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张和芸 

文字编辑    杨庆民 赵静轩

文字编辑兼责任校对    唐晓诗 

美术编辑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本期值班    张和芸 


本刊顾问

丁 子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陈飞虎 赵贵存

方青云 肖一沙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8587892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钧”声激荡:做强网上主流舆论筑牢网络思想阵地——从钧正平工作室“钧评”栏目传播谈军事评论创新

作者:刘金晶

摘 要:网络评论作为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凝聚共识、引导舆论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基于“钧评”栏目的实践经验,探讨网络评论提升传播质效的有效路径与方法,以期为军队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网络评论;舆论引导;传播质效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交锋的前沿阵地,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20年,顺应网络舆论发展大势,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钧正平工作室微博开通,“钧评”栏目同步上线。该栏目以“微评”为鲜明特色,聚焦军队建设发展,点评国际国内大事,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在多起重大涉军舆情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维护了军队的良好形象。目前,该栏目全网总阅读量超25亿,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舆论引导栏目。本文基于“钧评”栏目的传播实践,探讨提升网络评论传播质效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军队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军队主流媒体加强网络评论栏目建设的重要性

评论是引领舆论导向的“发声筒”,也是媒体自身立得住、传得开的“压舱石”。在时代浪潮奔涌、强军征程推进、媒体格局重塑的多重背景下,军队主流媒体加强网络评论栏目建设尤为重要。

(一)响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评论被称为新闻“匕首”,彰显着媒体的立场和态度,及时有力的评论是舆论引导的有效利器。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进,舆论生态深刻变革,人民军队时常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及不良分子抹黑攻击的重点目标。军队主流媒体须挺膺担当、主动作为。以“钧评”栏目为例,2021年10月6日,针对网络大V罗昌平污蔑“冰雕连”的恶劣行径,该栏目第一时间发布《辱骂“冰雕连”,良心何在!》。该评论虽仅228字,却立场鲜明地批驳了错误言论、捍卫了主流价值,迅速登上多个平台热搜,彰显了军队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由此可见,面对复杂严峻的舆论环境,军队主流媒体必须敏锐洞察变局、科学应对变局,将网络评论这一舆论利器锻造得更加锋利。具体而言,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站稳立场、守好阵地;须时刻保持对舆论场的高度敏感,确保在关键时刻亮出立场,有效维护军队形象、捍卫意识形态安全;须持续生产契合时代脉搏、直击受众关切的优质内容,不断巩固壮大主流价值思想高地。

(二)服务军队建设的需要

强军事业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凝聚和思想引领。军队主流媒体加强网络评论建设,对于推动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钧评”栏目自创建以来,深耕强军思想阐释,及时宣传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与官兵先进事迹,弘扬主旋律,为强军实践凝聚了广泛共识。如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该栏目推出《那年太行山上吹响的抗战号角,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等系列“抗战微评”,起到良好传播效果。实践证明,军队主流媒体网络评论是传播强军思想、激发官兵士气、塑造军队形象、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军事评论要发挥好作用,紧跟强国强军进程,精准传递好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声音;要用心用情宣传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成就新变化;要讲好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故事,激发全社会支持强军事业的热情,使评论成为凝聚军心民心、鼓舞斗志的纽带。

(三)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评论是媒体思想深度和锐度的集中体现,优质的网络评论能让军队主流媒体在信息海洋中凸显独特价值,吸引更多受众关注。近年来,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打造新媒体评论栏目,如《人民日报》开设栏目“人民微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设“主播说联播”等。“钧评”栏目凭借一系列有立场、有温度、有力量的评论,逐渐形成鲜明的品牌效应。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当下,军队主流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加强网络评论建设、深耕新媒体观点性栏目,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用户黏性的有效路径。这就要求军队主流媒体主动聚焦热点舆情,强化议题设置能力,通过有深度的评论在舆论场中掌握主动权,提升话语权;要深谙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逻辑,既坚守军队媒体的政治属性和价值立场,又灵活运用融合传播的技术手段,让优质评论内容触达更广泛人群。

二、军队主流媒体网络评论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全媒体时代,社交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场域,对评论的传播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军队主流媒体网络评论需适应传播规律,方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生态中占据舆论引导制高点。

(一)新闻性呈现主流观点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即时性凸显,新闻时效性对评论至关重要。“钧评”栏目凭借对热点的敏锐捕捉和对时效的追求,以“短、平、快”的优势抢占舆论引导的“第一落点”。2024年某网红博主擅闯军事禁区并分享所谓“攻略”,“钧评”栏目第一时间发布《“军事重地,禁止进入”并非儿戏!》,提醒公众切勿盲目跟风,自觉遵守军事禁区规定,共同筑牢国家安全基石。该评论被各大军地媒体广泛转发,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多个平台热搜,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这启示我们,提高军队主流媒体网络评论质效,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涉军舆情事件发生后,能够以最快速度推出导向明确的产品,牢牢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要强化策划意识,以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持续输出优质评论内容;要坚持效果导向,密切关注广大官兵和社会公众高度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迅速作出精准解读与有效疏导,使评论观点更具指导性和说服力。

