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沂蒙革命老区风景如画、硕果满枝,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沂蒙革命老区18个县市区之一的山东省新泰市素有崇军尚武的优良传统,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在这里随处可闻。
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催生爱武精武动力。据统计,新泰市自2012年以来共收到三等功以上喜报1551张,其中5人次荣立一等功、48人次荣立二等功、1498人次荣立三等功,并涌现出不少同立军功的“父子兵”、“祖孙三代兵”,形成了新泰籍现役官兵“功臣群体”现象。近日,记者沐浴着秋日暖阳走进这片红色热土,真切感悟那一枚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
新泰市人武部组织“军娃”到人武部荣誉室开展“我讲你听”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为军人解忧是我们的分内事”——
平时解难出实招,急时帮困见行动
“正月里来正月正,咱给军属来挂灯;家事不用他挂心,让他为国站好岗、保卫国家立新功……”在新泰市,这首被市民亲切誉为“新时代沂蒙山小调”的拥军民歌被广泛传唱。
“为军人解忧是我们的分内事。”新泰市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按照“党政主导、军地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拥军思路,聚焦前线前沿前哨解难题、紧盯后路后院后代办实事,营造出浓厚的崇军、爱军、拥军氛围,该市连续八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
“稳定的后方,是我在部队奋力拼搏的底气。”去年年底,陆军某部军官张毅专程来到新泰市人武部表达感激之情。原来,该人武部领导走访时得知,张毅的岳母患病、孩子年幼,妻子工作单位离家较远难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定程度上牵扯了张毅的精力。为此,新泰市人武部领导主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将他妻子对口调整到离家较近的单位工作。“家乡拥军工作做得这么好,干不好工作就对不起家乡人民!”事后,张毅激动地说。
类似张毅的事例并非个别现象。去年中部战区某部新泰籍战士张庆家中突遇变故,该市职能部门及时靠前解难,既为他患重病的哥哥评残并办了低保,又为他母亲提供了公益性岗位、申请特困补助,使这个家庭重现久违的笑声。轻装上阵的张庆训练愈发刻苦,当年年底便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政府的救助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压力,非常感谢家乡人民的厚爱。”提起政府救助自己母亲的事,驻西藏某部现役军人陈强同样异常激动。原来,陈强的母亲前些年不幸患上了重病,先后花费近5万元,且需要长期检查治疗,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这个情况后主动给予救助,在一次性帮扶8000元的基础上,及时协调医疗拥军定点单位为其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并联系爱心军创企业提供生活帮扶,一举解决了陈强家的实际困难。
“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在新泰市,尽心尽力帮助军人军属排忧解难不仅是党政机关的实际行动,更是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共识。新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目前该市拥军志愿者人数已达17万人,他们常态化为驻军部队和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创业就业帮扶等6大类58个类别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市打造出863个村镇拥军志愿服务站点,建立起7个市级拥军志愿服务基地。
“建功军营的源动力来自于家乡党委、政府的尊崇厚爱。”新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转业军官高合田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拥军优属用心用情、不遗余力,一直是军人军属的坚强后盾。记者了解到,该市转业军官100%安排行政岗位,随军家属100%安置对口专业,军人子女100%享受教育优先优待,解决部队官兵“三后”问题让军地普遍满意,在全社会营造了“军人光荣、军属荣耀”的良好氛围。
新泰市举行“五美”评选活动暨红色宣讲团组建仪式。
新泰市医疗拥军驿站为荣立三等功以上现役军人家属免费体检并及时向他们宣传医疗拥军政策。
“为烈属解难是我们的心上事”——
常念英雄身后事,烈属门前亲人多
“感谢你们为部队培养了一个好战士,请你们放心,组织上不会忘记烈士,也不会忘记你们!”7月12日,龙廷镇将军堂村烈士李林雨的父母家中,军地领导在烈士牺牲3周年之际前来祭奠烈士、看望烈士父母。闻听此言,李林雨的父母禁不住热泪盈眶。
感人的场面总是直击心灵深处。2019年5月13日,西部战区某旅新泰籍中士房浩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壮烈牺牲。新泰市特批安置房浩的妹妹到国企上班,有关部门协调为烈士父母减免30万元购房款。如今,房浩烈士的儿子也进了全市最好的小学就读,让一家人充分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厚爱。
