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高原飘出“家乡味”

文 | 董恩吴/口述 陈相宇/整理

农历腊月后,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气温持续下探,寒潮笼罩着海拔4400多米的驻地高原。夜幕降临时,大红灯笼高高挂,整个营区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又是一年春节到,望着窗外随风摆动的红灯笼,细数我从新兵下连起在炊事员岗位坚守的这十多年,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们大多长年驻守在这里不能与家人团聚,我深深知道,除夕年夜饭里的一抹家乡味可以把乡愁与思念一点点拉近、缩短,给战友们更多的温暖。

“报告!班长,这是刚从各班收集好的年夜饭火锅配菜投票表,请查收。”说话间,我们炊事班全体成员已经投入到紧张的统计工作中。“毛肚30票、牛肉26票、羊肉18票、粉条80票、生菜85票、茼蒿69票……”

除夕夜吃火锅是我们连队一直以来的传统,因为战友们来自天南海北,地域不同口味不一,过年吃火锅既有节日气氛而且涮菜品种通过投票方式确定后尽量体现在餐桌上,战友们喜欢吃什么就涮什么,后来连队还特别定制了“鸳鸯锅”,有清汤和红油两个分区,辣的和不辣的都能满足。

作为炊事班班长的我,每年到这个时候挂在心间的要紧事就是为战友们备好一顿年夜饭。和在内地烹饪不同,在高原上做出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实属不易。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床,“砰,砰!”储水袋的表面早已冻得硬邦邦的,冰层在斧子的不断敲击下碎裂后露出清泉,这将变成战友们火锅里热乎乎的汤。比起十几年前,除夕夜吃火锅的传统没变,但是涮菜的品种和质量已不可同日而语。以前就是“老三样”——萝卜、白菜、豆腐,现在有了各种时令蔬菜,甚至还有海鲜,和内地没什么区别。不过,因为这里是高原,水的沸点低,这些配菜需要“预处理”,大部分食材要先用高压锅“压一道”,大概二三十分钟后牛羊肉才可以切片打卷,茼蒿、生菜、粉条、生蚝、鲍鱼悉数洗切、摆盘装饰……

帐外又起风了,炉火噼里啪啦烧得通红。农历春节的钟声越来越近了,看着十几个热气腾腾的火锅、五颜六色的新鲜食材,就在这一刻,我像往年一样无比盼望着除夕的到来——当这一盘盘、一碗碗“家乡味”端上年夜饭桌时,看着锅里的金针菇、肉卷、绿色蔬菜升腾着热气,战友们该有多么兴奋啊!

回望戍守边防的这些年,在上级的亲切关怀下,营区硬件设施愈发完备,官兵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边关保障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祖国和人民对一茬茬官兵长年默默坚守战位给予的“温暖”,也是无数和我一样奋战在三尺灶台的炊事兵们在不一样“浓烟滚滚的战场”中演绎的“诗和远方”。

部队官兵张灯结彩过新年。(摄影/邓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