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我要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

—— 记九十五岁抗战老兵孔宪立

文 | 邢邦明 张晓宁

“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们都是儿童团。站岗放哨,又当侦探,盘查行人捉汉奸……”近日,笔者在天津某离职干部休养所采访95岁抗战老兵孔宪立,他在讲述抗战故事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这首抗战时期的《儿童团歌》。感人的故事、动情的歌曲,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0年,孔宪立出生于山东省曲阜市车家庄村。1938年1月,曲阜沦陷。不久,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当地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青年救国会、儿童团等不同类型的抗日群众团体。年纪尚小的孔宪立加入了儿童团,当时他还因表现积极被任命为儿童团团长,肩负起了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和掩护队伍的任务。

那时候,孔宪立最为熟悉的“哨位”便是村口附近山崖间由两块巨石相倚形成的天然“瞭望哨”。“当时我挤在两块石头中间,别人很难看见我,我却能从石头缝隙看到外面的情况。”数九寒天,石头冰得像铁块,孔宪立蜷缩在两块巨石间冻得浑身发抖,但他的双眼始终盯着进村的小路,遇有情况便立即报告。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为摧毁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频繁开展惨无人道的“扫荡”。那时候,村民一听到炮火声就得携家带口往山里跑。有一次,邻居拽着孔宪立要往山里躲,他却挣脱说:“我不能走,还得去放哨。”邻居急得直跺脚:“你这娃不要命啦?这时候还放哨,太危险了!”“我个子小,不容易暴露,你们先走!”孔宪立执拗地留在了哨位上。

后来,组织上考虑到孔宪立勇敢又机灵,便时常安排他参与更重要的战斗任务。从此,孔宪立带领的儿童团经常配合八路军与地方武装协同作战。

“日本鬼子来了,日本鬼子来了……”一次,藏在石缝中的孔宪立发现敌情后一边高声呼喊,一边敏捷地钻出哨位朝着预定方向飞奔。他没有选择通往深山的安全小路,而是直奔事先商量好的村口那条诱敌路线。果然,一群日军被他吸引过去,紧追着他不放。

孔宪立灵巧地爬到村口的一棵老槐树上,没有发现他的敌人疯狂地朝槐树林射击。枪声成了最好的信号,预先埋伏在岔路附近的八路军闻声而动,迅速从两侧包抄过来。“我是故意引他们到老槐树那的。”孔宪立回忆道,就在日军集中火力向树林射击时,他已顺着树干另一面滑下并沿着一条小路安全撤离了。

“那一仗虽然打了个漂亮伏击,可我们还是牺牲了不少同志。”讲到这儿,孔宪立神情凝重地说,“这种仗,那时候几乎天天都在打。历史书上虽然没有写,可我们这些亲历者到死都忘不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孔宪立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战斗,并在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战场归来,孔宪立积极投身部队现代化建设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入伍之初的铮铮誓言。1984年离休后,他经常深入当地学校、社区讲述红色故事、开展国防教育,积极播撒着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我虽然不能再上前线了,但党培养了我,我要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孔宪立动情地说。(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抗战老兵孔宪立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