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伏牛山麓劲吹“兴武风”

—— 河南省禹州市推进党管武装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 | 胡宝玉 宋义华 白 瑜

位于中原腹地、伏牛山麓的河南省禹州市是一片红色热土,历来有着崇军尚武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包括禹州市在内的河南省西部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无数禹州儿女踊跃支前、血染沙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禹州市党政领导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主动担当兴武重任,对武装工作真抓真管、对军人军属倾情服务,有力推动了党管武装工作落地落实。该市4次被命名为“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市人武部先后被河南省军区和许昌军分区表彰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练兵备战先进单位”。

禹州市召开人民武装工作会议。(摄影/白   喻)

禹州市“拥军好妈妈”团队成员把亲手做的鞋垫送给预定新兵。(摄影/秦向磊)

禹州市民兵在防汛抢险综合演练中投放救援抛绳器。(摄影/葛彦峰)

立起管武兴武“硬杠杠”

“资金没问题!战备器材库扩建必须保证质量按时竣工……”去年6月,禹州市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履新第一天便来到市人武部参加现场办公会,当得知战备器材库扩建工程存在资金缺口时,当即拍板予以解决。该人武部领导介绍,每任市委书记履新首日即前往市人武部“面对面”征求意见、解决难题,已成为禹州市多年来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立起管武兴武‘硬杠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才能把事办成办好。”禹州市历任领导对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思想认识统一、目标指向明确。多年来,该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落实党管武装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力保障、军地齐抓共管、逐级履职尽责”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双向兼职、党委议军、工作述职、现场办公和过“军事日”等制度,特别在基层武装建设、专武干部选拔和培训等事关武装工作的“大事”上开辟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涉及事项优先研究、经费优先保障、困难优先解决。仅去年一年,他们就召开专武干部例会达12次、召开现场办公会5次,使5大类13项制约基层武装部建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前些年,当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客观上导致一些武装工作难开展、推进慢。”该市领导介绍,他们为改变这一现状专门研究制定《武装工作专项经费审批拨付办法》等,对涉及武装工作的经费由市财政局优先统筹拨付和监管,有效保障了武装工作的资金投入。据统计,自2022年起,该市累计投入140万余元用于人武部营区、基层武装部、役前教育基地软硬件建设,去年他们又拿出1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民兵整组和新质力量专业训练,有效推动了武装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兴武之道,要在得人。禹州市坚持把选优建强专武干部队伍作为提升基层武装工作质效的有力抓手,针对不同人员特点和需求建立专武干部分级培训制度,运用辅导授课、现地教学等形式抓好动员业务、军事技能等课目,着力打造素质过硬的基层专武干部队伍。此外,他们还积极探索建立专武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每季度组织绩效量化、每年综合评定等级,并将考评结果载入个人实绩档案作为评先评优、推荐使用重要依据,从而有效激发了专武干部队伍抓武兴武的动力活力。

禹州市民兵在防汛抢险综合演练中开展驾驶冲锋舟前出救援训练。(摄影/陈文龙)

点燃为战向战“新引擎”

“开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场军地联合水上救援演练在白沙水库拉开帷幕。天上无人机盘旋侦察,水上救生机器人破浪前进,地面医疗救护分队野外救护……各种新质力量有效嵌入行动并发挥作用,多款高新科技装备登场亮相展现硬核实力。这是该市坚持科技赋能提升民兵遂行任务能力的一个缩影。“从以前冲锋舟、救生圈、长竹竿‘老三样’到现在的‘空中无人机+水上机器人’联动救援的‘演训之变’,得益于党管武装工作积极向新质力量的延伸拓展。”该市人武部领导感慨道。

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前几年,该市民兵武器装备数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不够、民兵参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一度制约了该市武装工作高质量发展。“武器不精,不可言兵!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是民兵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等不得慢不得。”为此,该市紧紧围绕推动科技潜力向备战打仗能力转化,多次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将军地通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某职业科技学校无人机培训团队和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及民间应急救援力量蓝天救援队等及时编入新质民兵分队,并依据科技力量团队的专业特点和任务需求合理调整优化民兵组织机构,使民兵新质力量占比连年上升。

此外,该市还积极拟制以信息化作战、科技装备运用为内容的训练方案,先后投入30余万元对各类分队教练员进行分组分批培训,引入仿真协同训练系统实现了复杂水域环境下的应急救援协同演练,大大提升了该市民兵队伍实战化练兵质效。

白沙水库总库容大、控制流域广且涉险面较多,防汛任务历来繁重。为此,该市依托人防指挥信息系统将气象、水文、地理信息和实时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实现省、市、县三级指挥中心与沿水库8个乡镇(街道)互联互通,布设视频监测站实时掌握水域动态,形成防汛态势“一张图”;组建由水上救援小组、无人机侦察小组等编成的白沙水库民兵应急分队,列装多旋翼无人机、浮力坝式挡水堤、水下声呐探测仪和管涌检测仪等新型装备,并在每年汛期来临前由军地联合组织民兵进行集中演练,着力提高民兵队伍防汛抢险技能精准度和应急响应速度。近两年,白沙水库民兵应急分队累计加固堤坝1800余米、搜救转移受灾群众370余人,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擦亮拥军惠军“金招牌”

不少企事业单位争相报名加入“拥军医院”、“拥军门店”,拥军优属志愿服务队常态赴驻军部队组织慰问演出,拥军模范多年自发前往边关哨所为官兵送爱心、送温暖……在禹州,崇军拥军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城市血脉、根植群众心中。

“革命战争年代,禹州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无私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禹州市领导介绍,该市始终把弘扬爱国拥军优良传统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及“三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双拥一条街、“八一”爱民路并建成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等;组建“‘兵之梦’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开展线上交流互动、线下主题宣讲,累计受众达70余万人次;编排《祖国不会忘记》、《绣红旗》等10余个红色剧目在全市进行巡演;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王秀鸾、吴新芬,“子弟兵的好妈妈”赵趁妮等一批模范典型,在全社会树立起了尊崇军人、敬重英雄、关心国防、热爱军队的良好风尚。

“始终把军人军属的事放在心上、记在心间并付诸行动,持续擦亮拥军惠军‘金招牌’。”多年来,禹州市各级坚持把拥军优属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市、乡镇(街道)两级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社会化拥军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党政主导、军地协作、社会参与的拥军新格局。

近年来,禹州市注重帮助军人解决“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先后出台了《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优抚政策解答》、《退役军人安置流程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政策允许范围内顶格办理”的原则开展军人军属优抚工作,妥善安置军转干部进公务员队伍、退役军士进事业单位,同时拿出“对等岗位”及时解决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全面落实军人子女就近就便择优上学事宜。此外,每年春节、建军节等重要节假日,该市都组织走访慰问优抚优待对象,累计发放慰问金近百万元。同时,成立涉军维权救助中心,建立健全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和救助机制,有效提升了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和获得感。