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向险而行铸大爱

文 | 本刊记者 刘国顺 贾二兵 杨继龙

一座小城,因为一位英雄而闻名;一位英雄,因为一座小城而不朽。

这座小城,名字叫舒兰市,位于吉林省的中北部。这位英雄,名字叫周昆训,生前为舒兰市人武部上校政治委员。

今年8月,舒兰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山洪,作为指挥员的周昆训,在率领民兵执行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英勇牺牲。

他用46岁的宝贵生命,践行了“吾将吾身献吾党”的庄严承诺,在白山松水间书写着大爱人生。

近日,记者走进舒兰市,走进这片周昆训烈士为之献身的热土,追寻这位抗洪勇士的壮美之举。

一马当先冲锋——

“越是艰难处,越是考验时”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8月1日起,舒兰市遭遇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降雨。

汛情就是命令。舒兰市人武部第一时间组织民兵备勤,及时协调军地将防汛物资、救灾设备送达一线,为执行抗洪抢险救灾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8月3日10时许,金马镇拉林河流域险情告急,出现20米决堤、多处管涌,上千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调整至一级。

接到指令后,周昆训和人武部部长潘卫辉迅即指挥调度民兵应急力量赶赴一线展开搜救和开挖溢洪道。

“杨指导员!你带领二排在这里装卸物资,由你全权负责,保持通讯畅通,遇有情况随时沟通。”

“一排长!带上你的人,拿好物资器材马上跟我上大坝,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和疏散受困群众。”

这一天,周昆训与潘卫辉分兵把口,顶着狂风暴雨,指挥民兵装卸防汛物资25吨,在齐腰深的泥水中封堵决口30余延长米,紧急抢修险工险段130延长米,配合当地政府转移疏散群众2000余人。

看到大多数群众已经转移到安全地带,周昆训稍微松了口气,决定留下熟悉情况的同志继续值守疏散群众,其余人员撤回市区集结地域待命。

劳累一天的周昆训返回民兵备勤点不久,23时许又接到前方消息,霍伦河、珠琦河超出警戒水位,即将迎来新的洪峰。于是,他放下端起的盒饭,迅即登上指挥车,与副部长贺庆分头带领民兵前往新的任务区。

临走时,周昆训还检查了一下贺庆穿的救生衣,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先摸清情况,不要冒进。”

路上,周昆训与贺庆通电话,还在叮嘱贺庆要熟悉好路况,遇有紧急情况务必果断处置。

4日凌晨1时50分许,贺庆带民兵分队因道路毁损无法到达指定任务地点,周昆训指示他先把人员车辆停靠在安全地域,并立即向军分区报告,等待上级指示。

没想到此次通话之后,周昆训的电话再也无法接通。

此刻,周昆训乘坐的指挥车突遇洪流,导致车辆失控、漂移、侧旋坠入水中。危急时刻,周昆训果断指挥驾驶员丁文龙弃车避险。

“我们的车刚开到七里乡庆安屯,突然感觉洪水像一堵黑墙从侧面盖过来,把整个车子推了出去,我当时都懵了!”回忆当时的场景,丁文龙仍心有余悸。

紧急时刻,前排车窗打开了一个小口,右后车窗也打开了一半,刚好够一个人爬出去。

“我会游泳,不要管我!”、“赶紧脱掉上衣,减轻负担,往边上游!”生死关头,坐在后排的周昆训一把拉住丁文龙,使劲将他推出车窗。

周昆训和丁文龙协力爬出车窗的一刹那,洪水便淹过车顶。丁文龙正想去拉周昆训,一个波浪打来,两人便被冲散了。

浊浪洪流中,一沉一浮的丁文龙抓住了一棵柳树……最终幸运获救,而周昆训却再也没能回来。

46岁的生命,在这一刻化作了永恒!

英雄的壮举只是一瞬,凝聚着却是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整理烈士遗物时,工作人员发现周昆训的学习笔记本中,赫然写道:“越是艰难处,越是考验时;越是尽责后,越有幸福感。”

这铿锵有力的话语,无不生动展示了周昆训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迎难而上的顽强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周昆训烈士(右三)生前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了解情况。(摄影/李国标)

吉林军分区组织民兵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疏散转移群众。(摄影/孙有权)

吉林军分区组织民兵奔赴抗洪抢险救灾一线。(摄影/孙有权)

一心一意为民——

“我是军人,我是守护者”

听到周昆训烈士追悼会召开的消息,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丁文龙提前出院。丁文龙来到追悼会现场,他“扑嗵”一声跪倒在周昆训烈士的灵前,连磕三个响头。

