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卷过戈壁扬起细碎的沙砾,初秋的克拉玛依地表温度依然高得惊人。
“从情报预警到民兵力量快速集结,从封控现场到精准识别、迅即处置,演练全程指令清晰、协同紧密。”前不久,在新疆军区组织的新任职基层武装部部长集训现场,塔城地区沙湾市商户地乡武装部部长阿玛太·居马站在战术板前,与民兵应急分队复盘刚刚结束的一场应急处突行动演练。
“专武就要爱武,专武更要精武。”近年来,新疆军区党委一直把加强基层武装部部长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今年依托克拉玛依市民兵训练基地开展了为期32天、覆盖14个地州市的专项集训,通过精准滴灌、强筋壮骨打造过硬专武干部队伍,一批爱武装的明白人、管武装的带头人、抓武装的小能人脱颖而出。
新疆军区组织专武干部前往教学基地参加集中授课辅导。
寻症查因,号准脉搏开出良方
集训启动前数月,一份特殊的“战前侦察”任务下达至每一位新任职基层武装部部长:深入辖区掌握兵要地志、摸清武装工作的痛点堵点,带一份浸透边疆泥土气息的“问题清单”和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前来淬火!
翻开前来参训的泽普县波斯喀木乡武装部部长张启祥的笔记本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一份特殊的“体检报告”:“牧区双语征兵宣传不够深入人心”、“民兵装备的使用率不高”、“与边防连队联训总差一口气”……这些源自边疆基层的现实困境,正是此次集训寻症查因、寻求突破的精准靶标。
集训报到的第一天,学员们就发现《民兵基层建设规定》、《民兵军事训练大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等厚厚的政策法规汇编就已摆在每个人的案头。与此同时,军地院校的专家、军区机关的尖兵、经验丰富的“老武装”们纷纷登上讲台,依据政策法规依次解答参训学员带来的“问题清单”和“调研报告”。
“马部长,你调研报告中提及的牧区民兵难集结的问题,政策法规汇编就有破解之钥!看,它对快速动员流程、时限、通信保障都有硬杠杠。试试‘马背通讯哨’来预设集结点如何?”课堂上,教员耿正坤指着法规条文,对着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新北街道武装部部长马琪的困境现场“开方”。
理不辨不明,灯不拨不亮。夜深后的研讨室依旧灯火通明,学员们围聚在一起对照法规条文与调研难题展开激烈交锋,思想的火花在寻找着打开困局的“金钥匙”。马琪在大家的一番“唇枪舌剑”后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学法规主动性不够,现在明白这是咱武装工作的‘方向盘’和‘工具箱’,离了它真是寸步难行!”
“‘精准滴灌’的培训方式真解渴!”带着满纸“挠头事”而来的张启祥十分感慨,“通过集训,不仅把政策法规的‘金刚钻’牢牢攥在了手里,武装工作的‘瓷器活’也摸清了门道,最关键的是通过解决自己带来的真问题,把指挥打仗的‘内功’练得硬邦邦!回到波斯喀木,头等大事就是用集训学到的新招实招打通和边防连队联训的关节点,把咱乡的民兵应急分队练成‘边境尖刀’!”
