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白山黑水铸丰碑

—— 记者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探寻“东北抗联精神”实录

文 | 王 飞 陈 重 本刊特约记者 田国庆

提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想到“冰城”,其实在这座城市除了有浪漫的白色冰雪让人难忘之外,更有无数先烈用热血铸就的红色底蕴激荡人心。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沈阳沦陷、长春沦陷、哈尔滨沦陷……我国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地。1931年底,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由沈阳市迁往哈尔滨市,组织和领导当地军民的抗日斗争,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期间,先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一大批名垂千古的抗联英雄儿女,他们用坚定信仰和不屈意志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在白山黑水间谱就了英雄的慷慨壮歌。

隆冬时节,记者踩着厚厚的积雪走进这座英雄之城。站在呵气成霜的松花江边,眺望远处茫茫林海雪原,我们仿佛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白山黑水间勇战强敌、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雄壮举,看到了将士们征战的足迹在黑土地上不断向远处延伸,最终成为一座座象征着顽强和不屈的红色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东北烈士纪念馆外景。

赵一曼烈士纪念塑像。

跨越历史时空——

苦难辉煌传递不屈斗志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抗联精神。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有一座洁白、庄严的西欧古典式大楼,这就是东北烈士纪念馆。该馆建于1948年10月,是中国共产党建成的第一个永久性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拾阶而上,随着参观人群进入纪念馆内,一件件抗联英雄使用过的老物件、一张张黑白斑驳的老照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都在无言地诉说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时把人们的思绪带回那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东北烈士纪念馆以‘黑土英魂——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烈士事迹陈列’和‘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两个陈列内容为基本布展,集中反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东北以及在东北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事迹。”随着解说员的解说,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杨靖宇将军用过的褥子、李兆麟将军牺牲时穿的旧呢料裤子、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的遗书时,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将士驰骋白山黑水、血战林海雪原的一幕幕英雄壮举。

东北烈士纪念馆大楼原为东省特别区图书馆,哈尔滨市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这栋大楼便被改为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成为日本侵略者残害爱国人士的魔窟,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是在此受尽酷刑并从这里走上了刑场。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来到赵一曼烈士事迹展区。正前方是一面黑色的墙,墙上嵌着赵一曼烈士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塑像下方刻着赵一曼烈士赴刑场就义前留给孩子的一封短信:“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看到这封催人泪下的遗书,参观的人群中有不少人的眼眶都不禁湿润了。

“黑龙江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14年抗战的主要区域,东北抗联11个军,有9个半军诞生和战斗在黑龙江省。”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动情地说,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必须要不断发扬光大。

东北烈士纪念馆所展现的“东北抗联”事迹只是东北抗日联军英雄史诗的一部分,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中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凝结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也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当年,哈尔滨市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战场之一,很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联英雄就在这座城市里战斗,并以此为中心驰骋于东北大地。”记者来到与东北烈士纪念馆一墙之隔的东北抗联博物馆时,工作人员介绍,该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反映东北抗联14年英勇战斗历程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馆内通过义勇军抗击强虏、东北抗联建立、抗联浴血苦斗、军民联合御敌、党对抗联领导、建树历史功勋6部分展览,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据悉,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纪念抗联英雄人物,在哈尔滨市还有东北抗联精神陈列馆以及其他诸如烈士陵园、红色展厅、民间展室等场所,打造形成了英雄之城、红色之城的靓丽名片。

位于东北烈士纪念馆内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纪念塑像。

位于木兰县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鸡冠山游击根据地遗址。

东北抗日联军各路军游击活动区域示意图。

解读基因密码——

冰天雪地遍洒英雄热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每当这首歌曲响起时,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东北美丽富饶的土地。然而,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东北大好河山从此便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于铁蹄之下。

救亡图存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赵毅敏决定连夜起草宣言,第一时间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1931年9月18日深夜,枪声未停,中共满洲省委举行省委常委紧急会议,会后就发表了由赵毅敏起草修改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史称《9·19宣言》),由此世界史上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诞生。

在中国共产党人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各民族同胞团结一致,反日游击队、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队伍纷纷出现,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联合起来,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形成了孤悬敌后抗争14年的中坚力量。

东北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严寒的日子里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抗联将士只能在深山密林里靠篝火取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当年艰苦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