“如果生命能够交换,我宁愿今天躺在这里的是我。”丁文龙泪流满面,几度哽咽。他永远忘不了,如果没有周政委的那最后用力一推,可能自己也没命了。

回想周政委的最后时光,丁文龙忍不住眼泪往下落。要知道,已经连续奋战15个小时的周昆训格外疲惫,但他还仍然牵挂着下游金马镇的群众安危。

“目前整体情况很不乐观”、“被困群众始终联系不上”……周昆训一上车,就挥手示意丁文龙立刻出发。

丁文龙驾驶指挥车奔赴金马镇。周昆训一边焦急地向窗外观察,一边向军分区反馈最新情况。

“那天晚上,政委一直叮嘱我慢慢开,不着急……”丁文龙知道,周昆训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从他的表情动作中看得出他非常焦急、非常关心群众是否安全撤离了。

周昆训失联后,军地组成联合搜救力量,军人、民兵、公安干警和群众,能派出的人员都派出去了;直升机、无人机、工程车、橡皮艇……能用上的装备都用上了,对失踪区域方圆10余里展开立体式大搜救。

大家都在呼唤着同一个名字,期待奇迹发生。遗憾的是,最终等来的是周昆训牺牲的噩耗。

英雄壮举,山河动容。正如周昆训在笔记本中写道:“我是军人,我是守护者。”

周昆训喜爱书法。他生命中最后一幅书法习作,苍劲有力地写着“军民同心协力 共守舒兰安宁”12个大字,字幅内没有落款,下角缀着4个小字:加油福佑。如今,习作已成遗作。

我们不知道,参加抗洪抢险伊始,周昆训是否想到过会这样结束46岁的人生;但我们能够想到,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定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

一心为了人民的人,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致敬逆流前行的勇士”、“缅怀战友,致敬英雄”……一张张卡片上朴素真挚的留言,写满舒兰人民对周昆训的崇敬和不舍。许多前来悼念的社会各界群众,把黄白鲜花摆满了人武部的门前。

人武部政治工作科文职干事李云鹏告诉记者,周昆训牺牲后的那一周,每天都有群众陆续前来献花,有的人在外地,为了表达哀思,特意在网上订好鲜花让外卖员送过来。

献花现场,刚刚从抗洪一线返回的退役军人屈雷宇,也给英雄献上了一束花。他曾经是周昆训的战友,得知舒兰汛情和周昆训失联后,第一时间驱车从外地赶来,加入到搜救队伍中。得到周昆训牺牲的消息,他强忍悲痛,依然申请加入到抢险救灾的民兵分队里。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对烈士最好的告慰,就是传承英雄的精神,勇往直前,接续奋斗。

从8月6日起,舒兰市各个水库、主要河流水位开始回落,保持在安全运行水平。舒兰市军地合力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持续开展道路抢修、人员安置、过水村屯消杀、雨情水情监测等工作,加速推进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守江河安澜,护百姓无虞,是对英雄的最好纪念,也是对世人的巨大激励。记者站在泥水覆盖的乡村路上,看到一列列民兵队伍走过,继续他们的救援任务。这时,身边有人提醒,“这条路,周昆训也走过……”

周昆训烈士生前在舒兰市第一中学作国防教育课辅导。(摄影/李云鹏)

周昆训烈士(右一)生前欢送即将入伍的新兵。

一往无前奋斗——

“上校扛上肩,责任大如山”

周昆训牺牲后,人们发现他牺牲前一天准备好的交班会材料,第一条就是:“做好抗洪救灾工作,根据前期情况抓好针对性准备,确保更加及时有效地执行任务。”

这份再也无法部署的工作,成了周昆训用生命践行使命的最好注解。

回首一年前的2022年5月,周昆训就任舒兰市人武部政委的第一天,在笔记本中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舒兰,你好》:从军二十九,今日到舒兰;履职人武部,工作待从头;上校扛上肩,责任大如山;小城有山水,心中存天地;学习做学生,不闻窗外事;待到初有成,武装舒兰城。

上任以来,周昆训主动向部长请教、向兄弟单位借鉴、向领导战友学习,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人武部的政治建设、练兵备战、民兵训练、兵员征集等重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许多矛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他锚定“四铁”人武部目标,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持续改进训风考风,狠抓民兵应急分队建设。

他走遍辖区20个乡镇(街道),摸清26家重点编兵单位潜力底数,牵头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协调出台系列拥军惠军政策……

他针对民兵“类型多,差异大,既有工人又有农民,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实际,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学习先进等方式,充分运用“五小”、“五评”等多种教育形式,有效激发了民兵参训和工作热情。

