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滹沱河畔星火成炬

—— 走进河北省平山县探寻“西柏坡精神”实录

文 | 孔文浩 彭纯伟 本刊特约通讯员 张雪璨

起源于山西省繁峙县的滹沱河,流经河北省平山县,在太行山余脉拐了个弯,环抱起一个静谧的村庄——平山县西柏坡镇西柏坡村。70多年前,这里成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岁月悠悠,斗转星移。70多年后,笔者怀着敬仰的心情踏上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采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进京“赶考”时的这个出发地、感悟孕育于此的伟大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光芒。

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五大书记铜像。

寻访红色足迹——

英雄土地烙满光辉印记

大寒时节,太行东麓山寒水冷、朔风凛冽,而西柏坡村依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沟沟坎坎都烙满红色印记。当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后进驻西柏坡。由此,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山村,因一段壮阔历史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圣地和精神家园。“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西柏坡就这样成为中国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党中央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势如破竹、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思想上的高瞻远瞩、全国土地革命的轰轰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将革命旗帜插向全中国。

“大家快看,前方就是著名的五大书记铜像,从左到右依次是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笔者抵达西柏坡时刚好遇到一行游客从大巴车上走下来,大家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齐刷刷地望向前方——寒冬时节的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红旗飘飘,五大书记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铜像前是几个醒目大字:“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卢润彩介绍,西柏坡纪念馆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包括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陈列展览馆、廉政教育馆、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西柏坡丰碑林等5处,馆藏革命文物2000多件,各类文献、照片、资料等展品展现了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当年的风貌,系统再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战斗、生活的真实场景。

广场正前方的“西柏坡纪念馆”于1978年5月对外开放,纪念馆共3层,是阶梯相连而成的四合院。走进序厅,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33位委员及44位候补委员肖像铜雕映入眼帘,庄严肃穆之感让人顿生敬畏。

在纪念馆二楼有一条56米长的汉白玉长廊,场面甚是恢弘壮观。长廊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时期起草的电报手稿,密密麻麻的电文用不同数量的“A”标示着保密级别。“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往前线的电报有408封,西柏坡的机要人员平均每天收发电报四五万字。笔者驻足电报墙前,当年“嘀嘀嗒嗒”的发报声仿佛犹在耳畔……

在纪念馆东南侧,是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卢润彩书记介绍:“廉政教育馆有1800多平方米,分为地下、地上两层,展览以‘赶考永远在路上’为主题。”序厅中用汉白玉打造的“廉”字碑,提纲挈领地表明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这里有块特别醒目的展板,展示的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六条规定”,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几句简洁朴实的话语,为党的作风建设立起了规矩、把稳了舵盘、定准了航向。

与纪念馆相隔不远的西柏坡丰碑林,是在原“西柏坡石刻园”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它坐落在三面环水的柏坡岭上,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现建筑面积4910平方米,墙壁石面上镌刻着的书法作品共560余幅,其高8.7米的中心碑上刻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这些书法作品或回忆当年、或抒发对西柏坡的眷恋、或赞誉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一件件红色往事。

在卢润彩书记引导下,我们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这里完好保存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旧居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九月会议,以及中央军委作战室等13处旧址。一踏入毛泽东故居,就看见一块有历史厚重感的石磨盘,当年五大书记就经常围坐在磨盘边研究时局、讨论战事,留下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的佳话。谁曾想到,一代伟人在这方四合小院、素墙土屋中发起大决战,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改写了中国命运……

时光不语,岁月有痕。一路探访、一路感受革命岁月的激情,震撼和感动时刻萦绕在胸。在纪念馆中,每一张黑白图片、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段文字史料都在向人们传递着那抹不朽的红色,看着来往群众笔者心里默念:历史的光芒从未消逝,中国早已变成您希望的模样。

平山县人武部组织预定新兵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进行役前教育。

西柏坡纪念碑。

追忆红色历史——

峥嵘岁月孕育伟大精神

穿越时空隧道,站在幽静秀丽的滹沱河畔,回首那段戎马倥偬的峥嵘岁月,西柏坡精神如同暗夜灯火在中华大地凝聚起前行力量,指引英勇的人民创造着辉煌的历史。走在平山县的大街小巷,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扭转乾坤的故事仍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

1948年9月至次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先后打响。在142天的大决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54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就连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获悉淮海战役胜利后都不禁连声赞叹:“奇迹,真是奇迹!”

