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青春在这里飞扬

文 | 本刊记者 王飞 特约通讯员 董明

编者按: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后备兵员、实现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的重要途径。举办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旨在通过学军事理论与练军事技能相结合、实地见学与训练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掌握军事知识、传承军队优良传统,全面激发学生献身国防、报效国家的热情,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2014年开始举办,自2017年起每年依托一个军兵种、聚焦一个主题举办,起到了鲜明的示范引领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政治、国防和社会效益。

青春在这里飞扬

—— 第八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侧记

文︳本刊记者 王飞 特约通讯员 董明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雁栖湖畔,青春飞扬。

7月28日至8月10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76名学生代表,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由大江南北齐聚位于京郊雁栖湖畔的航天工程大学,参加由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主办,战略支援部队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

本届军事训练营以“筑梦航天·点燃青春”为主题,既充分体现军味战味、又突出航天元素。在为期14天的“淬火”中,参训学生通过聆听讲座、现场观摩、技能训练、比武竞赛等活动,体验军营生活,增强国防意识,厚植家国情怀,放飞青春梦想。

参训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合影。(摄影/李金明)

训练营组织升国旗仪式。(摄影/刘   强)

红色印记映照青春

“向国旗——敬礼!”7月29日,迎着东方的晨曦,训练营全体师生参加升国旗仪式。

国旗下,来自新疆的张雅轩同学代表参训学生庄严承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习主席嘱托,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不止的坚定信念。”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仪式结束后,陕西科技大学参训学生张立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说:“每当参加升国旗仪式,我都会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在青春的赛道上努力奔跑、在强国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深化参训学生对党史军史的认识,厚植爱党爱国爱军情怀,训练营还组织了系列参观见学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训学生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这座庄严的殿堂,一张张生动的黑白照片、一件件沧桑的历史文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将可歌可泣的岁月重现于眼前,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开创辉煌的伟大历程。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与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珍惜学习机会、提高能力素质,争取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参训学生周旭琪说。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学生们驻足参观“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看到英雄的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续写新的时代篇章、焕发新的时代风采,他们的眼中写满了兴奋与自豪。

少年强,则国强。参训学生纷纷表示,将不断从党史军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以昂扬风貌传承革命精神,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强军事业不断奋斗!

8月4日,训练营组织参训学生攀登慕田峪长城。烈日当空、酷暑难耐,不一会儿,大家就已汗流浃背,但却没有一人掉队。

抵达终点,立于长城之巅,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参训学生满怀豪情地集体宣誓:“我(们?)是新时代青年,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砺军训之熔炉,铸忠诚之信仰,淬强壮之筋骨,凝无畏之雄心,誓为中华民族之脊梁,愿以吾辈青春展华夏荣光!”铿锵的誓言在群山中久久回荡。

绿色情怀闪亮青春

“嗒嘀嘀,嘀嗒……”7月29日清晨6时整,一阵激昂的起床号,划破了军事训练营的黎明。

这是学生们进入训练营的第一个早晨,有些同学对起床号还有些陌生,但他们的动作却一点也不拖沓。6时45分,记者走进学生宿舍,只见他们正在班长的指导下认真地叠着被子。

来自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的参训学生韩汝霖向记者介绍,新发的军被不仅蓬松而且有些褶皱,想叠得有模有样非常不易。虽然开始叠的时候感觉有些枯燥乏味,但后来看着整齐划一的“豆腐块”,他渐渐明白了班长说的那句话:“规范内务是为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过硬作风、增强纪律意识。”

“稍息!立正!跨立!”队列训练时间,嘹亮的口号声响彻航天工程大学训练场,伴随着班长的口令,参训学生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训练中。只见他们军姿挺拔、眼神坚定、动作整齐、呼号响亮,展现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刺杀训练是多数同学公认“最苦最难忘”的课目。来自天津的女学生李明哲对此感受深刻,她一边展示手上被钢枪磨出的茧子和水泡,一边说:“很多时候我也想过放弃或者偷懒,可看着身边人仍在不断坚持、班长对我们不断的鼓励和耐心的辅导,我还是在一声声‘杀’中,将汗水与满腔的热血用力向前刺去。”

“杀、杀、杀!”一声声整齐有力的呼号代表着参训学生的激情和斗志,他们紧握手中的钢枪渐渐地有了“兵样”。现场指导的训练营营长李劢感言,在革命战争年代“刺刀见红”是军人勇气和血性的见证,而在刺杀训练中,这些“00后”的学生们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的血性与胆气。

10余天的训练,让青年学生在练战术、过障碍、定向越野、识图用图和行军拉练中体验到了浓浓的军味。

参训学生周斌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人们常说,军队是磨炼一个人最好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来说,从小成长在舒适安逸的环境,参加训练营是再好不过的锻炼机会。”

“汗水浇灌了成长!”李劢说,通过10余天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斗酷暑的训练,学生们的军事素质进步明显。

8月9日,在战术考核中,参训学生们手握钢枪,如猛虎一般匍匐在低桩网下迅速前进,有的摔倒后又迅速站了起来,有的体力不支但都咬牙坚持……

看着这一幕,西藏代表队领队、山南军分区参谋任兵不禁感慨道:“这些学生都是好样的,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过硬作风和血性担当。”

参训学生进行射击训练。(摄影/高   樑)

参训学生在训练间隙开展文体活动。(摄影/凌立为)

蓝色梦想点燃青春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者。

8月1日,航天工程大学礼堂内气氛热烈。在参训学生的翘首以盼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走上讲台,为大家带来“奋斗成就梦想、拼搏时刻在线”的主题授课。他以自己通过不懈奋斗实现航天梦想的经历,激励参训学生在光荣与梦想的征程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开创美好未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我国打破技术封锁,实现科技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围绕“从北斗星定向到北斗卫星导航”主题为参训学生授课,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鼓励大家追求真理、航天报国。

“卫星动起来了!”8月5日,在航天工程大学某实验室内,教员借助“数字镜像”实验平台,让太空中的卫星同卫星模型做出同样动作,就读于郑州市第九中学海军航空班的学生崔子航看着这一幕激动地喊出了声来。

航天工程大学工作人员杨志强介绍,此次军事训练营坚持以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为主线,将航天元素贯穿到了教育训练中。

杨元喜院士、杨宏院士、王赤院士,一位位院士名家为参训学生拓宽眼界打开探索宇宙的大门;英雄航天员叶光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线英模代表和科技专家,带领参训学生领略载人航天精神的灿烂光芒;观摩体验航天测试发射专业技能训练和操作,学子们零距离领略中国航天的魅力,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在心中逐渐生根发芽。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参训学生纷纷表示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热爱航天事业、学习航天知识,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训练营还特别邀请“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孔令才为参训学生作专题授课。他以亲身经历向学生们生动阐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用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教育青年学子们要珍惜美好时光、不忘报国初心、不负青春年华。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听完授课,来自河南的参训学生张子涵深有感触地说,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让青春在筑梦航天的追求中实现最大价值。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14天的训练虽然短暂,但参训学生们感到收获满满、信心满满,立志要把训练营的好作风带回学校,带动身边同学一起树立强国强军的崇高理想,擦亮拼搏奋斗的人生底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书写绚丽篇章!

参训学生在训练期间合影留念。(摄影/明思成)

“英雄航天员”叶光富为参训学生授课。(摄影/王溶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