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科学把握加强基层治理路径

文 | 山东省威海军分区 姚玉辉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基础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基层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效。加强军分区系统基层治理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将“四个坚持扭住”作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积极用好“江西集训”经验成果,坚持多域齐抓并举、多维协同发力,最大限度激发基层治理动力活力,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突出政治引领。谭政报告提出,“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加强基层治理首要的是强化政治引领,这是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增强基层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要加强理论武装,深刻领悟习主席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引导官兵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统帅号令直达基层、强军部署贯通基层、治军理念扎根基层。要加强教育引导,聚焦“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地位观、纪律观组织经常性教育,用活教育手段、用好教育资源,激发官兵投身强军实践、建功本职岗位的热情。要加强组织建设,以聚能增效为牵引坚强基层治理“主心骨”,适时组织基层党委(支部)书记培训,面对面宣讲党务知识,手把手传教工作经验,切实培养好基层建设的带头人。

坚持以战领建。基层是战斗力的“刀尖”,能不能打仗是对基层治理成效最直接的检验。加强基层治理,必须聚焦备战打仗,让基层治理“准星”对准打仗“靶心”,确保基层一切工作为打赢服务。要常态化培育战斗精神,军分区系统工作线条多、军地事务杂,容易出现备战打仗紧迫感淡化的问题,必须坚持不懈抓好战斗精神培育,采取临机拉动、特情处置、现实应对等方法,强化时刻准备打仗观念,坚决纠治精力游离的“恍惚症”、佛系躺平的“慵懒症”。要实战化开展战备演训,紧贴打仗需求规范基层战备秩序,按照打仗标准修订各类方案预案,加强实案化实战化对抗性训练,突出抓好重点课题专攻精练,提高基层遂行任务和援战保战能力。要制度化组织考核评价,推开“考、比、拉”机制,用好考核评比杠杆,完善基层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基于战斗力标准的评价指标,用好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等抓手,严卡“标尺”、晒出“榜单”,营造“奖优罚劣”浓厚氛围,确保战斗力标准立在基层、落在基层、硬在基层。

强固人才支撑。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基层人才队伍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做好基层治理工作人才队伍是关键。加强军分区系统基层治理必须重视抓好用好各类人员,真正使他们成为抓建基层的“依靠力量”。要抓住军官队伍这个“龙头”,扎实开展“提振精气神、实干作表率”等专题教育,引导广大军官处理好“到站与到位”、“年限与奉献”、“守业与创业”的关系,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思想,振奋精神、担当作为,以模范行动引领部队发展。要抓住文职人员队伍这个“大头”,针对当前文职人员逐步成为基层主体力量的实际,积极为其量身设计成长路径,探索构建岗前集训、交叉轮训、回炉强训、结对帮训的培训体系,采取老带新、强带弱等方式抓好传帮带,在科学“训管用”中激发其投身基层建设的内在动力。要抓住职工队伍这个“重头”,牢牢把握职工队伍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并结合各自实际多交任务、常压担子,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创造精神,最大限度把各级各类人员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基层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