“用好舒兰红色资源、发展红色经济、促进群众增收”、“扎实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当选市人大常委后,周昆训认真倾听基层和群众心声,积极为舒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并组织民兵参与驻地乡村振兴和社会维稳等工作。

“周政委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军味十足,话不多但朴实无华,特别接地气;声音不高,但铿锵有力,思维清晰敏捷,没一句空话套话。”舒兰市北城街道武装部部长白丽丽说。

周昆训牺牲后,白丽丽含泪写了一首小诗纪念:“滂沱暴雨袭舒城,身先士卒救苍生。舍生忘死终无悔,乾坤华夏留英名!”

这是一段跨越千里的悲恸!

8月15日清晨,吉林省舒兰市殡仪馆广场,人们神情悲切,向英雄周昆训作最后的告别。许多舒兰市民自发前往英雄牺牲的地方,缅怀烈士,寄托哀思。

8月16日下午,跨越近2000公里,烈士的骨灰荣归故里——河南省确山县。高速路口、街道两旁、陵园门前,当地干部群众手捧菊花,迎接忠魂归来。

8月17日上午,数千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送烈士最后一程。仪式现场,不少烈士生前战友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告诉记者,周昆训同志的离去令人痛惜,他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向周昆训同志学习,为人民幸福安康努力奋斗。

“是你把父老乡亲高高举起,是你把生死度外深情演绎,垒成堤坝的还有你的身躯。我又见到你,最亲的是你,最可爱的人还是你。”吉林大地,一首《我又见到你》唱得荡气回肠。

社会各界群众在吉林省舒兰市殡仪馆送别周昆训烈士。(摄影/王嘉楠)

一片丹心向党——

“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

忠魂不泯,山河永念。

周昆训走了,但鲜红的党旗不会忘记!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牢记职责使命,义无反顾,以生命守护生命!

周昆训出身于红色家庭,生长于红色沃土。他的家乡不仅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

周昆训的爷爷周景纯1947年参加革命,被错误打成“右派”平反后,唯一的要求就是“恢复党籍”;他的大伯周成毅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主动报名参加抗旱救灾,不幸牺牲。

在红色家风熏陶下成长,周昆训1994年如愿参军入伍,1999年光荣入党。从普通一兵,到飞行大队教导员;从干休所参谋,再到人武部政委,周昆训始终不忘党员本色,不辱军人使命。

而今,作为家族第三代军人的周昆训,更是把46岁的宝贵生命献给了党的事业,用生命践行了“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的诺言。

“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吾将吾身献吾党”、“每名党员把责任与担当铭刻在心,时时勿忘、久久践行。”这是周昆训记在今年主题教育笔记本中的感悟。

一句句、一行行,字里行间表达的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对强军事业的高度负责、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那段时间,周政委天天忙到凌晨。”贺庆回忆,今年6月市里作出防汛部署后,周昆训从气象部门了解到今年降水量偏多等情况,便深入一线勘察,制订抗洪抢险行动方案,将辖区救灾力量在地图上逐一标记。接到汛情预警信息,他和人武部的同志迅速集结民兵组织备勤,随时准备出动。

在清理烈士的遗物时,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武部的同志都没想到,周昆训的内心世界会如此纯洁、纯真、纯粹。他的每一个政治理论笔记本,都在扉页上写着“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

“杨靖宇是我最崇拜的人,家乡出了这么一位英雄,我非常自豪,我一直以他为榜样。”在吉林省长春市,周昆训曾和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见过一面,表达了对杨靖宇的崇敬之情。

从网络上知道周昆训牺牲的事迹后,马继志告诉记者:“我现在想说,家乡出了周昆训,我也很自豪。他和我爷爷一样,都是信仰之心坚如磐石,为了理想和信念舍生忘死的人。”

周昆训牺牲后,吉林省军区党委批准周昆训同志为烈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周昆训同志“吉林楷模”荣誉称号,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追授周昆训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最美国动人”,追记一等功,并在国防动员系统部署开展向周昆训同志学习活动。

“向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致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模样!”……连日来,周昆训英雄事迹经媒体广泛宣扬后,引起全社会热烈反响,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哀悼和敬意。

巍巍长白山,滔滔松江水,见证着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赤诚与担当。

也许时间可以改变记忆,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周昆训用生命谱写的忠诚之歌将被永远传唱。

(本文采访中得到杨明月、李秉宣、王兆贵、关胜男、张迪等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社会各界群众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送别周昆训烈士。(摄影/王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