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家国,久存心间的情怀

文 | 张 军

换岗!齐步走……”前不久,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组织多场次“换岗操演”,整齐划一的队列动作,庄重严肃的“提枪”、“持枪”表演,引来围观游客阵阵掌声。该馆负责人介绍,这都是昆明警备区帮助培训指导的结果。

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育必须跟着变。近年来,随着昆明市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像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等红色场所在成为当地旅游地标景点的同时,也为全民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不小的“流量”。昆明市军地以需求为牵引,探索利用科技文创、文艺作品、特色活动等创新手段,在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服务中持续提升国防教育质效。

“姐姐,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呀?”在寻甸县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内,一个年龄约五六岁的女孩向身边手持VR一体机的讲解员问道。当她戴上这套设备后,不禁惊呼起来:“哇,这里有黄色的墙,这是红军穿的草鞋……”

“VR一体机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该馆馆长马继功说,以前他们一直想要打破人们对红色教育略有枯燥的刻板印象,前年在军地投入专项资金重新装修后,馆内的软硬件设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展陈运用连环画、沙画、三折幕等12种形式生动展现出红军长征途经昆明的红色故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以现代科技助力红色教育,创造更多的交互体验机会,激发年轻人对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的兴趣,在昆明当地成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新变化。

“我们与地方联合协作,耗时5个多月沿着红军长征途经昆明路线开展寻访调研活动,将搜集整理的大量史料汇编成《红色记忆——红军长征过昆明》红色故事集,持续为当地众多红色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丰厚的宣教资源。”该警备区领导介绍道。

针对群众喜欢故事化的传播特点,昆明市军地大力推进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派专人挖掘筛选上百个经典红色故事,组织创作出红色历史儿童剧《红旗飘飘》、舞台剧《赤血英侣》等一大批文艺精品。其中,禄劝县人武部组织创作的《金沙夜渡》情景剧,深情展现了当年红军将士在37名船工的帮助下,仅靠6条木船,从皎平渡口顺利渡过金沙江天险的故事。在观演中,游客换上专门准备的服装,成为剧中角色;与演员近距离接触,甚至直接搭戏,参与表演。“游客也是剧中人,每个人都能融入情境,聆听那时的感人故事。”该剧导演介绍道。

“参与演出的过程,就是传承红色精神的过程。”官渡区人武部职工程振津是该警备区精心挑选的红色文艺展演队成员,在经过区文化馆专业教师培训后,他已经多次参与演出。“我们通过滇剧、花灯小戏、情景剧、小品、歌舞等艺术形式在街道、社区巡回演出,大力宣扬红色文化、培植国防情怀。”程振津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今年国庆假期,40多位孩子和家长从昆明市区乘车前往寻甸县参加“小记者重走红军路”体验活动,一路上,巴士车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歌声。品尝“红军饭”、参观纪念馆、参加知识问答、领取纪念奖状合影留念……一系列特色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了爱国主义种子。

“多亏了昆明警备区的帮助,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农产品变成了游客喜欢的土特产。大家收入多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更强了。”寻甸县丹桂村党总支书记杨廷敏兴奋地说道。与寻甸县一样,嵩明县打造了集“红色教育、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农家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田园游;禄劝县整合了近3公里的“红军长征小道”沿线红色景点,今年“五一”假期每天约有3000人次游客来此“打卡”。

“通过不断摸索创新教育方法手段,持续助力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将昆明市建成集研、学、游为一体的红色旅游胜地,从而打造出更多具有全民国防教育特色的品牌。”昆明警备区领导满怀欣喜地介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红色春城”的名片越发亮丽、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氛围也愈加浓厚。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昆明市盘龙小学学生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接受国防教育。

昆明市军地组织红色文艺作品展演。

昆明市军地组织红色文艺作品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