无独有偶。2022年8月,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的新泰籍二级军士长韩方瑞在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时不幸牺牲。英魂回归,新泰市按最高规格迎接,当地几千名干部群众沿街迎接英雄回家。当了解到韩方瑞父母没有经济来源且身体状况不佳时,该市及时为其父母办理了生活补助,为其妻子协调安置了新的工作岗位。韩方瑞的父母欣慰地说:“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让我们很感动,相信方瑞也能安息了。”
来自军地的关心关爱,李林雨的父母数不过来,房浩、韩方瑞的父母同样数不过来。房浩的母亲刘秀爱告诉记者:“儿子走后,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温暖。6年间,各级领导和爱心人士来家里的有100余人,有给钱给物的、有帮着干这干那的……”
记者翻看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日志发现,今年以来他们安排的活动密密麻麻:春种夏收时节,集中组织李林雨民兵排帮助李林雨父母收种庄稼3次;清明节前夕,分7个批次组织干部群众到各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八一”期间,接待李林雨、韩方瑞、房浩烈士生前战友探望烈士父母16人次……
“为烈属解忧是我们的心上事。”新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烈士郑金锡的女儿郑兴兰因宅基地纠纷经常上访,他们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最终圆满化解了这起信访积案。年过七旬的郑兴兰老人十分感激,专门送来一面锦旗致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新泰市持续开展“致敬英雄”系列活动,邀请山东著名画像师为61位烈士完成了画像;积极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借助中国邮政网络筹建全国首家“为烈士寻亲主题邮局”,并先后为42位烈士找到亲属或安葬地;每年帮助烈属到外地烈士安葬地开展祭扫活动并报销异地祭扫费用,圆了烈属的团圆梦。一项项活动、一个个举措,感动着该市2000多名烈士的亲属,也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
“为老兵解困是我们的头等事”——
排忧解难办实事,精准服务更暖心
既要保障好“在伍”的,也要服务好“退伍”的。一直以来,新泰市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做好退役军人相关服务保障工作,让关心关爱的春风吹进每名“老兵”心田。如今,新泰市20个乡镇街道、880个村居全部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并有26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也设置了相关服务点位,目前各站点均通过了“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验收评审,该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部实现了“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
“老人家,有什么需要给我们讲,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八一”前夕,新泰市人武部领导来到抗美援朝老兵吴师元家中慰问。90多岁的老人拉着人武部领导的手说:“我和战友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军地各级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我替牺牲的战友见证了这盛世人间已无憾。”定期走访慰问参战老兵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现已成为新泰市各职能部门的自觉行动。
“为老兵解困是我们的头等大事。”青云街道退役军人王振因交通事故导致颅脑损伤卧床不起,交通事故赔偿金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用,王振家里也无力维持正常生活和后续治疗。对此,新泰市依托退役军人法律帮扶联动工作平台及时启动救助程序,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给予突发意外一次性援助金3万元,检察机关给予一次性国家司法救助3万元,民政、残联等部门为其申办低保、残疾补贴和护理补贴,多部门联合发力解了王振一家的燃眉之急。
坚持靠前一步,为退役老兵精准做好服务工作。据统计,近年来新泰市相关部门开启关爱伤残军人专项服务,先后为50余名伤残军人配置假肢、轮椅、助行器等器具,极大方便了他们的日常起居。伤残军人王法章开始想申请一辆轮椅方便活动,工作人员在上门过程中发现老人用木棍自制拐杖、如厕时起蹲需要抓住晃动的门把手助力,生活十分不便。为此,他们在帮助解决轮椅的基础上,又主动为老人购置了坐便辅助器和室内助行器等。当这些辅助器具送到王法章家里时,这位94岁的老兵激动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不松开,热泪早已盈满了眼眶。
这样的暖心事,在新泰市并非个例。某部退役战士付常磊患病被评为四级伤残,巨额的医疗费用一度让他捉襟见肘。针对这一情况,新泰市及时出台政策将伤残军人和特殊困难军烈属医保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全额承担。此举一出,让包括付常磊在内的优抚对象受益良多、感动不已。
据相关部门统计,新泰市自2020年以来先后为优抚对象发放补助金3.5亿余元、缴纳医疗保险1000余万元、报销医疗费用3000余万元、发放困难帮扶资金540余万元,特别是去年底以来,该市军地联合开展为退役军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活动,让每名“老兵”时时处处感受到了被尊崇的荣耀和荣光。
(本文图片由刘西涛、伍炎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