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松花江畔,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某民兵训练基地内硝烟四起,一场群众性练兵比武激战正酣。“上级命令我部立即前出,遂行任务……”收到指令后,文职人员王世启迅速研判情况、拟制行动计划,向指挥员提出决心建议。迅捷的反应、规范的动作、周密的方案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受到导调人员一致称赞。
从入职之初的迷茫到如今的训练有素,王世启入职两年多来的成长经历是该军事部倾力提升文职人员能力素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该军事部的统筹抓建中越来越多像王世启一样的文职人员骨干脱颖而出,他们把岗位当战位、把工作当事业,自觉把个人梦的“棋子”融入强军梦的“棋盘”,在强军兴武路上踏出了铿锵足音、展现了别样风采。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组织文职人员进行野外识图用图训练。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组织文职人员赴红色场馆参观见学。
思想观念上的突围——
“不仅是个人的融入,更是双向的奔赴”
2022年,王世启放弃读研的机会,考上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人武部文职岗位后,单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成为他和女友之间一时难以调解的问题。加之因工作失误受到领导批评,王世启的工作劲头一降再降。“难道是自己的选择错了吗?”工作不顺利、同事不认可、女友不理解,让他一度陷入迷茫和焦虑。
“文职人员在单位感到不顺心,个别领导觉得文职人员不踏实,原因何在?”王世启的彷徨让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的领导感到,文职人员与军官、士兵相比,身份不同、定位不同、教育管理的要求不同,不能用简单化、老一套的办法来抓,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和工作方法抓好文职人员队伍建设。
文职人员的健康成长,不仅是个人的单向融入,更是组织与个人的双向奔赴。该军事部决定在文职人员队伍中开展“扎根军营、建功岗位”系列教育活动,由单位领导讲人才政策,请优秀官兵代表谈个人成长经历,让文职人员亲属说心中期盼,引导文职人员在明晰政策中坚定成长信心、在思想碰撞中端正价值追求。他们还定期组织开展“文职人员队伍怎么看、怎么带、怎么建”的大讨论,引导各级领导和机关校正思想偏差、梳理帮带方法,积极以新理念新举措抓好文职人员队伍建设。
好心态决定好状态。那段时间,王世启感受到领导和同事们鼓励的眼神、温馨的提示、诚恳的帮助,干起工作来也顺手了很多,心态上也不那么焦虑了。与此同时,人武部领导还将他的女友请到单位体验生活,介绍单位特点和王世启入职以来的工作表现。几天的军营体验让女友理解了王世启,主动表态支持他的工作。
“观念转变了,思路就打开了”,该军事部领导感慨道,“只有转变观念,端正视角,才能找准培养文职人员队伍的方法。”除了王世启,组织的关怀也让其他文职人员顺利度过身份“过渡期”、本领“恐慌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人武部文职马宁是从“校门”走进“营门”的,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今年上半年,他在上级组织的防汛救援集训考核中带领民兵分队行动迅速、配合密切,出色完成演训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军地领导一致好评。
培养方法上的创新——
“培养有多精心,成长就有多精彩”
人才的专业化,有赖于培养的精准化。在抓好文职人员初任培训和岗位实践的基础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结合实际细化文职人员培养举措,并根据个人学历、专业、性格和特长为每名文职人员量身定制《个人成长档案》,明确精武强能之策、成长发展之径。培养过程中,该军事部采取“以老带新、以军带文”方式,安排领导干部与新任文职人员结成帮带对子,让他们从点滴学起,把基本功学明白、练扎实,确保尽快适应岗位、胜任本职。
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人武部文职人员李佳泽,虽然有2年的从军经历,但对于组织民兵训练等工作还是力不从心。人武部领导李科研主动帮带,从如何撰写教案到怎样组织训练,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在其帮教下李佳泽的综合能力素质迅速提升,不久便能独立完成相关课目组训施教了。
“对文职人员要大胆放手使用,敢于安排他们在教学组训、技术攻关、综合保障等工作中担当重任。”该军事部明确要求:组织民兵训练要有文职人员角色,开展抢险救灾等应急行动要有文职人员参与,迎接上级重要考核要有文职人员任务。
除此之外,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还区分平时工作表现、完成大项任务、参加比武考核、参与抢险救灾等4种情形对文职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奖优罚劣激发文职人员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
培养有多精心,成长就有多精彩。放弃地方体制内工作主动报考人武部文职人员的许建伟也是受益者之一。“刚到人武部时两眼一抹黑,领导让我拟一份民兵训练方案,我却不知从何下笔。”为弥补知识空白、尽快强化素质,许建伟主动申请到军事部参加业务培训,返岗后又自觉在重大任务中勇挑担子、在工作实践中主动学习,时间不长他便逐渐成为了“业务大拿”。去年,他主动请缨负责民兵预建党组织工作,由其牵头探索总结的经验做法被该军事部推广。
工作动力上的激发——
“你给我多大鼓励,我就有多大勇气”
从抓好经常性的教育培养到引导文职人员走上更大的舞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多措并举激发文职人员爱岗敬业的“源动力”、争创一流的精气神。
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人武部文职人员李浩文入职后一直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上下公认的“好苗子”。去年,他被推荐参加上级“三会一好”政治教员练兵比武,虽然只有20天备赛,但他认真背记理论、逐字打磨讲稿、反复试讲试教,一点点补齐了短板弱项。比武中,他展现出了全面的理论素养、扎实的授课功底,最终被评为了“优秀政治教员”,当年年底还受到了嘉奖。李浩文感慨地说:“过去很羡慕现役军人立功受奖,没想到经过努力,今天我也站上了领奖台,这更加激励了我勤勉工作、建功立业。”
“你给我多大鼓励,我克服困难就有多大勇气”。为进一步激发文职人员职业荣誉感,该军事部还协调受表彰文职人员家乡所在人武部和地方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单位领导组成“送喜报小分队”,一路敲锣打鼓给受表彰文职人员家里送去喜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文职方阵,尤其在国防动员系统文职人员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工作热情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该军事部党委对文职人员表彰奖励、管理教育、服务保障等工作进行细化、具体化,鲜明提出“优才优待、优绩优奖”的激励导向,明确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职人员在职称评审、晋职晋级、评优评先、送学培训等方面优先推荐。同时,该军事部结合年终总结表彰、大项任务讲评等时机大张旗鼓进行宣扬,并配合开展“新时代军垦传人”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文职人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此外,他们还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出台文职人员优待政策,在落户安置、子女入学升学等方面享受与现役军人同等优待。文职人员梁旭东为了心中的“军旅梦”毅然放弃地方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并通过考试穿上了“孔雀蓝”,但女儿入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家人,优待政策出台后,经协调其女儿很快便到齐齐哈尔市龙沙小学就读了。他感慨道:“文职人员身份得到社会的优待和尊崇,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人生选择。”
想干事的有出路、能干事的有盼头、干成事的有甜头。目前,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军事部的文职人员已逐渐成长为训练中的“排头兵”、工作中的“主力军”,近年来先后有110多名文职人员受到各级表彰,26人次在黑龙江省军区组织的比武考核中取得名次,“孔雀蓝”们用“青苗破土”的韧劲在东北这片黑色沃土上向阳而生、茁壮成长。(本文图片由吕衍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