(二)碎片化呈现权威声音

权威性是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即便是在以情绪传播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主流媒体的发声仍是引导舆论走向、占据传播主动权的关键。2024年9月,针对网上个别账号恶意编造“中印边境发生冲突”等涉军谣言博取流量,“钧评”栏目迅即反应,推出评论《编造这种涉军谣言,无底线!必严惩!》。该文明确指出,网民关心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热情不能被这种流量“流氓”所伤害,并严正申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制造散布谣言者,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内容良莠不齐的背景下,受众面临极大的信息甄别困境,更需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准确、有力的声音。具体到军队主流媒体的评论工作,应敏锐捕捉社会情绪,及时发布权威声音,有效填补信息真空;要敢于亮剑,对于网络上攻击诋毁我军形象、消解主流价值的负面言论、错误思潮以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谣言,针锋相对地进行专业批驳和有力回击;要着眼全局,不断提升对重大涉军舆情的精准把握与引导能力,适时发出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时代强音。

(三)亲和化呈现引导方向

网络平台的传播生态具有鲜明的情绪化、个性化特征,生硬的“说教式”评论极易引发受众反感。军队主流媒体的网络评论要实现有效引导,必须打破“居高临下”的话语姿态,以亲和化的年轻态表达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钧评”栏目文风追求简洁生动,善用网民熟悉的流行语汇。如2025年6月,针对湖南濂溪书院错别字许愿牌事件,“钧评”栏目发布《“国房科季”?这不是错别字,这是一个7岁孩童的炽热梦想》一文。文中写道:“字虽有误,但梦想的轮廓却无比清晰、炽热……少年的梦,是国家未来的光。”该文一经发布便引发广大网民强烈共鸣。这一案例有力证明,摒弃程式化的官方用语和沉闷说教风格是赢得受众认同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军队主流媒体网络评论可从三个维度优化表达:以“小切口”解读“大主题”,把大道理讲活、把深道理讲浅,让宏大叙事落地生根;以“情感共鸣”替代“单向灌输”,将“讲道理”转化为“谈感受”的表达逻辑,少说空话套话,多说饱含真情实感、接地气、具有真知灼见的话;借“流行语态”对接“受众语境”,善于捕捉并创造性地运用网民熟悉的文化符号、网络热梗、流行句式,实现严肃观点与潮流表达的有机融合,让军队声音真正走进受众内心。

三、提高军队主流媒体网络评论传播质效的着力点

创新是新闻舆论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军队主流媒体网络评论在复杂网络舆论场中占据主动、发挥实效,要做到“三个创新”。

(一)内容创新:提升评论吸引力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网络舆论场中,内容创新永远是军事网络评论的生命力所在。“钧评”栏目针对特定现象或问题,常提出富有见地的新思路、新观点,有效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2024年中国航展公众开放日期间,“钧评”栏目敏锐捕捉到观展保密这一潜在风险点,推出《参观航展,享受精彩的同时不要让“好奇心”过了线!》。该文跳出了常规的成就展示视角,转而聚焦风险提醒,充分彰显了媒体的责任担当,精准切中公众对国家安全关切的共鸣点,显著提升了评论的穿透力与社会影响力。在信息传播高度同质化的当下,唯有持续深化内容创新,方能助力评论产品突出重围、强化引导效能。对军队主流媒体网络评论而言,要锻造思想锐度,勇于打破思维惯性与话语窠臼,凭借对涉军事件的敏锐洞察与深度思考,产出具有真知灼见、富有思想锋芒的评论产品;要挖掘深度内涵,探究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让评论更具思想厚度;要拓展多元视角,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撰写评论或提供见解,积极引入前沿军事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启迪。

(二)呈现创新:增强评论感染力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圈层化趋势。评论若拘泥于单一形态,很难适应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偏好,因此亟需构建“文字+”的融合传播模式,以呈现形态的多样性拓展受众覆盖面,增强内容的感染力。“钧评”栏目在实践中注重呈现形式创新。在重大纪念日打造主题海报,以强有力的视觉符号传递信息,激发情感共鸣;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创作讽刺漫画,用具象化手绘解构谬误,实现精准打击;面对突发社会热点,快速推出短视频快评,以精炼语言与动态画面高效传递核心立场。此外,打造“钧钧”“苹苹”品牌卡通形象,构建亲切可感的人设,拉近与年轻受众的心理距离。这启示我们,军队主流媒体的网络评论需强化融合思维,根据信息特性灵活适配海报、漫画、短视频等多元形态,让评论更易被受众接受和喜爱;要构建跨平台传播矩阵,围绕核心议题开展一体化策划,打通立体传播链条,扩大评论的传播范围;要借助技术赋能,积极运用AI生成等手段,高效制作符合网络特性的轻量化、动态化、强交互性融合产品,从而实现传播效能的最大化。

(三)互动创新:提高受众参与度

新媒体传播的价值在于交互性。“钧评”栏目尤为重视“评论区”这一互动场域,经常在评论内容中设置共鸣互动议题,激发受众表达欲。2025年8月,针对微博评论区有网民留言,指出个别景区有人身着红军军装,招引游客合影并强行索要拍照费用。“钧评”栏目发布评论《着红军服当“拍照刺客”,透支的是历史崇高和民族情感》,剖析此类行为的恶劣影响,得到广大网民的高度认同。全媒体时代,军队主流媒体要紧贴受众关注,提升涉军舆情引导能力,建立常态化互动体系。具体而言,要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在评论内容中嵌入讨论话题,鼓励受众留言并及时回应,增强其参与感与归属感;要聚焦热点,针对评论区官兵与网民关注的话题,联动军事专家等深入解读,消解认知误区;要多策划线上活动,如军事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激发受众对军事话题的持续热情,挖掘优质内容、丰富评论生态、拓宽评论来源。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舆情信息部)

责任编辑:赵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