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赣水涌动兴武潮

—— 江西省军地大抓军分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队伍建设纪实

文 | 肖 辉 周乐元 尧欣颖

江西,一片红色沃土,人民军队在这里创建,“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从这里薪火相传。革命战争年代,“男女老少齐拥军”的感人场景随处可见,他们或是告别亲人、扛起钢枪,毅然决然加入革命队伍;或是积极拥军全力支前,创造出一幕幕战场奇观。

进入新时代,江西省军地认真抓好党管武装工作落实,着力建强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关党委第一书记这支队伍,强化兴武意识、提升管武能力、压实抓武责任,有力推动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

吉安市军地组织县、乡两级党委书记进行党管武装工作专题培训。(摄影/龙礼彬)

强思想、抓引领——

从“挂名出征”到“主动履职”的转变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近日,在赣西钢城,雄壮嘹亮的歌声拉开江西省新余市党管武装工作专题培训的帷幕,该市30余名县(区)、乡镇(街道)两级党委书记身着迷彩服齐聚一堂,按照连队一日生活制度参加集训,全面淬炼管武抓武的“基本功”。

新时代党管武装工作是什么?基层武装工作应该怎么抓?民兵工作中有哪些矛盾和问题?前些年的一次党管武装业务培训中,新余军分区组训人员抛出的问题,让好几位参训学员“哑口无言”。

“地方党委书记担任同级军事机关党委第一书记,是党管武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兼职’绝不是‘虚职’,是‘兼任’更是‘责任’。”江西省军区领导表示,地方领导干部中多数缺乏军旅经历,对党管武装制度了解不多、履职尽责还有差距。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抓。近年来,这个省军区围绕党管武装“为何管、管什么、怎么管”系统构建“第一书记”学习培训体系,通过授课辅导与重点解读相结合、研讨交流与参观见学相促进、理论学习与军事训练相融合,推动“第一书记”快速进入战位、精准履职尽责,实现从“门外汉”到“政策通”的转变,持续激活党管武装工作的内生动力。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金秋时节,在新余市渝水区民兵训练基地,新余军分区将党管武装工作专题培训向兼任基层武装部政治教导员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延伸,通过授课辅导、军事训练、经验交流等形式,组织他们学党管武装法规、练武装工作技能、抓军人作风养成,全面提升履职尽责的素质本领。

将职责任务细化具体化,是该省军区深化思想认识、推动党管武装制度落地的又一关键举措。据了解,在南昌、赣州等地,不少军分区、人武部将有关党管武装工作的制度规定、基本知识等进行梳理并汇编成册,利用宣布任职命令、现场办公、训练演练等时机发放给“第一书记”参考学习,成为随时可用、随查即得的“工具书”、“指南针”。前不久,吉安市军地联合出台《县(市、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履职实施细则》、《基层人民武装部政治教导员工作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构建起交任务明确具体、教方法精准有效、引路子清晰可行的工作机制,推动“第一书记”管武兴武的责任意识持续提升、履职尽责的自觉行动不断增强。

吉安军分区组织基层武装部政治教导员集训。(摄影/龙礼彬)

明责任、严考评——

从“经验管理”到“制度规范”的跨越

桂香渐起,赣鄱大地秋韵初显。在千年茶乡婺源县的民兵训练基地,数百名基干民兵军容严整、列队如松。婺源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徐树斌健步走上讲台,一场别开生面的战地思政课点燃全场激情:“方志敏在昏暗的囚室中戴着手铐写下《可爱的中国》,那是对祖国最深沉的眷恋……今天,我们肩上的使命责任从未改变!”铿锵的话语、滚烫的历史,如重锤击鼓,让在场的民兵热血奔涌,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如今,‘第一书记’主动走上民兵思想政治教育讲台、深入训练一线督导已成为常态。”江西省军区某局领导介绍,常态长效的背后是制度机制的刚性约束与有力牵引。近年来,江西省军地持续压紧压实党管武装各方责任,从严抓好“第一书记”任职仪式规范、跟踪履职督导、集中述职评议、量化考评考核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起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管武装工作“两副担子同肩挑、两个责任同步担、两项任务同向抓”的良好格局。

