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玉兰花”的芬芳

文 | 李晓

2023年2月的一天,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长江边,95岁高龄的袁和菊老人在“儿媳”袁玉兰的搀扶下来到江边散步。清风拂面,江水湛蓝,她们将目光深情地投向远方,共同追思着一位英雄,一位已经离开她们44年的亲人。

“呜呜呜……”伴随着清亮的汽笛声,时间回溯到1975年。同样是在这江边,载着入伍新兵的一艘客轮即将远航,20岁的新兵张宜华同扎着长辫子的恋人袁玉兰在码头挥手告别,“玉兰,等我复员咱们就结婚,帮我照顾好我妈妈!”

张宜华的母亲袁和菊30岁时便失去了丈夫,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如今张宜华入伍,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个人操持,懂事的袁玉兰为了让张宜华安心在部队工作,经常步行10多公里到准婆婆袁和菊家里张罗家务和农活。

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1979年2月的一天,噩耗传来,年仅24岁的张宜华在一场战斗中壮烈牺牲。51岁的袁和菊几近崩溃,常常抱着儿子的遗像以泪洗面,身体日渐消瘦。看到这一切,袁玉兰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搬到张宜华家,代他尽孝。那天,她在门前高声喊:“妈,我现在就搬来和您一起住!”

此后,袁玉兰像亲生女儿般一心一意地照顾袁和菊,她时常安慰袁和菊说:“妈妈,宜华是为国牺牲的,他是英雄,他走了,我就是您的儿媳,是您的女儿!”

冬去春来,袁玉兰已年近30岁,依旧没有成婚,在“妈妈”的反复劝说下,袁玉兰和搬运工彭国政开始交往,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只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把袁和菊老人接到家里赡养。彭国政被袁玉兰的重情重义深深感动,坚定地说:“行,我力气大,能养活你们!”

就这样,彭国政和袁玉兰夫妇共同为袁和菊重新筑起了温暖有爱的家。老人听力日渐下降,袁玉兰就给她配上助听器;老人喜欢吃糯米类食物,醪糟阴米、红糖阴米、糯米汤圆、糯米饭……袁玉兰就变着花样做;为了给老人增加营养,从鸡窝里掏出来还是热乎乎的鸡蛋,总是最先煮熟盛到老人的碗里;冬天天冷,袁玉兰和丈夫轮流给老人打热水洗脚,她还特意给老人准备了两个热水袋,一个白天暖手,一个晚上暖脚。

在袁玉兰和丈夫悉心照料和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中,袁和菊内心的伤痛慢慢愈合。偶尔看到袁和菊望着儿子的照片喃喃自语、暗自伤神,已为人母的袁玉兰对老人几十年来朝思暮想的牵挂感触更深了,她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老人圆这个梦。

2019年12月16日,在重庆市万州区有关部门和张宜华生前战友的帮助下,带着袁和菊老人沉甸甸的心愿,袁玉兰来到了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烈士陵园。

张宜华长眠处,林木苍郁,红色的五角星熠熠生辉。袁玉兰双手抚摸着墓碑,饱含泪水深情地说:“宜华,我做到了,你为国捐躯,我帮你照顾好了妈妈!”

四十载春秋更迭,她用瘦弱的双肩,担起了英雄的遗愿,温暖孤老的暮年。2020年1月,袁玉兰获得“201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荣誉称号,这是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与默默坚守的最大褒奖,她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为之震撼、为之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