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铿锵玫瑰”逐梦绽放

—— 记辽宁省葫芦岛市塔山女子民兵班

文 | 闵廷磊 曹 奎 袁长立

“昔日塔山硝烟弥漫,今朝沙场巾帼战旗妍……”仲春时节,辽宁省葫芦岛市民兵训练基地内硝烟还未散尽,塔山女子民兵班的女民兵们便在训练间隙唱起了《塔山女子民兵之歌》。班长张翠说:“每当唱起这首歌,心中就充满了激情和力量,传承塔山精神、当好塔山传人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塔山,无塔,也无山,不过是个有着百余户人家的普通小村落。这个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的小村庄,因为70多年前的塔山阻击战而闻名于世、永载史册。这片英雄的土地,孕育出不朽的精神,浸润了战火硝烟中奋起的红色基因。正是在塔山精神感召下,1963年初春,葫芦岛市塔山公社一群守在灶台边上的农家姑娘自发组成了塔山女子民兵班。60多年过去,这支以“塔山”命名的女子民兵班始终初心不变、本色不改,犹如一面鲜红的巾帼战旗高扬在渤海湾畔。

塔山女子民兵班到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仪式教育。(摄影/陈   硕)

塔山女子民兵班到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现地教学。(摄影/陈   硕)

不爱红装爱武装——

“灶台女”走进绿色方阵

在葫芦岛市,塔山女子民兵班的女民兵们“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故事一直被广为传颂。

任淑兰是塔山女子民兵班的第三任班长,自小就听着塔山阻击战的故事长大,“当民兵、做传人”的念头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

1962年3月的一天晌午,塔山大队17岁的少女任淑兰围着灶台“烧锅煮茶饭”。安顿好父母的午饭,她只身来到塔山公社民兵连,见到民兵连连长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当民兵!”民兵连连长看着这个头扎麻花辫、眼神中透着倔强的年轻姑娘哑然失笑:“娃娃,你年龄不够呢,明年再来,我们优先选你。”

悻悻而归的任淑兰天天数着日子,终于在达到年龄要求后如愿加入了塔山女子民兵班。入队第一天,天还未破晓她就穿上自己做的草绿色“军装”,赶到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并在心中暗暗立下“学英雄、建新功”的誓言。

当上民兵不久,任淑兰就因为工作积极、素质过硬、表现突出当上了班长。那时的民兵军事训练任务很重,晚上经常“打起背包就出发”,有时一走就是几十里地。任淑兰作为班长总是走在队伍最前头,她经常鼓励其他队员:“民兵,既是民、更是兵。想想革命先辈,再苦再累咱们也不怕!”

从“灶台女”转身变为女民兵,塔山女子民兵班虽然建制几经调整,但加入塔山女子民兵班始终是连山区广大女青年的梦想。孟凡艳比任淑兰小7个月,她不顾家人劝阻,坚决要求加入塔山女子民兵班,后来还被评上了“学雷锋先进个人”;杜希兰当民兵时已经23岁,在那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大龄女”了,本已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她却坚持说服父母,走出“闺房”毅然将锄头换成了五尺钢枪,后来她还被表彰为“训练标兵”……60多年来,先后有百余名农家姑娘加入到这个光荣的集体。

当民兵,成了当地姑娘们的追求和荣耀。刘艳新、王晓娜、李学慧、刘迪……这一个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她们中有为当民兵推迟婚期的、有带病走上演训场的、也有母女同当女民兵的……去年,打小就向往塔山女子民兵班的李响从部队退伍后毅然申请加入塔山女子民兵班。初到民兵班,她就主动报名参加辽宁省军区组织的比武考核。集训期间,她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带队领导劝她休息几天,李响却婉言谢绝依旧带病坚持训练,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事后她袒露心迹:“作为这个光荣集体的一份子,决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2017年开始,塔山女子民兵班还将历经7年多时间收集的塔山阻击战中的英雄故事和民兵班数十名先进个人事迹整理成册,发至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中小学校,并组成文艺宣传小分队经常深入社区、企业、校园进行宣讲和展演。同时,她们还结合民兵出入队以及烈士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女民兵和中小学生到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讲红色故事、走进塔山女子民兵班荣誉室讲光荣传统,广泛的宣传教育“燃”旺了大家“学英雄、当传人”的思想炉火。

塔山女子民兵班进行军体拳训练。(摄影/闫   帅)

塔山女子民兵班参加巡逻执勤任务。(摄影/闫   帅)

塔山女子民兵班开展助农活动。(摄影/袁长立)

巾帼不让须眉——

走上演训场就要当精兵

“侦察组对‘敌’目标实施标记。”“攻击分队投掷弹药,进行打击。”……随着一道道口令下达,在辽宁省军区某训练场内数架无人机升空,一场民兵无人机分队演训比武拉开序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笔者看到,塔山女子民兵班的女民兵们精准操控无人机依令完成各项任务,最终在比武中勇拔头筹。“走上演训场就要当精兵,一直都是塔山女子民兵班的奋斗目标。”在现场观摩比武的连山区人武部领导感慨道。

