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草原上的“守护者”

—— 内蒙古赤峰市军地聚力提升民兵队伍防火救灾能力纪实

文 | 徐国忠 本刊特约通讯员 王文浩

春风送暖,鸿雁北归,北疆草原迎来防火关键期。

灭火弹空爆喷洒、直升机吊桶灭火、应急组扑打火线……雨水时节,内蒙古赤峰市各级森林(草原)防火军地联合指挥部纷纷在辖区开展森林(草原)灭火演练。一时间,陆空一体出动、军地全力配合、部门共同协作,实景实战场面“超燃”。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冀北丘陵和辽宁平原的截接复合部位,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体系的重要地区,森林防火周期长、高危火险天数多、火源管控压力大。近年来,赤峰市军地着眼每年春秋季防火严峻形势,重视建好用好民兵队伍这支“拳头力量”,抓整组、抓演训、抓保障,民兵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了防火救灾“战场”上的尖兵。

克什克腾旗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进行森林(草原)灭火应急拉动演练。(摄影/武向荣)

精编实建强队伍

新增农草防火、无人机侦察等5支民兵分队,改编医疗后送等30余支民兵分队……翻看赤峰军分区参训民兵花名册,笔者直观的感觉是“人员减少了、专业力量增多了”。“全市基干民兵总人数与以往相比有所减少,专业分队却增加了10多支。”赤峰军分区领导说:“这一少一多是为了精准对接战场。别看分队人员少,但队员个个有绝活。”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事半功倍。我们注重兵员遴选、装备配备与实战接轨,让新质力量成为民兵队伍打开支撑胜战之门的‘金钥匙’。”在巴林右旗森林防火演练现场,负责民兵队伍编建的巴林右旗人武部赵宇轩如是说。他们依托某地方企业组建无人机侦察分队,虽然不足20人却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能手。笔者在演练场看到,从红外摄像机到北斗卫星定位,民兵队员快速精准的信息处理让观摩人员赞叹不已。

结构决定功能,实力决定战力。近年来,赤峰军分区及时与地方交通、住建等部门建立动员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甄别民兵技术专业、工作单位等关键数据真伪,多措并举摸清编兵实情,有效提升了民兵整组工作质效。“前不久,各县(旗、区)人武部深入辖区调研国防潜力资源分布情况,重点挖掘机械制造、无人机等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军民通用技术和装备设备等相关潜力,将专业人才编配到各类民兵组织,助推民兵编建质量提升。”采访中,该军分区机关参谋张久刚介绍说。

笔者从该军分区机关了解到,近年来他们创新“特色+”、“基本+”编组模式,以“人员定位、专业对口、装备配套、一队多用”为标准,通过提高专业民兵编兵比例满足支援防火救援任务要求。在山林居多的阿鲁科尔沁旗、喀喇沁旗等地,他们着重编组森林灭火分队,配备大型无人装备,加强装备保障和人装结合训练;在杂草居多的巴林右旗、翁牛特旗等地,他们着重编组草原防火分队,并及时配备消防车辆和灭火工具,实现了以点制线、以线控面、快速机动的目的。

克什克腾旗人武部赵文斌介绍,辖区乌兰布统草原一望无垠,遇到明火极易广泛蔓延。基于此,该人武部近年来多次与当地编办、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联系,每年将退役回来的士兵尽数纳入到各类应急分队中;主动联系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局和民间救援力量,将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灭火专家编为分队班排长,有效缩短了战斗力生成周期。

民间力量嵌入编、优势潜力抽组编、网络技术融合编……近年来,赤峰军分区牢固树立“向编组要战斗力”的思想,通过精准对接民兵编组单位深挖新质力量和重点行业潜力资源,多措并举编实建强民兵队伍更好守护绿水青山。截至目前,全市基干民兵中退役军人和党员比例分别较往年提升8.7%、7.3%,企业编兵比例较往年提升11.3%。

巴林左旗人武部组织民兵无人机分队进行火情监测。(摄影/徐国忠)

巴林右旗军地联合组织森林(草原)防火救援演练。(摄影/满   达)

真训严练砺精兵

“乌兰坝林场发生火情,过火面积达2000平方米,民兵分队前出支援……”前不久,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演练现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场针对森林防火的专项演练拉开帷幕。

从“经验防火”到“科技防火”,本次军地演练可谓看点十足。演练现场,侦察无人机抵近观察实时为指挥车提供现场画面,数台可携带水管的大型旋翼无人机飞至火场上方精准投掷,智能化消防车根据火场态势调整变换喷水姿势,专业与科技的组合、人员与装备的结合,迅速将大火扑灭,赢得现场观摩的军地领导拍手叫好。

