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北极兵”的青春

文 | 彭福泉

“脚踏金鸡之冠,身居天鹅之首,在祖国万里的边防线上,有一颗闪亮的星……”站在祖国地图前,目光凝视着“鸡冠”处,耳畔不禁回响起那首《北极哨兵之歌》,曾经戍守北疆漠河的青春印记也逐渐清晰起来。

2000年7月,我从南京某军校毕业,背着大包小裹,坐了两天三宿的绿皮火车,来到了黑龙江省漠河市某边防连。作为一名边防战士,我人生中长达17年的戍边生涯就此开启……

这里的驻地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不说,还没通电,也没有电话信号。冬季长达8个月,历史最低气温达零下50多摄氏度,清晨空中飘的不是雪片,而是冰粒,随风打在脸上,犹如针扎,干冷的空气让初来乍到的我干咳不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连队官兵在封冻的界江上巡逻,冻伤手、脚、脸是常有的事,但无一人叫苦。

在紧张充实的戍边生活中,我深深体悟着一茬接一茬边防官兵用忠诚和热血铸就的“身处极地、挑战极寒、追求极致、打造极品”的“北极哨兵”优良传统。2017年,因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我从北疆漠河来到油城大庆,担任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武部副部长,主要从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工作。大庆市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然而局地极端天气的频发时常威胁着秋粮的收割、影响种植户的收益和人民群众用粮安全。

“现在就要抓紧抢收,把损失降到最低!”2021年11月8日开始,一场破大庆气象历史纪录、为1957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强降雪袭击大庆市区,周边农户秋收严重受阻。10日上午,萨尔图区人武部接到上级指示后,第一时间组织民兵应急连78人,火速奔赴灾情较重的春雷、万事顺农场展开救灾工作。

我们赶到现场,目及之处,玉米杆大片倒伏,地里雪化水、水结冰,收割机开不进去,围观农户焦急万分,一位年近8旬的老大爷坐在地头抽泣,“老伴儿走得早,孩子在南方打工,我家3垧多地苞米眼瞅着要泡烂在地里了……”

“请乡亲们放心!有我们人武部在、有民兵在,一穗一粒都要归仓!”因为收割机无法作业,我们只能手掰肩扛,脸冻得煞白,手擦出一道道血棱。长时间在地里作业,许多同志的鞋和裤腿都冻成了冰坨。大家不言苦、不喊累,4天抢收玉米共计60余吨,最大限度减少了农户损失。“武装部的同志们好样的,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太感谢了!”老大爷激动地说。

农户们脸上洋溢起笑容,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夕阳西斜,余晖倾洒,遍野的白雪折射着夕阳的光辉,这像极了曾经我在北疆漠河戍边巡逻常常看到的景象……曾经作为一名边防军人,担负的是保卫国家边境、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如今作为一名国动人,担负着国防动员的如山使命、承载着开新图强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