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日,我有幸作为民兵方队领队,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如今,我虽然已回到工作岗位数周,但参训参阅的画面仍不时浮现在眼前,耳畔也时常响起《祖国不会忘记》那首歌曲。
初到阅兵训练场时,民兵方队第一时间组织我们学唱这首歌曲。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而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将作为领队正步走过天安门的美好憧憬。然而,现实很快让我清醒认识到,领队肩负的责任与普通队员大不相同。方队能否做到步调一致,很大程度取决于领队的作用发挥。这恰似交响乐团的演奏,所有乐手都要遵循指挥棒的节奏。而在阅兵场上,领队的口令声及脚步声就是整个方队的“指挥棒”。
我们民兵方队采用脚跟至脚尖依次着地的步法,脚跟叩击地面的声响就是民兵方队的“节拍器”。训练期间,我始终处于方队最前方,整个方队队员全部依据我的脚步调整节奏、统一动作。普通队员出现失误,教练员通常稍加提醒即可;但身为领队,我的任何一点偏差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方队的训练效果,因此我所承受的压力更大,被批评也是常有的事。
记得有一次,因注意力不集中,我的步调稍显紊乱,后方队形立刻受到影响。教练员当场严厉地指出:“李依潼同志,你一个人影响了整个方队的训练效果!”那一刻,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训练结束后,教练员特意找我谈心,语重心长地说:“担任领队不仅要动作标准,更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因为队伍行进当中或许有很多临时状况要靠你去化解处理。”教练员这句话,让我至今铭刻在心。
相比步伐训练,口令练习更具挑战。我需要掌握的口令虽不多,但背后的付出却远超想象。最难的是与其他男领队的声调配合——我的声线较为高亢,而男领队的嗓音普遍低沉,两种声线难以自然融合。如何在保持力度的同时降低音调?如何让高低不同的声线和谐统一?我一遍遍尝试,嗓子哑了又恢复,恢复了又嘶哑。有时练到几乎绝望,常常独自坐在训练场边发呆,可一想到肩负的阅兵使命,便又咬咬牙重新站定,继续练习。
记得那天当我终于掌握发声要领时,教练员兴奋地肯定道:“就是这个声音!就是这个声音!”那一刻,我激动得几乎跳起来。当晚训练结束后,当《祖国不会忘记》的旋律响起时,我用沙哑的嗓音跟着大家合唱,唱着唱着不禁热泪盈眶。这其中的百般滋味,若非亲历着实难以体会……
期盼已久的9月3日终于到来。经过扎实刻苦的训练,全体民兵方队队员共同圆满完成了受阅任务。当我们按指定路线从天安门广场行至回撤路时,道路两旁热烈的欢呼声将我们包围,热情的群众从自家窗口探出身来,有的挥手相迎、有的奋力摇动着小红旗,身旁的志愿者们也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不知是谁起的头,这熟悉的旋律被轻声唱起,随后便自然地连成了一片。这一刻,我与所有队员一样放声歌唱,任泪水肆意流淌。数月以来的汗水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幸福与骄傲的泪水。
歌声飘荡在长安街上,也飘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依然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
(霍红伟整理并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