“只有设置严酷的作战条件、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负责组织此次演练任务的赤峰军分区参谋杨成宇介绍,为了常态保持森林(草原)灭火分队扑火能力,他们每到季节交替时就会随机给出情况想定,通过不设演练脚本、不设预定情况,尽可能模拟复杂多变的火场环境,倒逼参训民兵主动想招法、破困局。

抓战斗力建设没有分内分外,训管使用不能孰轻孰重。近年来,赤峰军分区按照实战化要求,坚持把军事训练作为提升应战应急能力的中心环节紧抓不放,认真对照《民兵军事训练大纲》要求,科学制订方案计划,有针对性组训施训,训练质效得到极大提升。坚持实打实练,着眼辖区山多林密,易发生火灾、水灾、局部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实际,采取基地化轮训、按专业集训、成建制拉动演练等形式,突出抓好防火、防汛等灾害救援专业技能训练,不断强化各类民兵应急分队实战能力建设;坚持实打实考,突出民兵训练实战标准,制订下发《加强民兵队伍训练考核督导意见》,大力纠治“以前怎么训现在怎么练”等惯性思维,坚决杜绝偏训漏训粗训现象;坚持实打实备,注重加强民兵战备器材物资申领配备,主动对接地方党委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累计投入430余万元为各民兵分队配发亟需的新型装备器材,在具有枢纽位置的乡镇(苏木)建立器材储备库,彻底告别了过去单打独斗、功能单一的发展模式。

“平时抓得紧,关键时刻才用得上、起作用。”赤峰军分区机关干部王晓飞说,随着民兵训练工作持续推进,求真务实、真打实备成为官兵和民兵的共识,演训场上的实战化气息扑面而来:“敌情”不断,“硝烟”弥漫;少了整齐划一,多了乱中有序。在刚刚结束的赤峰市第八届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中,来自12个旗(县、区)的民兵森林(草原)防火分队硬碰硬、真较量,通过横向对比建立“红黑榜”,真正实现了以比促训、以考促训的目的。

克什克腾旗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进行森林(草原)灭火应急拉动。(摄影/武向荣)

巴林左旗人武部组织民兵进行火情监测。(摄影/徐国忠)

奖优励先促动力

“没想到当民兵能‘出镜上榜’,也能受到礼遇尊崇。”演练结束后,众多民兵典型苦练精兵、备战比武、勇争第一背后的鲜活故事登上各级各类媒体“热搜”,成为竞相报道的新热点。走下领奖台,松山区民兵排长张阔杰及时与大家分享喜悦。

“我们常想着他们,他们就会常想着任务。”喀喇沁旗人武部郭义深有感触地说,他们除了大力宣扬、实施表彰外,还积极协调就业服务部门和培训机构免费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对比武中涌现出的民兵技术能手、训练标兵,属于事业单位的,协调在职称评定和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属于普通村民的,协调优先列为村干部培养对象;对于有入党意愿的,协调相关党组织进行重点考察培养,不断激发民兵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荣誉激发奋进力量。为切实增强民兵身份认同感和使命荣誉感,赤峰市各地相继出台民兵综合保障措施,使“当民兵光荣”成为广泛共识。2023年7月,赤峰军分区联合市政府共同印发了《赤峰市基干民兵优待和权益保障实施意见》,对编兵企业给予了政策倾斜照顾,使企业和民兵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该军分区还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创了《国防赤子心》栏目,定期播报民兵训练风采、宣讲民兵政策、宣传民兵事迹,在全市范围传播民兵好声音、正能量,使民兵队伍荣誉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为激励民兵积极投身练兵备战,该军分区协调地方相关单位为全市基干民兵统一制作基干民兵证,持基干民兵证既能在市内免费乘坐公交车和享受加油优惠,还能在医院、旅游景点享受优先优惠服务。去年4月,他们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召开了赤峰市民兵建设工作会议,从编组到建设、从使用到优待作出规范,在经费、权益、装备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民兵各项保障制度……随着一项项优待措施的出台,民兵激励体系、荣誉体系、优待体系逐步建立,全市上下形成了“民兵也是兵、当民兵也光荣”的良好氛围。放眼赤峰大地,越来越多的“张阔杰”见诸网络和报端,促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主动加入到民兵组织。

水火无情人有情,关键时刻靠民兵。在军地合力抓建下,赤峰市民兵队伍防火救灾能力实现了新提升,成为了一支逐火而行、迎焰而上的应战应急过硬力量。据统计,近年来赤峰市民兵先后10余次成建制遂行各类森林(草原)山火扑救行动均出色完成任务,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展现了新时代民兵的使命担当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