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室一库一站”场所设置规范,战备器材严格落实“三分四定”管理要求;办公设施、工作图表、职责标牌一应俱全……金秋时节,江西省吉安市军地联合对基层武装工作进行检查,该市260多个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其优异成绩赢得军地人员啧啧称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吉安军分区深入研究新时代基层武装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力量下沉,立起凝心聚力抓基层、遵循规律打基础、依法规范强武装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武装工作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吉安军分区组织党员干部和文职人员、民兵党员代表到井冈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红色沃土铸忠诚
巍巍井冈山,浓浓革命情。吉安是一片红色热土,“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壮阔画面至今仍在传颂,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的热血、每一块岩石都铭刻着斗争的坚韧。
基层过硬,首先是政治上过硬。近年来,吉安军分区注重发挥驻守革命老区的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富矿”,与地方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梳理“红色家底”,构建起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三湾改编纪念馆、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为核心的现地教学“矩阵”,每年组织军官、文职人员、专武干部和民兵到这些圣地,用一场场沉浸式、体验式的教育涤荡思想心灵。
铭记是最好的传承。在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革命后代石金龙讲述他的奶奶曾志的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背后的故事,台下的官兵、文职人员和专武干部听得热泪盈眶;在挑粮小道上,官兵、文职人员和民兵像当年的红军一样,挑着稻谷行进在陡峭的山路上,感受红军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红色血脉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生动讲述中接续传承,奋斗精神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砥砺奋进中生生不息。在教育中,文职人员胡斌深有感触地说:“站在这片浸染先烈热血的土地上,我深刻体会到忠诚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
党建引领添活力。为让学习教育深入任务一线,吉安军分区创新“微党课”模式,组织所属人员和民兵党员观看《思政微课堂》短视频并展开讨论,“小、精、活”的授课模式让抽象理论化作鲜活事例深扎大家心田。此外,他们还与地方党委(党组)、支部建立“党建共建小组”,在“红色地标”走出了基层党建与红色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前不久,吉安军分区组织200余名官兵、文职人员和民兵党员代表前往井冈山开展现地教学活动,铿锵激昂的宣誓声响彻北山烈士陵园,展示着新一代国动人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和信念。
吉安军分区组织民兵应急救援分队进行抗洪抢险演练。
向战而行强能力
这是令人欣喜的一幕——
峡江县民兵到毗邻的永丰县训练基地开展基地化轮训,井冈山市人武部组织民兵舟艇分队到吉州区官溪水库进行水上课目训练,青原区人武部邀请吉安县高新技术产业园民兵无人机分队教员教授无人机操作技能……
“打破地域限制,共享训练资源,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提高民兵专业技能,是我们的一个有益尝试。”吉安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各县(市、区)在民兵组训前上报民兵训练计划和场地需求,军分区统一协调分配训练场地和使用时间,改变了以往各单位“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集中优质资源“攥指成拳”有效提升了训练质量效益。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交通受阻,请迅速前出处置!”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吉安市民兵训练基地工程机械模拟训练操作室内,道路抢修分队民兵队员利用“VR模拟系统”立即展开作业。不多时“障碍物”被全部清除,模拟训练系统随即生成成绩单,一一列出问题并给出训练指导意见。
“这是我们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民兵训练质效的一项举措。”该军分区领导介绍,以往受实装实训场地要求高、组织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手培养周期较长、战斗力生成较慢。为此,他们着眼实战需求建立各类模拟训练操作室,打造构建复杂战场环境,通过“模拟+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让民兵足不出户便可完成装备操作等课目训练,有效解决了承训场地和装备不足、组训力量薄弱等问题。
近年来,吉安军分区不断完善与驻军部队挂钩联训机制,协调驻军部队把民兵训练纳入年度战备训练总体筹划,明确民兵专业分队挂钩训练的方法步骤,将民兵分队成建制嵌入驻军部队实兵演训,赋予行动任务、全程伴随支援保障、共同接受考核。
去年夏天,吉安军分区组织部分人武部人员和民兵分队进行野外驻训时突遇暴雨,他们果断将“抗洪抢险”纳入演练课目,参训人员冒雨出动冲锋舟、转移“受灾群众”,从预案演练直接切换为“实战救援”,在实战转换中有效检验了应急反应能力。
精准施策破难题
“嘟、嘟、嘟……”金秋时节,随着一阵急促的哨音响起,一场全员全装战备紧急拉动训练在吉安县永和镇展开。民兵应急排闻令而动,根据装备物资器材箱上的红外信息灯光提示快速准确领取物资,并按照战备规范组织物资装载,登车后向任务地域开进。经查验,民兵携带装备物资的齐全率、堪用率均符合要求,紧急出动时间缩短数分钟。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几分钟,战场上快一秒,就多一分胜算。”吉安县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该县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建立“战备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对基层武装部战备器材实施模块化、箱式化和信息化管理,为基层武装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
此外,吉安军分区还设立“金点子”平台,鼓励官兵、文职人员和职工建言献策,并配合实施“创新提案奖”评选活动。浓厚的创新氛围下,基层涌现出源源不断的突破性成果:吉安县“模块化战备物资装箱法”使物资装载时间缩短40%、井冈山市“大课堂灌输、微课堂浸润、活课堂体悟”教育模式深受大家喜爱……创新文化与机制的双重驱动,让基层成为活力迸发的“创新孵化器”,官兵的智慧如春潮涌动。
前些年,吉安市军地在组织基层武装部建设调研中发现,受各乡镇(街道)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等方面因素制约,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场所设置不科学、装备器材不齐全等问题。对此,吉安军分区根据基层武装部所在地域、建设现状,按照“一乡一案”方案区分标准型、功能型、拓展型3种类型开展建设——标准型为“三室一库一站”,即办公室、资料室、活动室、器材库、兵役服务站;功能型以标准型为基础,根据担负任务因地制宜增设“执勤室”等功能性较强的库室;拓展型则是有条件的基层武装部建立荣誉室、国防教育展厅等场所,把基层武装阵地建得更加坚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确保抓建质量,该市军地建立“1+N”分片挂钩督导抓建机制,每个基层武装部都有一名县(市、区)委常委挂钩负责,定期带队督导各乡镇(街道)党管武装制度落实、基层武装阵地建设等情况,助推基层武装工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