“我就咬着牙自己偷摸练,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十遍……作为塔山女子民兵班的民兵,决不能让人看扁了!”今年整组点验期间,老民兵万素红来到塔山女子民兵班和女民兵们聊起了自己的往事。

20世纪90年代,在一次参加实弹射击训练中,刚入队不久的万素红因为体质较差肩枪训练比较吃力,便找到教官申请换一支“轻点的武器”,对方哑然失笑,“给你一根拐杖也嫌沉,这点苦都吃不了,还当什么民兵。”

教官无心的调侃让万素红深受打击,一度意志消沉、训练提不起劲头。塔山女子民兵班时任班长发现她的思想波动,便带她来到荣誉室重温一代代民兵爱军精武的故事。看着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听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万素红心里的“火苗”被引燃。

“决不能给班里拖后腿!”万素红暗下决心。在正课时间里,她认真体会动作要领、严格进行实操训练,不厌其烦地向教官和训练尖子请教;在训练间隙别人休息时,她主动加练、缠着教员和班长“开小灶”……时间不长,万素红肩上的步枪不再“沉重”、准星里的靶子更加清晰,最终在考核中打出了5发子弹49环的好成绩,赢得一片掌声。

敢于挑战、勇于应战,越是艰难越向前,是刻在塔山女子民兵班姑娘们骨子里的信念。几年前,葫芦岛军分区在编建民兵无人机分队时,第一时间便将目光聚焦到了军事素质过硬的塔山女子民兵班。塔山女子民兵班虽然多次圆满完成换装任务,但无人机对女民兵们来说也是个新鲜事物,难度很高、挑战很大。不服输的姑娘们为此做足了“功课”,她们邀请军地专家撰写教案,聘请无人机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训练场现地指导,组织民兵骨干到有关教培机构参加专项培训,与驻军部队开展联训并将他们的教学力量请进来面对面教、手把手练……连续几个月,女民兵们早出晚归奔波在训练场、培训机构和驻军部队之间,忙碌的身影在落日余晖下化为一道美丽的剪影。最终,女民兵们顺利通过考核并全部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实现了当年编建、当年形成战斗力。

学习无人机3D建模技巧、参加反无人机装备操作培训……转型3年多来,塔山女子民兵班积极学习新本领、解锁新技能,多次参加支援保障任务大显身手。一次,葫芦岛市突发山火,塔山女子民兵班携带装备连夜赶赴火灾现场,操控无人机迅速完成火场侦察和火情报送,与其他应急力量协力扑灭了山火,赢得了军地领导广泛赞誉。

迷彩装点青春——

助民爱民作贡献

谷雨时节,在连山区塔山乡常家沟村的田垄间,塔山女子民兵班的女民兵正和农户们一道忙着松土、播种、铺膜,春风细雨间呈现出了一幅“人勤春来早”的生动场景。这是该民兵班在组织民兵开展“助农为民促春耕”主题党日活动,此项活动她们已经持续开展了10余年。

挺膺站排头,青春绽芳华。近年来,塔山女子民兵班发挥民兵亦兵亦民的身份和组织优势,在市、县、乡组织的各类大型工程建设和项目会战中主动挑重担、当先锋,成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拳头力量”。2024年,该女子民兵班与塔山乡的其他民兵队伍一道参加千亩小流域的治理任务,她们风里来、雨里去,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治理并通过了市、区两级验收。

重要节日到景区义务讲解、重大赛事到现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到一线积极作为……去年金秋,塔山乡东塔村残障人士王兴权开办的采摘园再次顾客盈门,来自十里八乡的群众开心地采摘葡萄、品尝农家菜。王兴权和他的家人忙得不可开交,但笑容始终挂在脸上,“现在有了采摘园,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比蜜甜,这多亏了塔山女子民兵班的女民兵!”

前些年,塔山女子民兵班与王兴权家结成对子进行帮扶。为了让王兴权家尽快致富,女民兵们多次前往当地的农业研究机构“取经求宝”,并在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确定了发展以葡萄为主的特色种植、开办农家乐的帮扶思路。经过多方协调,王兴权在自家地里引进了优质品种葡萄进行栽种,高标准设计建成了有花有果、四季飘香的种植园,并很快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亲子游打卡点。名气大了、游客多了,女民兵们紧跟着帮他盖起门市房做起了小生意,由此王兴权一家一举脱贫、“跑步”进入了小康生活。

趁着“热度”,女民兵们又帮助王兴权总结栽种葡萄的经验,并毫无保留地手把手传授给乡亲们,推动了塔山乡的葡萄种植和关联产业蓬勃发展。目前,仅东塔村就栽种葡萄1000多亩,成为了有名的“葡萄之乡”,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得到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