日伪军为消灭东北抗日联军,实施了极其狠毒的“归屯并户”等手段,妄图割断东北抗日联军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断绝其衣食等物资来源。那时,将士们几日、十几日缺粮断炊是常事,只能靠树皮、草根果腹。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研究员张洪兴说,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无论是总司令、军长还是普通士兵,都面临着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

“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日记里的一段文字。

已故抗联老战士单立志曾经回忆说:“在1939年那一年,我一个冬天都没有棉衣穿……在长期的严寒摧残下,许多年纪稍大的战友都被冻死、饿死了。”

尽管如此,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从未停止。“革命就像烈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面对艰难处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

誓言犹在耳,英雄已殉国。翻开东北抗联14年浴血奋战的历史,一个个悲壮牺牲的英雄事迹总能让人热泪盈眶。

1937年底,日伪军在南满地区对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展开疯狂的军事“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委周建华率部与敌“讨伐队”斗智斗勇。经过数次战斗,周建华在率伤病员转移途中遭遇一股敌军,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1938年10月,乌斯浑河波涛滚滚、冰冷彻骨,以东北抗联五军一师妇女团教导员冷云为首的8名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她们誓死不屈、挽臂投江、英勇就义。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

1940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将军所率的部队遭日伪军重兵围攻。危急关头,他毅然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只身与敌人周旋5个昼夜,最终壮烈殉国。敌人剖开他的遗体,打开他的胃,竟找不到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孤悬敌后,面对日军的残酷“围剿”、诱降和经济封锁,东北抗日联军在持续的战斗中遭受严重损失。到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由最多时的3万余人锐减到1800余人,但旗帜始终不倒,继续在长白山区、小兴安岭、松花江下游和黑嫩平原浴血奋战。

有这样一组数据震撼人心: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有数万名将士血染疆场,100余名师以上干部、30余名军以上干部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主要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在冰冷广袤的黑土地上点燃了熊熊的革命之火。

位于哈尔滨市市区的兆麟公园。

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

黑龙江省军区组织重走抗联路学习教育活动。

黑龙江省军区组织重走抗联路学习教育活动。

高擎光辉旗帜——

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一种情感浸入肺腑永世传承。

东北抗联精神,正因为其以生命和鲜血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血肉长城,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悲壮篇章,才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红色记忆,镌刻在中华儿女心灵深处。

一座英雄城,半部抗联史。行走在哈尔滨,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历史遗迹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冰城人民自觉致敬革命先烈、主动传承红色基因,让那些镌刻于史册上的名字融入今天的城市记忆,让英雄与英雄精神成为这座城市中最有底蕴的风景线。

“学抗联、说抗联,东北抗联的精神不一般。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英雄的名字一大串……”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时常组织学生们通过快板说唱等艺术形式宣讲英雄故事,几十年如一日将红色精神传承作为德育教育第一课。

“传承红色基因,要着眼青少年这个重点对象,在‘拔节孕穗期’强基固本,推进新时代强心工程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黑龙江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聘请军地党史军史专家组成工作组,踏访战斗遗址、寻访抗战老兵、收集群众意见,拍摄完成了12部反映“东北抗联精神”等内容的专题教育片,组织编写了《黑土地上的红色基因》、《黑龙江“四大精神”和百名英雄模范人物》系列教材,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浸润。

靖宇街、一曼街、兆麟小学、尚志公园……一个场所就是一部红色历史,一个名字就是一个精神标杆。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现共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道(路)15条、公园9个、学校21所、纪念场馆和广场20余个,还有国防教育基地21个,并建立了4级共770个双拥组织,1000多所中小学常态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同时,他们还颁布了《哈尔滨市东北抗联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荣誉感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使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成为自觉行动。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哈尔滨市,除了党委政府主导、军地合力推进、社会整体参与,更多的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其中。据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黑龙江省现有群众自办国防教育场馆100余个,每年接待参观见学的社会各界干部群众达1000余万人次。同时,在这座城市,还有上百个民兵组织以英雄的名字命名,杨靖宇民兵连、赵尚志民兵连、赵一曼民兵连……英雄的旗帜在军事训练一线、抢险救灾一线和社会建设一线迎风招展。

“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烈士生前的愿望早已成为现实。今天,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东北抗联精神穿越历史时空,已成为龙江军民在新时代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源泉。

(本文图片由田国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