成功没有奇迹,战争没有奇迹,只有“伟大斗争”的轨迹。后方根据地,电报声“嘀嘀嗒嗒”不分昼夜响彻在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仅靠1部电话、2幅地图、3张桌子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战役指挥上,我军指战员全局在胸、举重若轻:辽沈战役采取“关门打狗”的方针,平津战役“围而不打、隔而不围”,淮海战役则是“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周恩来同志曾风趣地说:“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天天发电报就把敌人打败了。”

“三大战役”的胜利既是战略战术上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平山县,父子一起参军、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许多村庄青壮年男子成班、成排甚至成连地参加八路军,几乎家家是军属、户户皆光荣。史料记载,“三大战役”期间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大小车辆141万余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万余头。在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带领广大妇女拥军支前、坚壁清野,带头送子参军,积极为解放军做军鞋、纺棉花、送军粮,不顾个人安危救伤员,子弟兵见到她都亲切地喊她“戎妈妈”。在平山县,像戎冠秀这样的拥军模范还有很多,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才使人民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真是“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这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部挺进大别山后与部队的“约法三章”。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解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多次动员人民群众支援战争,解放区人民掀起踊跃支前的热潮。陈毅同志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上,毛泽东同志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还风趣地把进驻北平比喻为“进京赶考”,反复告诫大家“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一颇具历史感且意味深长的比喻,让一个伟大政党从此有了始终萦绕心头的“赶考”情结、披荆斩棘的“赶考”状态和代代传承的“赶考”精神。

“赶考”永远在路上。采访中笔者心中有个声音越来越强烈:“我们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必须大力传承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西柏坡精神,常怀“赶考”意识,多思“价值叩问”、多想“本领拷问”、答好“胜战之问”。

平山县人武部组织预定新兵到红色场馆举行宣誓签名仪式。

平山县人武部组织预定新兵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参观见学。

西柏坡纪念馆概貌。

阔步红色征程——

革命圣地激荡奋进力量

不忘来路,始知归处。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在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在决定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转折关头产生的。它既蕴蓄着大决战硝烟的洗礼和胜利喜悦的撞击,也包含着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之际的理念挑战、理性思考和理论升华。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如今,这一伟大精神早已融入平山县人民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根治水患,确保北京市、天津市等地不再遭受洪涝灾害,当地政府专门研究治理滹沱河的方案,决定修建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在大局面前,乡亲们舍小家、顾大家,平山县“十万移民大搬迁”,先后有131个村从富饶的滹沱河畔搬迁到高岗旱岭,白手起家,重建家园。

进入新时代,平山县军地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结合,走开“红”、“绿”产业融合路子,打造了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真理之歌·统战故里”、“共和国雏形·人民之声”为主题的三条红色精品旅游路线,串联起西柏坡纪念馆、中央统战部旧址、中央宣传部旧址、中央组织部旧址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五湖四海的人们纷纷走向这里,追寻先辈足迹、聆听革命故事、接受传统熏陶、积蓄前行力量。

“2023年,平山县共接待游客2178万余人次,总收入160多亿元,其中红色文旅产业成绩斐然。”该县文旅局局长齐正平介绍,平山县有各类革命旧址132处,西柏坡红旅小镇、戎冠秀故里、沕沕水生态风景区等红色景区常年游人如织,平山县也连续4年进入“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红色平山、英雄之城”的名片越擦越亮。

2021年春节前夕,习主席给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向乡亲们致以新春祝福。3年多来,平山县人民牢记领袖嘱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利用丰厚的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旅游业,创建村史馆、团结书屋、文创馆等旅游服务设施和项目,如今北庄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色示范村。

弘扬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近年来,平山县军地组建起朝气蓬勃、热情似火的民兵红色文化宣讲队,以快板、情景歌舞剧、诗歌朗诵等艺术形式大力宣传党中央在西柏坡的革命实践,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传播西柏坡精神的“百灵鸟”。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编辑出版《西柏坡100个经典瞬间》、《100封书信故事》、《团结就是力量——经典革命文艺作品故事》等多部红色书籍;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课评优活动,遴选小小红色讲解员建成中小学生红色文化宣讲队;组织党政机关干部、退役军人、民兵队伍等群体积极参与“红色平山”书画作品展、“军民同心筑梦”文艺汇演等红色宣教活动;通过云直播、视频连线、VR情景再现、线上读书分享会等融媒体形式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放大、感染力增强、传播力更久。

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下,平山儿女参军报国热情高涨。据平山县人武部领导介绍,去年该县共有1200多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200余名平山籍现役军人在部队立功受奖。同时,驻军部队官兵也积极投入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之中,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帮扶、文明城市创建以及森林山火救援、抗洪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平山人民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平山县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也走在了全省前列,先后5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和8次获得“河北省双拥模范县”荣誉。

(本文图片由吕   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