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辅导女儿功课时,她格外认真地指着课本上“协”的繁体字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个字很有意思,右偏旁是‘劦’字,左偏旁是‘十’字,是不是齐心协力的意思呀?”我会心地点点头笑着。在感慨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之余,我忽然联想到不久前参加阅兵时训练场上那些并肩奋斗的身影、那些无数与“协”字有关的温暖记忆。
作为3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正值小升初的关键阶段,老二刚满3岁活泼好动,老三尚在襁褓,平日我与丈夫二人照料他们,生活如同紧绷的弦。当接到参加民兵方队的通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激动,而后则陷入犹豫之中。家中的孩子们该如何应对?生活的平衡又该如何维系?
正当我因此怔怔出神时,门外响起“咚咚”的敲门声。一开门,母亲领着哥嫂一家子站在门口。母亲没等我开口就说:“听说你要去参训,这可是咱们全家的光荣!今晚就开个家庭会议,把孩子的事儿安排明白,你别操心。”嫂子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我和你哥过来搭把手,保准把孩子带好,你尽管放心去。”
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哥哥和嫂子平时工作也忙,既要照顾自己的孩子,现在又要帮我带孩子,这份亲情沉甸甸的。在之后的训练中我脑海中仍时常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夜深人静时分,孩子忽然啼哭,嫂子起身抱着他在客厅中缓缓踱步安抚,哥哥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冲泡奶粉。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温柔地倾泻在他们身上,将两个并肩忙碌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这幅画面已化作支撑我不断挑战困难、积极参训“备战”的力量。
训练的艰苦程度远超我的预期。以36岁的年纪与队伍中十八九岁的年轻队员共同训练,着实倍感吃力。每天超负荷的训练让我感到十分疲惫,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夜间卧床时浑身酸痛难以入眠。最困难的是正步训练,脚尖难以压平,腰部也使不上力。目睹年轻队员们纷纷达到动作标准,我的内心焦急如焚。
教练员王净净约莫三十出头的年纪,面容清秀却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她心思细腻,很快察觉到我在训练中的状况。每晚九点,她总是准时来到我们宿舍,单独为我辅导压脚尖、增强腰力的训练,还时常鼓励我:“姐,您这个年纪还能坚持训练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循序渐进,一定能够达标。”北京夏天酷暑难耐,不少姑娘们中暑甚至晕倒,每次都能看到她守候在队员身旁用湿毛巾轻轻地为她们擦拭汗水。
在训练场上,像教练员王净净这样辛勤付出的人还有许多。炊事班每日精心调配消暑食谱,医务室24小时轮班值守……这些教练员与众多保障人员,哪一个不是离别家人来陪伴我们训练?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没有他们无私的坚守,我们又怎能心无旁骛地向着共同的目标全力迈进?这些默默奉献的身影,用专业与关爱共同构筑起训练场上最坚实的后盾,让我深切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众志成城、勠力同心”。
9月3日上午,长安街上阳光灿烂。当我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天安门时,耳畔传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此刻,我在心中默念:我们成功了,我们胜利了!母亲、哥嫂、丈夫、教练员、保障组的同志们以及所有默默支持我们的人,是我们共同完成了这场光荣的阅兵盛典。这正是“协”字的真谛,是三“力”相叠的坚实支撑,是众人同心的深切温暖。(曹祝英整理并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