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防雹兵”的坚守

文 | 余洪静 张 波

“70505呼叫!”“70505,请讲!”“我站西南方位天气恶劣,请求作业!”

5月的贵州省金沙县,天气开始变化无常,眼看大片乌云快速聚集,识雹经验丰富的太平乡防雹炮站班长赵安源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向县气象局指挥中心汇报雹情。

“快压弹,雹子要来了!”班长赵安源及4名队员,迅速分工协作,拆箱、取弹、装夹、瞄准……10分钟的时间防雹弹装填准备已然就绪,炮台上的赵安源表情严肃,双手飞快地转动轮盘,眼睛紧盯空中黑压压的云层,只等命令下达。

地处乌蒙山脉的金沙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但同时又是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常年威胁当地农业生产。1988年3月,经该县人武部的筹划、组织、协调,金沙县组建了民兵防空分队,利用高射炮发射防雹弹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随着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对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的逐年提升,民兵防空分队实力日益壮大,如今已拥有11个标准化防雹炮站,队员数由最初的3人增至60人次,其中,退役军人占半数以上。

“70505,空域已批复,时间2分钟,开始作业!”随着班长赵安源一声令下,一枚防雹弹凌空而起,直冲云层深处,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山谷。连续几十发防雹弹发射后,黑压压的乌云逐渐消散,空中飘起了零星小雨,天色由暗转亮,又一场冰雹化解了。

时间早已过了饭点,趁着作业间隙,班长赵安源赶紧张罗着做饭。在每年3月至9月的防雹重点期,防雹炮站全体队员必须坚持24小时值守,吃住都在这里。由于雹情瞬息万变,简单易做的煮面条就成了他们日常伙食的首选。

“今天有辣椒油啊,啧啧!”热气腾腾的面条,搭几片蔬菜,滴上红红的辣椒油,就是队员们的美味。说起班长赵安源,今年49岁,1993年入伍,曾在驻四川省某高炮团当炮兵,1997年退役后返乡再当“炮手”,这么一干就是20多年。

“辣子是我家女的(妻子)托人捎来的。”提起妻子申均秀,赵安源感觉这辈子最亏欠的人就是她。每年他在防雹炮站值守期间,家里农活和老人赡养都是妻子一个人在操持。因为自己农忙时不能回家,经常是别人家的庄稼都种下去了自家的还没种,别人家的庄稼都收完了,自家的还在地里……

“咱选择当民兵,就得坚持给大家伙把事情干好,别让冰雹把乡亲们的烟叶、茶叶给打了,守在这儿就是我的责任!”

赵安源只是金沙县防空民兵的一个缩影。近10年来,金沙县民兵防空分队累计开展防雹增雨作业313站次,发射防雹弹和增雨弹1.2万余发,保护面积9255平方公里,被当地百姓称为庄稼的“守护神”。此外,他们还积极参加当地森林防火、防震救灾、抗旱救灾、疫情防控、助农帮扶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民兵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