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红星永耀

文 | 芦国华

暮春时节,安徽省望江县长江边,温润的南风裹挟着细丝般的春雨,吹拂着江岸绵延不绝的油菜花地。90岁高龄的董玉发老人蹒跚而至,默默打开油纸包,摆上水果、点心。他久久凝视着江面,追思着已经离开他整整74年的队友们。“马叔、丁大爷……为新中国抛洒热血的回民村英雄们,你们都留在江里了,我还活着。”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在长江沿线全线发动渡江战役。安庆市境内长江岸线是渡江战役的重要战场,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就是其中之一。

“解放军来了,我们吃上饱饭了,谁对老百姓真好,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董玉发老人感慨道,解放军渡江需要船工,村民们就积极响应,纷纷报名支援;解放军渡江需要船只,村民们就主动把藏在芦苇丛里的船只划出来,抢修破船、赶制新船送给解放军。

“人在船在!”“誓把解放大军送过江!”4月20日晚,夜色笼罩江面。船工们集结在望江县长江北岸一线,心绷得紧紧的,用粗糙的黑泥碗喝了“齐心酒”。“大家情绪高亢,都憋足了劲。”董玉发回忆说。

4月21日,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空中浓云密布,江上雾气腾腾,解放军战士和船工们以堤埂、麦田作掩护,大战一触即发。下午,渡江命令突然传来!江面上顿时炮声大作波涛翻滚。“嗒嘀嗒、哒哒哒、哒……”伴随着冲锋号声响起,渡江战船破江而出,迎风斩浪,向南岸驶去。每船6人,1名船工担任舵手,5名解放军,其中1人为机枪手,4人划船。时年16岁的董玉发登上了最危险也是任务最艰巨的第一班渡江战船,担任舵手。

“船队驶过江心不久,敌人向我们开火了。”穿梭的子弹带着火花掠空飞舞,一颗颗炮弹爆炸后掀起冲天水柱,战士们的衣服被溅起的江水打得湿透,中弹的船只在狂涛中摇摆。

董玉发奋力摇橹,在离岸还有二三十米时,一块弹片擦破了他的头部,鲜血流得满脸都是,可他不管不顾,冒着炮火把解放军战士安全送上了岸。上岸时,血已经浸湿了他胸前的衣衫。“这个疤现在还在,子弹卡在了骨头里,差一点点就打进脑子了,这里是一个洞。”董玉发老人说,当时不知道疼,抱着死的决心,只知道拼命往前划,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解放军送到岸上,去解救更多受苦受难的同胞。

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大会,授予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每位渡江船工一个“光荣证”。解放后,董玉发先后担任望江县民兵排长、营长。如今,作为当地唯一健在的“渡江船工”,董玉发仍常年义务为游客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往事。

江水奔流不息,长歌浩荡不止。渡江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些为新中国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被人民世代传颂,那段为亿万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被国家永远彪炳……在新中国成立74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向英雄致敬、为祖国祝福!

红色江山,红星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