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打通涉军维权“最后一公里”

文 | 张 沂 张 明 本刊特约通讯员 朱 峰

进一步规范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申请程序”、“优先解答、优先受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申请”、“对伤病残等特殊困难军人军属开展预约上门服务”……日前,江苏省句容市人武部联合该市司法局正式挂牌成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同步实施了一系列涉军维权跟进服务保障举措。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军地着眼依法解决军人军属后顾之忧、聚力服务驻军部队建设发展,在所辖各县(市、区)建立起由人武部联动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的“1+N”涉军维权司法保障机制,同时在各驻军单位设立涉军维权服务联系点,打通了涉军维权“最后一公里”,形成了逐级逐层连通、完整闭环的司法拥军模式,涉军案件全部实现跟进式、快捷化审理。目前,在镇江市凡是涉及军人军属权益的案件和纠纷,都“一路绿灯”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去年底,丹阳籍陆军某部战士李晨扬向丹阳市人武部发来了“求援信”,信中反映他的父亲在当地一建筑工地务工,眼看临近年关却迟迟领不到工资。丹阳市人武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市司法局、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有关单位取得联系,经协调派出法律援助人员找到建筑工地负责人反复沟通,终于赶在春节之前将拖欠已久的工资交到李晨扬父亲手上。

“为国守一方者,不可使其有后顾之忧。”近年来,镇江市军地全面落实涉军维权相关法律法规,把涉军维权作为双拥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议程、年度工作计划和社会综合治理考评。在工作中,他们依托涉军维权服务站、乡镇(街道)司法所、“老兵调解室”积极开展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涉军法律援助事项,对重大涉军矛盾纠纷案件逐一跟踪回访。他们连续20年开展“法律拥军”系列活动,组织律师、高校法学教师等深入部队“送法进军营”,积极引导军人军属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维权。

前不久,镇江籍退役军人冯祥在市内一工地正常施工过程中,被楼上掉落的钢管砸中致背部受伤。住院治疗期间,冯祥家属与工地负责人就工伤赔偿问题多次交涉协商无果。无奈之下,冯祥向属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申请援助。随即,街道武装部将冯祥相关情况上报,该区人武部涉军维权服务中心会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街道武装部和司法所等单位进行联动处置:一方面由“老兵调解室”对双方矛盾纠纷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明晰冯祥的维权诉求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派出法律顾问与涉事双方展开协商调解,耐心向施工承包方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讲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赔偿办法,积极引导双方通过协商处置纠纷。经过多次沟通调解,冯祥最终拿到了赔偿款。

去年以来,镇江市坚持一边抓涉军维权事项解决,一边着力加强涉军维权调解员队伍建设,先后选聘163名退役军人、军属担任调解员,其中专职调解员87人、兼职调解员76人,仅今年上半年就调解涉军纠纷30余件(次),调解成功率达98%,有效化解了矛盾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镇江市京口区军地联合开展“送法律、送政策、送健康”进军营活动。(摄影/王卫成)

句容市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为来访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摄影/叶欣欣)

镇江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为老干部老阿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摄影/王  冰)

句容市人武部组织普法宣传活动。(摄影/叶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