新疆军区组织专武干部进行心肺复苏课目训练。
添柴加薪,凝才聚智燃旺炉火
锻打淬火,百炼成钢。为全面提升基层武装工作质效,新疆军区坚持“推门开窗”汇聚八方智慧,打造了一座淬炼思想、创新创造的“大熔炉”。讲台上,不仅有新疆军区精心挑选的优秀教员,更有在实战任务中淬炼出的“兵王”、在基层武装工作默默耕耘数十载的“老武装”标兵。他们带着伤疤的故事、沾满汗水的好方法,讲述着最鲜活的武装工作方法,传递着千金难买的“实战”智慧。
伊犁霍城县清水河镇武装部部长段志龙分享了利用当地哈萨克族钟爱的“冬不拉弹唱”制作而成的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双语征兵宣传短视频,这个“金点子”瞬间点燃全场,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在这里,参训人员既是学员也是教员,他们通过开展思想碰撞的“天山砺剑小讲堂”,围绕“边疆多民族地区如何点燃青年从军报国热情”、“应急处突亟需的民兵信息网如何织密”、“驻地资源如何转化为军民共建的澎湃动能”等“硬骨头”,带着调研的思考和实践的火花勇敢地走上讲台,分享工作成果、交流治理经验。
集训中,他们还走出训练基地和教室,在克拉玛依油田“黑油山”巍峨的井架下,聆听创业先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铿锵誓言,汲取精神养料;走进基层武装工作示范点,实地学习规范化建设的标杆,感受智慧动员系统如何为武装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探访云计算产业园的前沿科技企业,通过触摸大数据、物联网的强劲脉搏,思考着“智慧边防”、“数字民兵”的“种子”如何在边疆沃土生根发芽。
新疆军区机关某处负责人周光辉凝视着一家高科技公司利用物联网实时管理重要资产的电子大屏,眼中闪烁着光芒:“实时监控,精准调度。这套技术解了我们管理散落各处的民兵装备仓库的燃眉之急。”
枪声骤然响起,硝烟刺鼻弥漫,情报信息快速流转,后勤保障精准到位……最震撼的一课当是参加“场景式沉浸式融合训练”,只见学员们直接投入模拟的边境哨卡、危机四伏的城镇街巷、断壁残垣的灾害现场。在高度紧张、高度仿真的环境中,他们必须运用所学独立完成分析判断、指挥决策、应急处置的全过程,让课堂知识在模拟实战的熔炉中百炼成钢。
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武装部部长麦麦提阿卜拉·艾拜看得手心汗湿、喉头发紧:“文件上读到的‘复杂严峻’,远不如眼前的真实场景!我们武装部在信息末梢、基层一线,指挥协同差之毫厘,便是天壤之别!这‘一招制敌’的硬功,必须练到骨髓里!”
塑形固本,升温熔铸锻打成钢
贯穿此次集训全过程的是一份详尽的量化评分细则,它如同一把标尺分明的利剑悬挂在参训人员头顶。每一次研讨发言的思想深度、每一项技能训练的达标精度、每一场指挥演练的实战化程度,都转化为具体的分数并实时在公告栏滚动更新。训练场上,“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如同戈壁热浪般久久难以散去。
集训的收官之战,是一场全员全课目的“结业大考”,这不仅是军事理论的大考评、单兵技能的大比拼,更是一场基于边疆复杂态势的指挥能力终极检验。考场气氛凝重,学员们屏息凝神,随机抽取模拟的突发事件考题或是“边境发现异常越境情况”、或是“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在倒计时的滴答声中,他们必须独自完成从情报抽丝剥茧、定下战斗决心、调配各方力量到形成处置方案的全链条作业,并直面由军分区机关、院校专家和地方应急部门领导组成的联合考核组进行严苛的现场答辩。
法规运用是否精准无误?指挥流程是否清晰高效?协同意识是否深入脑海?处置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每一个环节都在“高倍放大镜”下经受审视。最终的集训成绩单,不是一张简单的结业证明,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能力鉴定书”,一份通往未来战位的“硬核通行证”。新疆军区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每位学员的考评结果和综合表现通报至其所在的军分区(人武部)及地方县(市、区)委组织部,明确这是武装干部年度绩效评价、评优评先乃至选拔任用的核心依据之一。
“此次‘精准滴灌’培训模式的破冰探索,为新任职基层武装部部长快速进入战位、扛起强边固防千钧重担蹚出了新路,成效显著。”新疆军区领导告诉笔者,他们将系统梳理此次集训的经验做法,把“精准滴灌”的理念与“军地联动、按需施教、多维考评、训用一致”的机制有机融合并固化下来,力求形成常态长效。
32个日夜的淬火时光,在嘹亮的军号和紧张的操课中飞逝。当结业的号角在克拉玛依市民兵训练基地上空激昂回荡,110余名新任职基层武装部部长的肤色已如戈壁岩石般黝黑,眼神却淬炼得如雪峰鹰隼般锐利,他们如同戈壁中的胡杨种子乘着长风撒向天山南北的座座乡(镇、街道)武装部,成为守护国土安宁、拱卫边疆防线坚不可摧的基石。(本文图片由罗正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