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民兵聂章旺驾驶冲锋舟安全穿过湍急的河流,成功解救被困群众……”清明节刚过,广东省清远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内,全市民兵教练员集训已近尾声,但集训首日那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余波,仍在参训人员心间久久回荡、难以忘却。
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何让人念念不忘?产生的冲击波到底有多大?带着一个个问题,记者一行走进粤北凤城,近距离观察清远军分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实践与探索。
阳山县人武部利用训练间隙组织民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摄影/丁立敏)
内容上突出一个“真”字,让教育既“走心”更“入心”
“真实、震撼,深受触动!”时至今日,民兵教练员梁文德对那堂教育课仍然记忆犹新。
触动源于真实。这节课,以2022年6月清远市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清远军分区迅速组织民兵抗洪抢险的故事为背景,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新时代民兵职能使命。熟悉的场景、真实的事例配以朴素的情感,让这堂教育课迅速“走红”。
“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清远军分区领导介绍,去年以来,他们针对调研中官兵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不强的问题,多次组织教学研讨、深挖身边教育资源、持续改进教育理念,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渗透力。
唯真方能为人所信。工作实践中,该军分区大抓典型引领,深入挖掘各类群体人员身上的“闪光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教材”。前不久,他们举办“我的成长之路”主题宣讲活动,层层遴选推荐10位优秀官兵、职工、专武干部等先进典型代表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一时间引起全体人员点赞叫好。
与此同时,该军分区深挖辖区红色资源富矿,收集整理“党的好女儿”向秀丽、人民空军首批飞行员冯达飞等先烈事迹,汇总编印《清远功勋故事》、《飞越清远——空中的红色课堂》等红色教材,并组织官兵到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等红色场所参观见学,积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遍访北江边上的座座军营,记者强烈感受到“真”字带来的强大感召力。广东第一峰下,阳山县人武部用该县民兵应急连连续抗洪50余天被授予“爱民模范连”荣誉称号的先进事迹为民兵开展入队第一课;浈阳峡畔,英德市人武部以英德籍现役军人郭子愿在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勇夺“三金”、荣立一等功的事迹激励民兵奋发向上、建功立业。“这些先进典型都来自我们身边,听他们的事迹感觉既生动又亲切,经验实实在在、道理明明白白。”民兵排长赵必叙说。
“以前,各级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少,但真正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却不多。如今,官兵、民兵普遍反映教育既‘走心’更‘入心’。”采访中,清远军分区领导感慨道。
佛冈县人武部在所属人员和民兵骨干中开展“兵教兵”群众性读书学习活动。(摄影/田康俊)
对象上突出一个“准”字,让教育由“漫灌”到“滴灌”
空中,无人机迅速前出侦察敌情;地面,民兵支援保障分队就地建立警戒阵地……粤北仲春,一场实战化演练正在紧张进行。演练间隙,文职人员王海锋组织民兵席地而坐,围绕少数民兵存在的“后备无用”错误思想展开讨论辨析,大家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针对官兵、民兵“活思想”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清远军分区精准施教的一个缩影。
“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育必须跟着变。”在该军分区领导看来,军分区、人武部人员类别多、年龄跨度广,“一份教案包打天下”的教育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节奏。为此,他们精心组织思想调查,找出困扰官兵、民兵的思想疑惑及心理需求,精准分析教育对象的共性问题与个体差异,用问题的“精准定位”保证教育的“靶向疗效”。
回应需求才能走进内心。记者翻开清远军分区思想政治教育教案看到,他们针对不同类别人员需求和困惑精心策划系列针对性教育:为军官、军士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和所肩负的使命责任,引导其安心服役、担当尽责;对文职人员重点强化职业认同,激励其提高本领、矢志军营;面向民兵宣讲后备力量的特殊地位作用,帮助其廓清迷雾、认清自我……一份份精心准备的教育教案,将各类人员自身发展需求与新时代强军目标有机联系、精准结合,有效引导全体人员自觉投身强军实践。“越是寂寞越要热爱生活,越是偏远越要心系祖国,越是艰苦越要迎难而上……”近日,该军分区领导针对文职人员成长困惑,以自身经历为教材现身说法为文职人员解开“思想扣子”并引发了强烈共鸣。
他们还区分不同岗位人员和不同任务特点,精准选择教育时机和教育方法,实现政治教育与人员思想同频共振:连州市人武部高标准建成市、镇、村三级“民兵之家”教育阵地,及时通过网络推送学习资源,让民兵随处可学、随时能学;佛冈县人武部持续开展“兵教兵”、“兵教官”教育活动,让文职人员和职工轮流上讲台、站“C位”;清城区人武部连续3年组织“精武杯”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广大民兵和专武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独角戏”到“协奏曲”……走访粤北凤城,记者欣喜地发现,该军分区思想政治教育迈出了由“入耳”到“入心”的关键一步。
方法上突出一个“统”字,让教育变“散光”为“聚光”
春潮涌动,皓月初现。连江边上,结束一天训练任务的阳山县防汛抗洪专业分队民兵依然斗志高昂,围坐在广场上认真聆听由英德市人武部优秀政治教员胡若思等创作的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平凡与使命》。40分钟的课程,数次被掌声打断,不少民兵纷纷表示:“这堂课既‘解馋’又‘过瘾’!”
“这节课由民兵按需‘下单’、机关匹配‘派单’、政治教员跨区‘接单’。”清远军分区机关干部李杰涛介绍,这种资源共享式的组教方式,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又减轻了基层单位组教负担,深受各方好评。
“过去,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对各级而言是一项‘棘手任务’。”前些年,该军分区在调研时发现部分单位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上存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求留痕、不求实效”的现象,低水平重复普遍存在,“挂空挡”现象时有发生。
“系列问题背后反映的是部分单位施教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窘境。”该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按照“统筹好工作、统控好资源、统合好力量”的思路,着力破解基层组教施教低水平、浅表化等问题,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踩实。
——统筹好工作。以上级部署的年度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轴,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主要载体,把主题教育、基础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等内容统进“一张表”,有效解决“教出多门”难题;探索推开“机关统筹、基层落实”教育模式,组织各单位分头备课、集中授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开展、一体推进。
——统控好资源。持续深化以“思想案例库、教案讲稿库、研学路线库、教员骨干库”为内容的“四库”建设,实现思想疙瘩共解、精品课程共筹、红色资源共享、优秀教员共用;注重加强与军队院校、地方党校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教育协作区平台优势,持续引入军地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内容载体、提高教育质量。
——统合好力量。构建立体式基层政治教员培养体系,持续开展以会代训、跟班轮训、送学深造活动,组织优秀政治教员结对帮扶,着力培育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基层教员队伍;深入开展“三会一好”优秀政治教员比武活动,配套建立星级评定、动态管理、表彰激励等制度,充分激发政治教员授课热情。
教育蓄能,沙场见效。连日来,北江边上的处处演训场上硝烟四起、杀声震天,一道道迷彩身影动作迅捷、斗志昂扬,思想政治教育向战发力、保障打赢的作用正在演训场上得到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