去年,在铜鼓县委议军会上,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李勇军的发言令人警醒:“民兵军事训练标准质量上不去,我作为第一书记动员多督导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建议制订民兵军事训练考评问责细则……”这场“揭短亮丑”的会议,打破了以往“报喜不报忧”的惯例,让在场干部红脸出汗。

“在其位必尽其责,谋其政必求其效。少谈成绩多找差距,目的是推动工作更好落实,真正提升管武兴武‘第一责任’。”宜春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严允强调,党管武装制度是必须严守的铁律,而考核则是锻造这把“铁尺”的关键利器。

记者从宜春市委办公室了解到,为抓实抓细党管武装工作,该市制订出台《县市区党管武装绩效考核细则》,将党管武装工作纳入县(市、区)、乡镇(街道)各级党委书记目标责任评价体系,配套建立日常监测、检查督导、情况专报、量化打分、结果运用等5项机制。每年由军地联合组建考核组,不定期深入各县(市、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开展实地检查、现场打分,考评结果同步通报地方绩效管理部门,并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对绩效考核不达标的单位,责令县(市、区)委限期上报情况说明、明确整改措施,真正立起以考促建、以评促干的“硬杠杠”,确保“第一责任”的压力层层传导、工作要求直达末梢。

闭合的是机制,催生的是能力。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军分区基层武装部建设发展形势分析会上,该市87个基层武装部有47个在星级达标建设考评中被评为“5星级”,占比远超预期。“基层武装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本在于‘第一书记’将党管武装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宜春军分区某处张兴辉深有感触地说:“实践充分证明,‘第一书记’的自发自觉可保一时之效、一任之功,而科学完备、刚性运行的制度机制方能固长远之基、收常治之效。”

担使命、破难题——

从“局部参与”到“全面统领”的蜕变

急促的战斗警报声响起,官兵快速奔向战车……前不久,陆军某旅一场实兵对抗演练在江西省永修县辖区内有序展开并取得圆满成功。负责演练的部队领导感慨道,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部队演训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武装工作千条万条,备战打仗永远是第一条!”这是江西省军地各级领导的庄严承诺,更是“第一书记”们铭刻于心的行动准则。去年陆军某旅确定移防永修县后,永修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秦岭带领该县军地相关部门迅速成立工作专班,20余次往返于部队机关、省市相关部门和项目现场之间,精准对接部队在营区规划、训练场地、进出道路、安全保密、环境整治、家属安置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确保地方每个拥军项目能够真正嵌入助力战斗力提升链条。

记者翻开该县建设方案看到,建设项目不仅涵盖了基础设施配套施工等“硬”支撑,还细化了教育医疗对接、拥军政策落实、双拥氛围营造等“软”服务,形成了一整套服务练兵备战的“组合拳”,特别是责任人秦岭的名字呈现在各建设项目的进度条上。

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向纵深推进,高密度、高强度联合演训任务持续增加。该县以工业园区为实体依托、潜力数据库为数据支撑,军地34个部门一体联动为过境部队提供食宿供应、油料补给、医疗救护、车辆保障等全方位服务,精准满足部队快速机动、立体投送需求。对此,永修县人武部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保障部队过境常遇‘锣齐鼓不齐’的窘境,如今‘头雁’领航定向不仅保障效率显著提升,军地协同配合意识也持续增强!”

这种“向战而行”的使命担当,在这片红色沃土已蔚然成风。在赣东抚州市,“第一书记”们将精准掌握国防动员潜力作为履职尽责的分内事,他们带头深入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及交通物流枢纽,细致摸排装备制造技术储备、物资生产储存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分布等关键潜力数据,建立“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确保战时征用“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在兵员征集关键时期,景德镇市的“第一书记”们将征兵工作作为检验党管武装成效的重要战场,带领宣传、教体等部门负责人深入辖区高校,举办“书记话国防”专场宣讲会,以鲜活故事、精准解读点亮莘莘学子的从军报国梦。在萍乡市,“第一书记”们的身影始终坚守指挥一线,从武功山下的森林灭火演练到萍水河畔的防汛抢险行动,再到城市防空袭演练现场,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管武装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战位”的深刻内涵……

红土映初心,武装铸忠诚。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壮阔征程上,江西省党管武装“第一书记”方阵正以昂扬的姿态破浪前行,他们肩扛千钧责、情注武装事,引领着全省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