时监测,防控涉密与导向风险,及时应对负面信息,保障公信力,维护品牌声誉。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张和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